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 | hbsypl2023@163.com
“蘇超”火了,帶著“蘇超”門票免費玩江蘇也火了。
端午假期恰逢蘇超第三輪對決。途牛數據顯示,主場作戰的泰州、鹽城、徐州等城市出游人次同比增長分別為45%、27%和26%,出游熱度增長顯著;據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監測,6個主場城市銀聯異地渠道文旅消費額增長14.63%。
為搶抓蘇超帶來的流量紅利,各參賽城市紛紛祭出“票根福利”,實現門票價值最大化。
以淮安為例,6月13日至15日,凡購買淮安隊對陣南京隊門票的觀眾,憑票根及身份證即可免費暢游包括A級景區在內的16家收費景點。金湖縣更延長優惠時間至6月30日,對持票游客開放金湖水上森林、堯想國文化旅游區、荷花蕩景區的免門票政策。
泰州則通過構建“主場+客源地”聯動機制,推出48家景區免費入園的政策。聯賽期間,凡持蘇超門票及相關身份證明的游客,在比賽當日及前后各兩天內,可免費游覽15家收費景區,實現“五日游”疊加效應。
作為江蘇省會,南京在票根經濟上進一步延伸至演藝與大型賽事領域,自5月起啟動“跟著演出(賽事)游南京 樂享‘1+3’優惠活動”。購票觀眾可在景區景點、住宿餐飲、商場購物三大板塊享受專項優惠,首批參與商家多達200家,凸顯城市在打造消費閉環中的制度化能力。
一張票撬動一座城:票根背后的消費邏輯
從一張門票到一條完整消費鏈,票根經濟正在成為城市激活本地經濟、促進消費升級的有效抓手。
旅游出行平臺數據顯示,一張賽事或演出門票平均可帶動相當于票價1.5至2倍的二次消費;高鐵、機票等交通票據則能促使約40%的用戶延伸旅游消費行為;票根相關活動平均可拉動周邊酒店、餐飲、文娛等消費增長超100%。此外,票根優惠也幫助游客節省15%至30%的相關支出,降低出行門檻、提升消費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并非票根經濟的“首發城市”。2024年,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特展期間,新世界集團與黃浦區聯合推出票根聯動消費政策。觀眾憑票根可在周邊商圈享受購物、餐飲等多重優惠。據官方數據,該展覽帶動的綜合消費比例高達1:30,總體消費規模突破百億元,為票根經濟樹立了標桿案例。
類似的政策也在其他城市不斷落地。例如溫州推出“機票一站通,免費游溫州”,游客憑落地7日內的有效登機憑證及身份證件,可享境內國有景區首道門票全免及部分私營景點折扣;洛陽則依托火車票打造“鐵路即通票”,同時發布《洛書尋跡手冊》,附贈總價值超千元的景區優惠券,精準鎖定外來游客消費潛力。
票根經濟也有成長的煩惱
盡管票根經濟表面熱鬧,但要真正實現從“流量經濟”向“生態運營”轉變,仍面臨不少結構性挑戰。
公眾號“山東宣傳”曾在5月7日發文指出,票根經濟正遭遇三大現實瓶頸:協調難、套路多、技術弱。
一、參與主體協同難度大。當前票根經濟多依賴政府補貼與企業讓利,針對參與商家的激勵機制尚未建立長效體系。文化、體育、旅游、商圈等領域資源分散、缺乏統一平臺牽頭,使得在優惠標準、結算方式、服務質量等方面難以達成一致,制約票根效益的最大化釋放。
二、消費場景設計存在“套路化”傾向。 部分商家過于重視“引流”而忽略“留量”,甚至出現“免票引流、二次加價”的變相營銷,令游客總支出不降反升。此外,服務體驗與票根掛鉤的實際兌現存在落差,影響整體滿意度。
三、技術支撐體系相對滯后。票根經濟涉及多業態聯動,對數據互通、平臺對接、識別效率等技術條件要求較高。目前,跨行業數據壁壘未打通,政策評估缺乏實時反饋;電子票根雖便捷,但在不同平臺間接口不一,識別難度高;而紙質票據則面臨仿冒風險,影響精準驗證。部分場景的兌換流程冗長、操作復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參與積極性。
票根經濟的價值,不止于一次消費的撬動,更在于消費結構的重構與城市運營邏輯的進化。
唯有打破條塊分割,實現多部門協同治理、數據系統統一、服務標準提升,才能讓“一張票愛上一座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