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導致波音墜落的風險,
不止是空難,還可能是無人機!
內憂外患下的波音,正在急速下墜!
5月,波音公司剛剛慶祝其波音787“夢想客機”迎來第10億名乘客,稱這個數字對一款服役僅14年的客機來說是偉大的成就。
然而,當地時間6月12日下午發生的印度航空公司波音787墜機事故,重創了外界對這款飛機及其制造商的積極預期。
根據印度媒體最新披露的情況,印度航空171航班墜機事故已造成約300人死亡,機上242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中,僅有1人幸運生還。
航空數據分析公司Cirium和航班追蹤網站“Flightradar 24”的數據顯示,失事客機屬于早期版本的787-8型,過去11年間累計飛行超過4.1萬個小時,完成了近8000次起降,處于同類飛機的平均水平。
過去一周,這架客機執飛了至少11趟國際航班,目的地包括巴黎、法蘭克福、墨爾本和東京。
印度航空171航班的墜毀是近10年來最嚴重的空難之一,結束了波音787機型自2009年成功試飛以來,長達16年的“零死亡”紀錄。
媒體稱,對2024年每月虧損近10億美元的波音來說,這場悲劇是又一次重擊。
這家企業正努力應對安全危機、質量問題,以及持續數周的工人罷工。
上個月,波音剛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免于因此前的波音737 MAX墜機事故受到刑事起訴。
在此之前,波音公司已連續虧損6年,經營狀況實在不容樂觀。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波音公司營業收入為665.17億美元,同比下降14.5%,凈利潤為-118.29億美元,虧損同比大幅擴大427.61%。資產負債率高達102.50%,已屬資不抵債。
近年來,波音的飛行事故報告不斷,既有成熟機型,也有如787這樣的新型飛機,其市場表現是否受此類情況影響?
波音787被其譽為夢想客機,大有取代現有主力機型的趨勢,但另一面卻是該機型的瑕疵報告不斷,如何看待這種現實與宣傳之間的割裂感?
是否意味著波音的在商飛研發方面已難續往日輝煌?
波音連年虧損,加上此次的印航空難,其經營發展將會面臨哪些更深層的挑戰?
對此,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張宇軒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可能導致波音墜落的風險,不止是空難,還有可能是無人機。
飛行事故會直接影響到訂單的量級。
畢竟,在商飛上,一旦出事,所造成的影響極大。
而事故的調查須一定時日,相關的訂單卻可能因為質量憂慮、口碑影響以及消費者心中陰影而擱淺。
尤其是近年來多次事故,已經影響到了百年波音的品質口碑,其帶來的潛在崩壞,會讓后續訂單和各種維護服務,受到巨大沖擊。
不得不說,波音在此前的營銷中,過于刻意的營造安全和質量上的神話。
這讓其一旦出現問題,哪怕只是小故障,都會由于和營銷神話形成對比,而帶來口碑反噬。
盡管在商飛研發上,波音有足夠的歷史沉淀、經驗積累和專利保障。
但近年來持續虧損帶來的隱患,都在研發端逐步爆發。
雖說連續6年合計數百億美元的虧損,對于百年波音還不至于立刻崩壞,卻也讓人心浮動。
隨之而來的待遇下降也必然從覆蓋波音整個產業鏈的核心人群。
這種心態波動對于研發的穩定輸出,也將是一種隨時可能在任何位置爆發的暗傷。
波音無論是商飛還是戰機業務,都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前者源于安全事故的風險,后者在于美國國防訂單的選擇。
昔日麥道就是在這兩個領域接連受挫,而逐步落寞,最終和波音合并。
當下,飛行器制造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
尤其是載人無人機、飛行汽車等產品出現,盡管還只是短途飛行,且偏重于實驗色彩,但其正在對飛行器的未來生態形成顛覆可能。
對于波音而言,除了安全事故頻發、空中客車競爭外,如何在客機領域找到具有顛覆性的創新,而不是一味的更大、更寬、更舒服,或許將是一個關鍵課題。
只是持續虧損下的內憂外患,或許讓其無暇顧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