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數據長達18年,涉及4萬受害者,700億資金瞬間蒸發。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家公司竟然通過22家虛假公司編織騙局,底層資產完全無法核實。
投資者甚至連起訴都不知道該找誰,這樣荒誕離奇的案例,終于被揭開真相....
華麗外表下的財富帝國
在上海陸家嘴這片寸土寸金的商務區中,有這樣一家公司,單聽名字就透著一股高貴氣息——海銀財富。
如果你在金融圈混跡,肯定對這個名字耳熟能詳;即便你不從事金融行業,瀏覽財經資訊或關注富豪排行榜時,也多半會碰到它。
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企業,僅僅十幾年時間,就從陸家嘴的一間小辦公室,迅速擴張到全國80多個城市,建立了超過170家分支機構,成為財富管理領域的巨頭。
提起海銀財富的創始人韓宏偉,那可真不是一般人。
他身兼上海灘河南商會會長一職,這個頭銜背后,代表著廣泛的人脈網絡和強大的商業影響力。
憑借這些資源,海銀財富不斷拓展版圖,擁有3000多名員工,專門服務于10萬名高凈值客戶。
為了塑造高端形象,海銀財富可謂下足了功夫。
與麥肯錫、IBM這樣的國際頂級咨詢機構合作,辦公地點一律選在城市核心區域的豪華寫字樓。
踏入大堂,電梯間掛滿的宣傳海報盡顯精英氣質。
為了增強公信力,海銀財富經常邀請各路財經專家和投資大佬站臺。
這些人一出現,就成了“活廣告”,讓大眾深信不疑:這么多權威人士背書,這家公司一定靠譜。
此外,海銀財富還頻繁舉辦各類高端活動,像財富論壇、投資峰會等,每一場都辦得氣勢非凡。
現場不僅提供免費的紅酒香檳,還能與商界大佬面對面交流投資機會,哪個有錢人看了不動心?
到了2021年,海銀財富更是風光無限,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這一躍,直接讓它躋身為國內第三大獨立財富管理機構。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著一個精心策劃的“富人收割”計劃....
巧妙設計的“富人收割”計劃
實際上,海銀財富的目標群體都是真正的有錢人,專注于吸引凈資產達到600萬以上的高凈值人群。
投資門檻相當高,起步就是30萬,有些項目甚至需要投入100萬。
這些客戶大多是企業家、政府官員,以及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簡單說就是社會上的頂尖人才。
按理說這些人見多識廣、頭腦靈活,但面對海銀財富的套路,還是難以招架。
先來看看它的操作模式,居然設立了22家空殼公司。
更夸張的是,這些公司的賬面上顯示注冊資本上億,但實際上繳入賬戶的資金可能只有幾塊錢。
不過,海銀財富卻敢向客戶保證,年化收益率能達到7%-10%。
這個收益率遠高于銀行理財產品,比很多正規投資項目更具吸引力,誰能不動心呢?
于是,有錢人覺得自己資金充裕,萬一投中了,回報可觀,哪知道早已落入陷阱。
那么,客戶投入的錢到底去了哪里?答案很簡單,就是典型的拆東墻補西墻。
用新客戶的資金去償還老客戶的利息和本金,只要新客戶源源不斷,這個游戲就能繼續下去。
同時,部分資金被用于高管們的奢侈消費,豪車、豪宅、私人飛機應有盡有,他們揮霍的全都是客戶的血汗錢。
更狡猾的是,大量資金通過各種渠道轉移到國外,經過層層洗白后,早已安全落地。
而大部分資金,約58%-80%,則被投入到房地產項目中。
前幾年房地產市場景氣時,還能勉強維持,一旦樓市降溫,資金鏈斷裂,整個局面就徹底失控。
畢竟,市場上哪有永遠的“接盤俠”?總有一天,這個“龐氏騙局”會崩塌....
700億財富神話的破滅
事情的苗頭最早出現在2020年5月,當時有客戶發現,預期的收益遲遲沒有到賬。
起初,海銀財富還用各種理由搪塞,比如“項目回款延遲”“銀行系統升級”,聽起來頭頭是道。
那時不少人仍然相信,畢竟公司規模這么大,誰能想到即將爆雷?可這僅僅是開始。
到了2022年,融創的暴雷成了導火索。
前面提到過,海銀財富把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融創一倒,就像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徹底打亂了海銀財富的資金鏈條。
此時,客戶們才慌了神,紛紛要求贖回本金,但公司早已無錢兌付。
然而,海銀財富仍在硬撐,一邊召開高端發布會安撫情緒,一邊承諾解決問題,硬生生將危機拖到了2023年12月。
結果到了2023年年底,海銀財富公開宣布:全面停止兌付。
這一消息讓所有人措手不及,700億資金就這樣憑空消失。
有人每天跑到公司討說法,有人四處尋找律師咨詢,可翻遍所有賬目,都沒法查明資金去向。
四萬多投資者,有的把企業的流動資金投了進去,有的甚至抵押房產,最終全都打了水漂。
事發后,海銀財富提出了所謂的“房產+白酒+健康管理”三套解決方案。
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聲稱用名下房產抵債,用白酒和健康服務折算成投資回報。
但仔細核查才發現,這些房產要么已經抵押,要么產權不清,白酒品牌根本無人知曉,健康管理項目更是徒有其表,實際上就是在用一堆毫無價值的東西糊弄人。
事情還沒結束,2024年9月,警方正式介入調查,韓宏偉父子被采取強制措施。
至此,投資者們才徹底死心,統計下來,大家的本金損失超過了90%。
不少人懊悔不已,說自己當時怎么就鬼迷心竅,輕易相信了這樣一個騙局。
這場風波最讓人感慨的是,受害的大多是平時精明能干的社會精英。
按常理說,這些人閱歷豐富,為什么還會掉進這么大的陷阱?歸根結底,還是被高收益沖昏了頭腦。
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想著撈一筆就走,結果卻成了最后的接盤者,反而是許多手頭拮據、夠不到投資門檻的普通人,陰差陽錯避開了這場災難。
這件事也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投資場上,無論多么富有、多么有經驗,都不能盲目自信,否則真的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