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這話的意思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君子,雖然身處困境依然堅(jiān)持操守,不改其志;而品德低劣的小人,一旦陷入貧困,就會不擇手段,甚至干出卑鄙齷齪的事來。這話古人講得直白,但一點(diǎn)都不古板。拿到今天來看,也還是扎心地準(zhǔn)確。
我們總以為人窮志不短,可現(xiàn)實(shí)往往啪啪打臉。
一到生活走投無路的時候,志短的、底線低的、三觀歪的,什么都能干得出來。
最近又發(fā)生了一件魔幻得離譜的事。
6月12日,中安新聞報道了一則廣東東莞的事件:
一名男子身穿外賣員制服,跑進(jìn)餐飲店,裝模作樣核對訂單,然后順手牽羊,偷走了三份螺螄粉。
店家氣不過,說偷一個吃就吃了,結(jié)果他偷了全家的量。
更讓人無語的是,這哥們裝得特別像真的,流程走得那叫一個“專業(yè)”。最后,店家選擇了不報警,只是又重新做了新的餐點(diǎn)。
一個人餓到去偷吃,竟然還穿上外賣服裝、演戲、裝模作樣?
這不是簡單的“偷點(diǎn)飯吃”,而是一種帶著精心計(jì)算、帶著合理化色彩的犯罪。
我穿著外賣員的衣服,反正你也不知道真假,我演一場戲,讓你在真假之間猶豫,然后趁你還沒反應(yīng)過來,拿走了飯。
這不是窮,這是壞。
我們不是不能理解“饑餓”,但不能為“干壞事”找借口。
很多時候,窮,并不能成為你傷害別人的理由。
這個世界上窮人多了去了,但不是每個窮人都去偷、去騙、去踩著別人的底線過生活。
餓,可以伸手求助。哪怕跟店家說一句“我真的沒錢,能不能給我點(diǎn)吃的”,結(jié)果可能會完全不同。
老板不一定有義務(wù)幫你,但很多人出于人情、人心,是愿意幫的。
可你選擇騙、偷,甚至打著外賣員的身份來掩蓋自己的行為,那不是窮,是蓄意。
這就是“窮斯濫矣”。
這件事最可怕的一點(diǎn)是:他穿著外賣制服來的。
外賣員這個身份,在當(dāng)下社會是什么?是努力、是辛苦、是被壓榨卻堅(jiān)韌不屈的象征。是很多人拼命送餐、風(fēng)里雨里賺錢的寫照。而這個人卻披上這身衣服,來偷。
你以為他只是偷了三份螺螄粉?
他偷的也可能是整個社會對“勞動者”的信任。
再有一個外賣員走進(jìn)店里,老板會不會第一時間就疑神疑鬼?
我們所建立的最低限度的社會信任,在一件又一件“魔幻事件”中慢慢被消耗掉了。
這種破壞不是一次性的,它是一種“社會病毒”,是一種“信任腐蝕劑”。
這才是真正讓人恐懼的地方。
他們對這個世界不是期待改善,而是希望自己能在“破壞規(guī)則”中獲得好處。
每個人都有難的時候,但正是在“難”的時候,才看得出一個人的底色。
當(dāng)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把責(zé)任全歸于個體。
為什么他選擇這種方式“偷吃”?是不是因?yàn)槲覀兊木戎粔蚪∪渴遣皇且驗(yàn)樗娴奶幱谧咄稛o路、沒人援手的絕境?
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在某些城市,確實(shí)需要存在有救助,比如救助站、臨時食物補(bǔ)給點(diǎn)、求助熱線。
我們一方面要打擊惡意行為,一方面也要建設(shè)性地問一句:
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去讓那些真正餓得走投無路的人,不至于“靠偷”活下去?
防偷,要靠一定的網(wǎng)兜,而不是每個店家的“善良”在兜底。
這件事不僅僅是一個人“貪吃三碗粉”的事,它折射的是整個社會在道德、救助、信任、安全之間的搖擺和平衡。
我們看到的,是個小偷;
但他背后,也可能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一個心理的問題。
人性可以很貪婪,但它也不是一開始就貪。
我們要防的,不是“個別壞人”,而是“壞人被默許的環(huán)境”;
有些時候,人性在“窮困”面前的分野便是如此現(xiàn)實(shí)。
但不能因?yàn)橐粋€人窮,就覺得他做什么都是可以原諒的;
也不能因?yàn)橐患⊥敌∶头艞墝@個社會更深層次的反思。
在打擊惡、保護(hù)善的同時,也要思考:在規(guī)則、文化、教育的層面上,如何讓更多人“即使窮,也能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如何讓每一個人,都有不偷不搶活下去的體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