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7年,長安街頭發生一幕駭人場景:淮南王劉長掏出鐵錘,狠狠砸向當朝左丞相審食其的頭顱。鮮血飛濺,權傾朝野的審食其當場斃命。圍觀者目瞪口呆——誰敢相信,這個在呂后手下風光15年的重臣,竟死得如此荒誕?而劉長怒吼的那句“為母親討血債”,更揭開了深埋20年的宮廷秘辛……
一、從家臣到權相:審食其的“上位史”
審食其的發跡,始于一場亂世中的患難與共。 他是劉邦的同鄉,早年以“舍人”(家臣)身份照料劉邦家眷。楚漢戰爭時,呂后被項羽俘虜,唯獨審食其甘愿陪她蹲了四年大牢。饑寒交迫中,兩人從主仆漸生相依為命之情。這段經歷讓呂后視他為心腹,甚至劉邦剛死時,她秘不發喪,連夜召審食其密謀誅殺開國功臣:“這些老家伙不除,新帝江山怎么坐穩?”
審食其嚇得冷汗直冒。他太了解呂后——這計劃一旦實施,必引血流成河。恰巧功臣酈商探得風聲,急忙警告他:“功臣們手握兵權,造反起來誰擋得住?”審食其硬著頭皮轉達,呂后權衡利弊才作罷。一場滅頂之災被他悄然化解,呂后更對他信任有加。
掌權后,呂后立即提拔審食其為左丞相。表面風光無限,實則暗藏兇險。史書記載呂后曾披薄紗深夜召見,伸手欲扶他起身:“你我何必見外?”審食其卻“撲通”跪地,渾身發抖:“太后若行此事,朝廷必亂!”他深知:呂后的“親近”是裹著蜜糖的毒藥——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二、一樁舊怨:趙姬之死埋下的禍根
審食其的死,根源要追溯到劉邦的一樁風流債。 公元前200年,劉邦路過趙國,臨幸了趙王張敖的美人趙姬。一夜歡愉后趙姬懷孕,生下劉長。但劉邦忌憚呂后和寵妃戚夫人,不敢接趙姬入宮,只將她丟在趙國。一年后,張敖卷入謀反案,趙姬受牽連入獄。絕望中,趙家人跪求審食其:“您是太后近臣,求您救她一命!”
審食其的選擇,成了他命運的轉折點。 他太清楚呂后手段——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慘狀猶在眼前。若替趙姬求情,非但救不了人,自己也會引火燒身。最終他選擇沉默。趙姬在獄中用腰帶自盡,臨死前將襁褓中的劉長托付給獄卒。劉邦得知后才把孩子接回宮,交給呂后撫養。
諷刺的是,呂后對劉長頗為疼愛,視如己出。可劉長長大后得知生母慘死真相,滿腔怒火無處發泄:他不敢恨劉邦,更不敢怨呂后,于是盯上了審食其——“當年你若開口,我母親怎會死!”
三、當街錘殺:血債血償的荒誕劇
公元前177年,復仇時刻降臨。 劉長沖進審食其府邸,假稱“有要事相商”。毫無防備的審食其剛走到街口,便被劉長攔下。只見劉長從袖中掏出暗藏的鐵錘,嘶吼著砸向他的頭顱:“這一錘,是為我母親!”朝野震動,但更荒誕的在后頭——漢文帝劉恒明知劉長行兇,竟以“幼弟沖動”為由赦免了他。
朝臣們敢怒不敢言:呂后時代的權臣慘死街頭,兇手卻逍遙法外。有人說漢文帝在借刀殺人——審食其畢竟是呂后舊黨,留著他終是隱患;也有人感慨這是天道輪回:審食其當年對趙姬見死不救,如今她的兒子讓他血債血償。
四、劉長的結局:權力游戲的犧牲品
殺了審食其的劉長,就此走上絕路。 仗著皇帝兄長縱容,他在封國廢除漢法、自建軍隊,甚至僭用天子儀仗。漢文帝先裝聾作啞,待其野心膨脹時驟然翻臉,派舅舅薄昭送去毒酒警告。不甘受制的劉長暗中謀反,卻被親信告發。漢文帝將他流放蜀地,命人用囚車押送——對驕橫半生的劉長而言,這比死刑更屈辱。
行至雍縣,劉長絕食而亡,死時蜷縮在臭氣熏天的囚籠里。漢文帝假惺惺追封他為“厲王”,轉頭卻處死了所有押送官員。一場兄弟相殘的戲碼,終以劉長的慘淡收場告終。
審食其死時,不會知道劉長的結局;劉長餓斃囚車時,也未必看透漢文帝的棋局。 這對“仇家”殊途同歸:一個精明半生,躲過了呂后的猜忌、功臣的傾軋,卻死于陳年舊怨;一個貴為皇子,發泄了滔天怒火,反成了皇權更迭的祭品。而端坐未央宮的漢文帝,輕撫著詔書微笑——骯臟的血,已替他洗清了權柄之路。
歷史的吊詭莫過于此:有人以為自己是棋手,實則連棋子都算不上,不過是狂風里一粒早被定格的塵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