濕痹,麻木疼痛癥之一,為風寒濕三氣合成,以濕邪為主。
濕性黏滯,易阻遏氣血津液的流通,導致肢體關節重滯、腫脹。
寒邪之性收引凝滯,令痛處固定,活動不便。
風邪與寒相遇,可造成惡寒發熱,肢體沉重等。與濕相遇,為風濕,可令肌膚麻木,肢體酸痛,關節疼痛等。
風寒濕三氣結合,濕性為多,以肢體酸困,手足沉重難舉,痛處不移,苔白膩,脈濡緩為辨證。
臨床上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纖維肌痛癥、痛風關節炎、慢性滑膜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牛皮癬關節炎等,可有以上癥狀。
出自清代《類證治裁》的 薏苡仁湯 ,除濕通絡、祛風散寒,正是治療上癥的良方。
組成: 薏苡仁(15克),當歸、川芎、生姜、桂枝、羌活、獨活、防風、蒼術、草烏、川烏(各9克),麻黃(4.5克)
來端個小板凳坐好,品味醫家之心血。
1、方子的冠名權被薏苡仁奪得,薏苡仁有啥過硬本事?
其一,既為治濕痹,薏苡仁不是以祛濕聞名四海嗎?
其二,薏苡仁性味甘淡涼。入脾肺腎經。
脾是后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肺掌管呼吸。薏苡仁工作的全是重要部門。
對內能利肺胃腸,止咳消水腫,止泄瀉等,對外可除筋骨邪氣,治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故而用薏苡仁帶此方之隊,就像讓語文老師寫作文,應付自如。
2、濕邪沾滯,令氣血津液受阻不通,當歸芍藥當仁不讓掌勺,讓氣血活動起來。
當歸 辛甘溫,活躍于心肺脾經,屬活血補血,祛淤消腫的溫情派。
川芎 性溫而香,活躍于肝、膽、心包經。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行動派。
二者一個養血為主,一個行氣為要,就像你耕田來我帶孩,家庭的活力便起來了。
用于方中,正是氣血兼顧,祛風散瘀止痛。
3、肢體關節重滯,腫脹,需除濕行氣止痛。 蒼術、桂枝、生姜、川烏、草烏的能耐顯出來了。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主四肢,脾病則怠惰想臥,四肢無力。清陽亦實四肢,由脾氣輸布。若清陽不升,多因脾胃陽氣不足,升清降濁的功能不佳所致。故除濕一定要除脾濕,升脾陽。
蒼術 ,其性苦溫辛烈,活躍于脾胃肝經,是有名的運脾及燥濕藥,入里能如烘干機一般燥脾濕,通治上中下三焦濕邪。走外可除留滯經絡肢體之風濕。從而氣機通暢,化濕氣,通陽氣,溫陽健脾。
桂枝, 是桂花樹上面那一小截嫩嫩的樹枝,生發力很強。是常用的溫里藥,其性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梢詮娦年?,把臟腑經絡的寒濕都去除,讓人感到暖烘烘,舒舒服服的,寒也止了,痛也止了,身體內部的陽氣也得到了提升,臟腑內如有太陽升起,將原先如大霧一樣的濕氣散開,從體表毛孔滲出去了。
生姜 辛,微溫。工作于肺脾胃經。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升提陽氣。
川烏 辛熱燥烈,善于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止痛作用強,為治因風寒濕三氣雜至,氣血瘀滯,以致身重而痛,四肢拘攣,甚至痛處不定,或手足麻木等的要藥。尤適宜于寒邪偏盛之麻木疼痛。但因有大毒,內服宜將川烏先煎、久煎。
草烏 性能、功效、應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均與川烏同,但毒性更強。二藥皆為大辛大熱,攜手能互增峻烈之性,逐陰寒之氣,故而祛風散寒、逐濕止痛力強。
4、手足沉重難舉,甚至風寒引起的頭痛腦熱等,均與風有關。 風為百病之長,與陰寒之邪在此方是配角,但沒有配角,哪來的主角。防風,羌活、獨活、麻黃,祛風去濕去寒,值得了解。
防風 ,就像一面擋風的墻,為治風止痛要藥。性味辛甘溫,工作于膀胱肝脾經。既能祛風寒而解表,又能祛風濕而止痛。
羌活 氣味雄渾,性格張揚,在人體內能降能升,善于奔走。其性味辛苦溫。入膀胱、腎經。是有名的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藥,解表力佳,長于祛風寒,治亂竄之風引起的頭痛、風濕關節痛等癥。尤其是頭痛要藥。
由于防風善于治風,羌活偏于勝濕。二藥搭配,既可祛風散寒,又善勝濕止痛,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身疼及風濕痹痛等,只要邀請它們來,通常不會讓人失望。
獨活 辛苦微溫,解表力緩,長于祛風濕,除久痹,且性善下行,能通行氣血,疏導腰膝與下行腿足的風濕痹癥等。
羌活 獨活合用,一個主治上,一個主治下,祛風解表,散寒除濕,能讓風寒濕引起的高熱惡寒、肢體麻木疼痛,周身竄痛,項背不舒甚至頭痛等顫栗。
麻黃 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在中藥界以發汗聞名,但它還有輕清上浮之效,能很好的宣發陽氣。治中風名方小續命湯用麻黃,就是取其升陽之效。故凡是肌表受邪引起的疾病,可廣泛運用麻黃來開散疏解。同時,麻黃還以其苦燥,具利水消腫之效。
——本方除薏苡仁甘淡滲利清熱之外,余藥大多苦溫而燥, 讓人想到一群辛勤釀蜜的工蜂與一個蜂女王,這是它們的最佳狀態,蜂群以此,不僅能夠生存,還能產出足夠多的蜜。
薏苡仁帶領諸藥,則是能散寒除濕、溫經止痛并健脾,有良好的祛風、散寒、除濕功效,共治濕痹。
由上,醫家的 心血之作看得過癮嗎?服用時水煎服呢。
臨床上的反饋:
牛皮癬關節炎關節痛: 以本方治療難治性牛皮癬關節炎4例,療程1個月。結果:4例全部有效,續服薏苡仁湯3~6個月后,關節疼痛未再復發。(《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999年第2期)
腰椎間盤突出: 本方配合牽引治療32例,與單以牽引治療32例對照,療程4周。結果:治療組痊愈10例,顯效15例,有效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8%;對照組痊愈4例,顯效9例,有效12例,無效7例??傆行?8.1%,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湖南中醫雜志》2010年7月第26卷第4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