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場合生匯作為楊浦相對最具現代化區域性一站式綜合體面貌的商業項目,在進入到2025年后調整動態不少,尤其是此前相對安靜的1層表現得非常活躍,助項目樹立起全新的調性內容。
品類方面相信大家也能略猜一二,那就是戶外/運動業態的強化。
在前幾年的升級調整中,與眾多同級別項目類似,五角場合生匯也進行了國際高端化妝品的引入工作,DIOR、CHANEL、SEPHORA等品牌先后入場。不過由于動線規劃因素、Apple Store在中庭核心位置占據了大面積,以及美妝業態市場整體拓展勢頭下行,因此項目對該業態領域的切入也暫告一段落。
近年,戶外運動品類取而代之,成為各大區域型代表項目1層零售品類的重要選項。五角場合生匯同樣在該領域有所建樹。
選址方面,由于以Apple Store和高端化妝品組成的中庭區域已成型,因此業態氛圍自然向此前就擁有lululmeon、AIGLE等品牌的動線東段傾斜。
去年9月首輪調整,項目將此前動線南側定位稍顯模糊的幾個鋪位進行重塑,撤出新能源車、保留TCH的情況下,先新進HOKA、Saucony兩個專業跑步品牌,開啟1層擴充運動品類氛圍的勢頭。
今年4月,百麗集團品牌“內部消化”,用allbirds取代了Champion位置,為1層氛圍進一步助力,這也是該品牌繼興業太古匯、浦東嘉里城、前灘太古里后首次在上海市場進駐到非港資商業項目,Champion在B1層仍有一間門店。
如果說上述調整執行相對“簡單”,那第三階段的調整更具有指向性——原位于項目1層、i.t集團旗下FRED PERRY撤出,Aape移位至B1層,在1層動線中部區域騰出兩個具有正氣開面的位置,后續規劃——原位于出入口附近的AIGLE移位至此,并引入SCOFIELD開出全新形象的首家旗艦店。
前者騰出的位置,自然會有勢頭更猛的品牌入駐——SALOMON,品牌拿下大開面,也為目前還空置的鄰鋪建立氛圍基礎。
后者個人認為與樓層原有LACOSTE、TOMMY HILFIGER、HAZZYS等國際休閑品牌氛圍更搭。
i.t集團品牌的調整,則彰顯了項目初始階段依靠該集團品牌樹立定位,隨之在當今商業競爭環境下與時俱進的調整策略。而Aape移位至B1層,取代同集團旗下原izzue位置,則是正向骨牌效應式的調整,彰顯項目整體向好的勢頭。
至此,項目1層戶外/運動品類氛圍有了質的提升,與原有的國際服裝零售品牌權重相仿,處于可進可退的狀態。
如果回顧我此前寫的《世紀匯廣場半年調整報告,坐穩區域型一站式綜合體“頭部玩家”之位,并分享4個看點》一文,會發現同類項目大家的定位策略確實相仿。當然,這并非簡單的“同質化”一語概之,我曾在《商場有文化,一般不會差》一文中有闡述過觀點:
商場同質化,是如今行業環境無法避免的話題。我個人觀點是:上海市場有海量商場,大多數一站式綜合體,在商戶品牌層面難免具有共性,站在核心消費者的視角考量,提供他們想要的商業內容即可。不要以同質化為“恥”,更無需為了標新立異而“新”。??
行業市場競爭環境和水平決定了同類項目的調整勢必有類似的策略,能服務好不同區域的客群,就是這類項目的使命。如果五角場商圈幾個商場都是類似的品牌組合,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質化,顯然事實并非如此,不同的項目之間還是各有差異的,這也從另一個視角闡明很多評論中僅談“同質化”而不深究市場整體及區域的競爭環境,只是一種“簡單思維”。
說回到五角場合生匯,去年B1層i.t撤出后,項目一并引入了包括ACMEITEM、a blueberry、BONELESS、PSO brand等多個品牌,打造屬于該樓層的新一代年輕時尚氛圍。近期,Unknown升級重裝,THE NORTH FACE入駐原NIKE位置,持續保持B1層活力,在垂直動線層面與1層戶外運動品牌形成呼應。
總體而言,放眼五角場商圈,擁有更多輕奢品牌和國際高端化妝品的百聯又一城實際上才是定位上限更高的一個。五角場合生匯的優勢依舊在于能夠結合相對現代化的空間以及始終與時俱進的年輕定位(例如潮玩IP領域是項目的重點運營方向,各種熱門餐廳讓高樓層也能成為聚客之地),最終達成在大眾市場主流業態和定位層面游刃有余招商運營的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