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調查發現,不少餐飲店實行堂食和外賣的“雙標”策略,堂食使用新鮮食材,外賣則使用冷凍肉或預制菜。此外,分量與加工流程也有所不同。外賣平臺抽成、包裝費等的存在給了商家成本壓力;外賣交易的“非現場性”使消費者取證困難,又給了商家“雙標”的操作空間。然而這種“雙標”絕非簡單的經營策略,而是觸及法律底線與市場秩序的系統性風險。商家隱瞞食材來源(如用預制菜冒充現制)、加工方式(如冷凍復熱),侵犯了消費者知情權,也違反了電子商務法的信息公示義務。有關部門需加強監管,壓縮商家“雙標”的操作空間。平臺應優化規則,要求商家清晰、顯著標注商品屬性,如“預制菜”“冷凍復熱”“現場制作”等。此外,抽成機制、配送時效、評分標準也需進一步優化。(來源: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