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里藏著不少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司馬遷不敢明說,只好拐著彎告訴后人。秦始皇的身世問題,在書里就像一團迷霧。
你說他是秦莊襄王的兒子吧,字里行間又冒出呂不韋的影子;你說他是呂不韋的兒子吧,司馬遷又沒挑明。
司馬遷是個聰明人,寫書可不是單純記流水賬,他得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夾縫求生。漢朝是繼承秦朝的正統,也就是說,秦始皇的血脈問題直接關系到漢朝的合法性。
這種事可馬虎不得,司馬遷就用了點“技術手段”,既沒完全否認,又沒明確支持,讓讀者自己去琢磨。
看《秦始皇本紀》,司馬遷說得挺篤定:“莊襄王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這話聽著很正統嘛,秦始皇就是莊襄王的親生兒子,沒啥爭議。
但翻到《呂不韋列傳》你再看,司馬遷又寫:“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乃遂獻其姬,自匿有身。”啥意思?
呂不韋的妾趙姬懷了身孕,還瞞著莊襄王獻了出去。這孕期還不正常,說是懷了十二個月才生下嬴政。
十二個月?這可不是神話故事,現代醫學早就證明,懷孕超過十個月就很危險,別說十二個月了。
細想一下,這個“十二個月”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司馬遷只是把當時流傳的說法記錄下來。但問題是,他為什么要把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版本都寫進去?
答案很簡單,司馬遷得兼顧各方。官方說法得寫進去,不然會惹麻煩;流傳的民間說法也得留著,不然后人沒得參考。
至于哪個版本是真的,司馬遷可沒說,讓讀者自己琢磨。
再說漢惠帝劉盈的后代問題,這又是一樁讓人看得直冒冷汗的事。劉邦去世后,劉盈繼位當皇帝,但實權不在他手里,全掌握在太后呂雉手中。
呂雉是個狠角色,為了鞏固呂家的地位,硬是把劉家子弟和呂氏女子綁在一起,搞了不少政治聯姻。劉盈當皇帝時,呂雉就逼著他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婚姻生活別提有多憋屈。
呂雉死后,反呂派開始清算呂家。那場誅呂之變真是血流成河,凡是姓呂的幾乎全軍覆沒。
就連劉盈的后代也被一同處理了,原因說起來挺讓人心寒——大家都懷疑這些孩子的血統。呂雉當政時做了不少瞞天過海的事,比如把別人的孩子弄來冒充劉盈的后代。
司馬遷在《史記》里用了陳平的話:“足下非劉氏子,不當立。”這話說白了就是,干掉這些孩子是為了保證皇室血統的純正。
但劉盈真的沒后代嗎?這事兒司馬遷也沒挑明。
他記載劉盈娶了八歲的小皇后,卻沒碰過她,還說那些被殺的孩子都不是劉盈的親生骨肉。可劉盈有妃子啊,誰知道他是不是還有其他后代?
司馬遷的立場注定了他不可能去深挖這些細節,畢竟當時他是靠漢朝皇家吃飯,寫書太直白會惹禍上身。所以他只能按照官方的說法寫,把這幾個孩子劃歸“呂后的陰謀”,其他可能性就只能靠后人猜測了。
最后說說漢文帝劉恒的妻子。這個謎團更是讓人心里打鼓。
劉恒當代王時有個王后,給他生了好幾個兒子。《史記》記載,這位代王后去世后,她的幾個兒子也接連病死。
短短一年內母子五人全都沒了,這事兒怎么看怎么蹊蹺。
有人猜測代王后可能姓呂,畢竟呂雉在世時把呂家女子嫁給劉姓宗室是常見操作。呂雉死后,反呂派清算呂家,代王后和她的兒子估計也沒能幸免。
這么說來,漢文帝劉恒可能是犧牲掉妻子和兒子,換來了自己的皇位。這種猜測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時間點確實吻合。
司馬遷沒敢把代王后的身份寫得太清楚,估計也是怕觸碰政治禁忌。他只是模糊地記錄了這些人去世的時間和病因,至于背后的真相,則留給后人去猜了。
參考資料:[《史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