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挺有意思,幾十年前咱們愁的是人太多,糧食不夠分,得搞計劃生育,墻上刷的都是少生優生。
結果現在呢,警報又響了,這次是愁大家都不愿意生了!二胎政策放開后,效果沒達到預期,三胎政策來了,敢生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結果就是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了,每年走的人,比來的人多,這可不是小事兒。想想看,年輕人越來越少,干活的人就少了。
廠子里缺人手,工地上缺勞力,送快遞的都招不滿,這經濟機器的齒輪還怎么順暢轉?生產力下降,國民生產總值也跟著縮水,這可是關系到每個人飯碗的事。
更直觀的麻煩是,老人越來越多了,咱們國家老齡化本來就在加速跑,人口一負增長,這速度還得飆。
想象一下,未來滿大街遛彎的、跳廣場舞的都是白發蒼蒼,醫院里擠滿看慢性病的老人,而交社保、支撐養老金的年輕人卻捉襟見肘。
這養老錢從哪兒來?壓力山大啊,隔壁的日本、韓國,已經是活生生的例子了,人口逆增長搞得焦頭爛額,甚至有預言說韓國要是再不想招兒,搞不好就自然消亡了。
人口下降,肯定不能坐以待斃,二胎、三胎,政策一波接一波放開。啥生育補貼、延長產假、托育服務,能想到的招兒都上了。
可結果呢?效果非常有限。
根還是出在現實問題上:“生不起,養不起”是座大山。
奶粉、尿不濕、早教班、興趣班、補習班……這還只是基礎消費,大頭在后頭呢!孩子長大了,結婚、買房、買車,哪個不是吞金獸?一個都夠嗆,誰敢輕易要倆、仨?
一個爸爸的原話特別扎心:窮則只生一個,達則最多生兩,萬一再是個兒子……
這壓力,真不是喊幾句口號、發點補貼就能解決的。
職場對女性,還是不夠友好,很多媽媽生了娃,職場路就變坎坷了,被調離原崗位、收入腰斬、福利縮水,甚至直接丟工作的,都不是新鮮事。
生一個孩子可能就耽誤幾年職業發展,再生?想想都頭大。工作不穩定,收入受影響,拿啥養孩子?
年輕人想法也變了,現在的90后、00后,尤其是獨生子女政策下長大的這一代,想法跟父輩真不一樣了。他們更看重自己的生活品質,追求自我實現。
多子多福那套老觀念,在他們這兒不太靈光了,調查顯示,90后平均打算生的娃就1.66個,比80后還低一截。
催生無果,專家的絕招有點歪?
新生兒數量上不去,一些專家坐不住了,開始紛紛獻計獻策。這本來是好意,想解決問題,但有些建議提出來吧……就讓人覺得有點上頭,甚至被網友罵成奇葩。
建議一:讓有錢人多生
這個觀點一出,網上直接炸鍋了,邏輯是,既然普通人覺得負擔重生不起,那就讓那些有能力的多生幾個嘛!
這話聽起來特別刺耳,感覺是把人當成了生育工具,完全忽略了生育自由和個體選擇的權利。
建議二:限制繼承權
這個更狠,有專家提議:如果子女不生孩子,就不能繼承父母的家產! 好家伙,這是要用財產繼承這根大棒來逼生啊,聽起來就充滿了強制和懲罰的味道,跟現代社會倡導的價值觀格格不入。
建議三:引進海外新娘
針對男女比例失衡導致部分男性“打光棍”的問題,有專家開出的藥方是:走出去和引進來。
具體說,就是出臺政策吸引外國女性,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來中國。 這建議出發點可能是為了解決婚配問題,進而間接影響生育。
但細想問題很多:這算不算一種變相的交易?如何保障這些女性的權益?文化差異、家庭穩定怎么解決?而且,這招兒明顯是治標不治本,沒觸及年輕人不愿意生的核心痛點——高昂的生活成本和巨大的育兒壓力。
這些建議一出來,網友的反應出奇一致:強烈抵制!因為大家覺得這些專家高高在上,根本沒看到年輕人現實里遭遇的真切困難:高房價、就業難、職場歧視、教育內卷、贍養老人……這些壓得人喘不過氣的現實問題不解決,光整這些花活兒,可不就是隔靴搔癢,甚至南轅北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