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5月中旬,上海劍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劍橋科技;603083.SH)遞表港交所主板,擬沖刺A+H上市。
今年以來,不少A股上市公司相繼遞表港股成為一大熱點。在外界看來,擁有A+H雙上市平臺可以一方面公司增加募資,有利于經營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港股平臺拓展國際化業務。
天眼查顯示,劍橋科技成立于2006年3月。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從事電信、數通、企業和家庭網絡的終端設備(包括電信寬帶、無線網絡與小基站、邊緣計算與工業互聯產品)以及高速光模塊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1
業績近兩年波動明顯,仍弱于2022
招股書顯示,OWCD指的是一整套支持光通信和無線網絡產業關鍵環節的設備,主要包括:光模塊(光學收發器╱光模組),有線寬帶接入設備,以及無線網絡接入設備。作為AI基礎設施的重要部件,這些設備促進了算力和數據的高效傳輸與分發,實現了計算集群內部、計算集群之間以及從計算集群到終端用戶的無縫連接。
2020年至2024年,綜合OWCD行業的全球銷售收入已由71億美元增加至12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5.0%。
以銷售收入計,前五大參與者合計占據29.0%的市場份額。劍橋科技以5.0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位列全球綜合OWCD行業第五位,市場份額為4.1%。不過,于綜合OWCD行業中,涵蓋所有板塊的市場參與者(包括光模塊、PON設備及無線網絡接入設備)具備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的能力。2024年全球綜合OWCD行業中,公司是少數同時是第二大實現所有板塊覆蓋的市場參與者。
劍橋科技銷售收入主要來自于光連接解決方案;寬帶解決方案;及無線技術解決方案。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37.84億元、30.85億元和36.50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9.66%、-18.46%和18.31%;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1億元、9501.8萬元和1.67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54.93%、-44.59%和75.42%;毛利率分別為18.2%、21.5%和20.9%;權益回報率分別為9.3%、4.5%和7.0%,資產回報率分別為3.8%、1.9%和3.4%。
顯然業績上來看,公司近三年波動明顯,且營收和凈利潤仍未恢復至2022年。在2024年年報中,公司表示,本期業績增長主要得益于寬帶接入、無線接入和高速光模塊這三大核心業務產品發貨量與發貨金額的顯著增長。上述增長既源于高速光模塊領域市場需求的集中爆發(受益于全球數據中心擴容及AI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也依托寬帶與無線業務的穩定市場貢獻(基于全球5G網絡部署及家庭寬帶升級需求)。公司憑借全球化布局(覆蓋亞太、北美和歐洲主要市場)與持續高強度研發投入,進一步鞏固了產品競爭力,推動核心業務收入實現大幅增長。
今年一季度,劍橋科技實現營業收入8.94億元,同比增長5.18%;歸母凈利潤3143.36萬元,同比增長21.11%。
從業務收入來看,報告期內,寬帶解決方案占營收比重分別為54.5%、59.2%和55.7%;無線解決方案占營收比重分別為27.9%、23.3%和28.8%;光連接解決方案分別為12.6%、14.5%和13.5%。
公司的解決方案主要在海外市場營銷及出售,期內分別占營收比重為82.9%、89.3%和92.6%。預期日后將繼續自海外市場銷售產生大部分收入。
2
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增加,邊上市邊減持被質疑
成本支出方面,報告期內,劍橋科技研發開支分別為2.70億元、2.76億元和3.20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7.1%、8.9%和8.8%;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5810.6萬元、7048.4萬元和9006.5萬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1.5%、2.3%和2.5%;一般及行政開支分別為2.06億元、2.17億元和2.08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別為5.5%、7.0%和5.7%。
同一時間,公司償債能力有所提升,資產負債比率分別為65.6%、58.4%和50.4%,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3.19%、51.69%和52.57;流動比率分別為1.230、1.454和1.496;速動比率分別為0.675、0.751和0.802。
華鑫證券在6月12日發布的研報指出,2024年公司完成了400 GQSFP112 DR4/DR4+新產品、800G OSFP DR8/DR8+硅光新產品以及新一代低功耗低成本400G QSFP-DD FR4/LR4產品的開發并實現量產。新一代800G OSFP2×FR4/2×LR4硅光新產品和基于3nm DSP的新一代1.6T OSFP DR8/DR8+硅光新產品的開發進展順利,預計于2025年進行客戶送樣和實現量產。多個新產品在多個客戶順利完成認證,預計將在2025年實現大批量發貨。公司繼續完善多款800G LPO產品開發,800G DR8 LPO產品在客戶交換機的測試結果良好,將繼續推進800G和1.6T LPO和LRO產品的開發和迭代更新。完成多個產品在上海工廠和馬來西亞工廠的量產和擴產,以滿足2025年客戶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劍橋科技在5月15日舉行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上,被投資者接連質疑其減持行為。
一位投資者表示,貴公司一邊港股發行股份,一邊每年大股東都批量減持,這是什么操作?控股股東是否想減持手里所有股份?
劍橋科技表示,公司推進港股上市,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國際化戰略,優化海外業務布局,增強境外融資能力,全方位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這是公司發展壯大的重要戰略舉措。目前,港股發行事項正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公司也會嚴格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確保投資者及時了解相關進展。其次,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計劃,是基于其自身業務需要而作出的自主決策,與公司港股發行并無直接關聯。實控人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對公司的影響,且減持行為將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也不會影響公司治理結構的穩定與經營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關于控股股東是否想減持手里所有股份,截至目前并沒有這樣的計劃。
另一位投資者也提出:您減持公司股票是對公司未來不看好嗎,因為最近公司股價漲挺多的突發減持,對股價影響很大。
公司回復稱,本次減持與發展前景并無關聯,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是根據自身業務需要才作出的決策。實控人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對公司的影響,且減持行為將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也不會影響公司治理結構的穩定與經營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控股股東截至目前沒有清倉減持手里所有股份的計劃。
據悉,5月13日晚,劍橋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Cambridge Industries Company Limited及一致行動人上海康令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計劃自2025年6月6日起至2025年9月5日止,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804.1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減持價格將根據市場價格確定,且不低于公司股票的發行價。減持原因為股東自身業務需要。
6月6日,劍橋科技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6月4日、6月5日和6月6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
經向本公司控股股東Cambridge Industries Company Limited(以下簡稱“CIG開曼”)、實際控制人Gerald G Wong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趙海波先生書面征詢核實,截至目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不存在涉及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不存在可能對公司股價形成重大影響的敏感事項。
公司也提醒,上述股東的減持股份計劃目前均處于實施期間內,公司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以上股東的減持風險。(港灣財經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