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款六代戰斗機南六代殲-36和北六代殲-50仍在持續、高強度試飛,前幾天殲-36戰斗機的正面照片首次出現在網絡上,可以看到這款六代戰斗機的并列雙座布局,這種布局的優點是便于飛行員進行溝通交流,讓兩名飛行員之間更加默契地配合,駕駛戰斗機完成更復雜的作戰任務。其實從這種座艙布局就可以看出,殲-36必定是一款具備多功能作戰能力的戰斗機。
而就在近日殲-50戰斗機的一張側面照片也出現在網絡上,殲-50戰斗機從側面看起來更加科幻,整架戰機就像是空中的一把利劍一樣,機身線條流暢沒有任何突兀的地方,尤其是尾部與其他任何一款戰斗機都不同,整個尾部沒有任何凸起的翼面,這樣的設計顯然可以大幅增強殲-50的隱身性能,因為戰斗機的尾翼一直是比較大的雷達波反射面,殲-50戰斗機則是直接把這些反射面取消了,隱身性能必然會更加出色。
不過,戰斗機的鴨翼、垂尾這些翼面的作用是為了提高戰斗機的機動能力、飛行穩定等,殲-50戰斗機在設計上取消了這些翼面,會不會影響到整體的飛行性能或機動能力呢?關于這個問題其實一點也不需要擔心,因為殲-50不是簡單取消了這些翼面,而且采用了更高級、更先進的一種設計。就拿尾部來說,殲-50雖然沒有傳統的垂尾等翼面,但卻采用了蘭姆達(λ)翼和全動翼尖設計。
殲-50戰斗機采用的大角度后掠蘭姆達機翼設計,不僅可以大幅降低雷達散射截面積,同時又是一種先進的氣動增升/操縱面設計。全動翼尖不僅讓殲-50戰斗機具備優秀的偏航控制能力,同時又能夠有效降低尾旋等危險的飛行狀態,由此可見殲-50戰斗機雖然取消了傳統的尾翼,但采用了一種技術更高、更復雜但更具靈敏性的設計,讓殲-50戰斗機實現更出色隱身性能的同時也增強了飛行性能和機動能力。
就目前殲-36戰斗機和殲-50戰斗機表現出來的這些特點可以看到,南六代殲-36戰斗機是一款大型的多功能六代機,依靠飛行速度、隱身性能和機動能力帶來出色空戰性能的同時,還可以憑借巨大的內置彈艙、超遠的航程以及遠超常規戰斗機的載彈量,掛載大型空射導彈等武器展開對地對海攻擊或實現超遠程打擊,殲-36戰斗機不需要其他機型比如加油機的支持,依靠自身的燃油攜帶量以及大型導彈的射程,打擊半徑基本可以覆蓋“第二島鏈”以西的太平洋區域。
而北六代殲-50戰斗機,則是一款標準的空優型戰斗機,也就是整架飛機的設計全部側重于制空作戰,因此殲-50戰斗機的空戰性能或許比殲-36戰斗機更加出色,這樣我國南、北兩款第六代戰斗機的分工就非常明確了,殲-50戰斗機負責奪取制空權,而且不排除未來上艦的可能性,畢竟這是沈飛的一個強項,我國兩款艦載機殲-15和殲-35都是沈飛的作品,而且殲-35本身也分為陸基版和艦載版,因此未來讓殲-50戰斗機上艦對沈飛來說沒什么難度。
殲-36戰斗機則是類似于殲-16這樣的多功能戰斗機,可以執行任何類型的空中作戰任務,甚至因為較大的航程和載彈能力,還能承擔起一部分戰術轟炸任務,畢竟即便不考慮制空作戰能力,僅僅從對地打擊的角度看,殲-36戰斗機的作戰半徑和載彈量以及遠程打擊能力,都已經遠遠超過了美軍曾經的F-117隱身戰斗轟炸機,但由于殲-36戰斗機也具備出色的制空作戰能力,所以不能將殲-36視為戰斗轟炸機,而是一款多功能六代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