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甘茂傳》中記載了這樣一一件事情,戰國時期,秦國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秦武王想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地盤,他對秦國大夫甘茂說:“我想打通義陽川,擴大疆域,你看怎么辦才行呢?”
甘茂回答說:“我看應該先攻取宜陽。宜陽是一個大縣,又是戰略要地,不過攻占它要花很大力量,要經過很長時間。我怕沒等取得勝利,朝廷中的人就會說我的壞話,況且我又是齊國人,如果您聽信了他們,那我反倒要吃苦頭了。”
曾參殺人
秦武王搖搖頭說:“我怎么會那樣做呢?” 甘茂說:“我并不是不相信您呀!這種事情是難以預料的。您記得孔子的學生曾參的故事嗎?
曾參住在費邑時,一個與他同名的族人殺了人。一個鄰居聽說曾參殺了人,就急忙告訴他母親,曾母沒有相信,鎮定自若地繼續織布;過了一會,又有一個人來告訴曾母,說曾參殺了人,曾母還是沒有相信,仍然織布。
可是當第三次有人向她報告時,就信以為真,慌忙扔下織布梭子,越墻逃走了。您看,像曾參那樣的賢人,像曾母那樣了解兒子的慈母,假話說了三遍,她就相信了。而我不如曾參,您也不如曾母那樣了解自己兒子般地了解我,所以我擔心您為我扔下梭子呀!”
秦武王明白了甘茂的意思,就派他領兵去攻打宜陽,并發暫不會聽信別人的讒言。果然,后來甘茂進攻宜陽時,有人向秦武王進讒言。秦武王想起與甘茂的談話,選擇堅定地相信甘茂,最終甘茂成功攻下了宜陽。
三至之讒
班超經略西域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他也曾受到別人的讒言詆毀。建初八年(83年),漢章帝拜班超為將兵長史,借用鼓吹幢麾等旌旗樂器。升任徐干為軍司馬,另外派遣衛侯李邑護送烏孫使者,賜大小昆彌及以下的人錦帛。
李邑始到于闐,而值龜茲攻疏勒,恐懼不敢前,因上書陳西域之功不可成,又盛毀超擁愛妻,抱愛子,安樂外國,無內顧心。超聞之,嘆曰:“身非曾參而有三至之讒,恐見疑于當時矣。”遂去其妻。——《后漢書·班超傳》
李邑走到于闐時,正趕上龜茲進攻疏勒,他嚇得不敢再向前行。為了掩飾自己的怯懦,他上書給朝廷,說平定西域勞而無功,又說班超擁抱愛妻,懷抱幼子,在國外享受安樂,沒有心思考慮國內的事情。
班超聽聞后嘆息不已,說:“我比不上曾參卻有三至之讒,恐怕現在會有人懷疑我了。”于是,毅然讓妻子離開了自己。章帝深知班超公忠體國,于是下詔嚴厲的責備李邑說:“即使班超擁抱愛妻,懷抱幼子,那么思念家鄉的士卒一千多人,怎么能夠都跟班超同心同德呢?”
漢章帝還命李邑接受班超的調度,讓班超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讓李邑留在西域。班超當即讓李邑帶著烏孫侍子回京。徐干勸班超:“李邑之前毀謗你,企圖讓你平定西域的功業失敗,現在為什么不遵循陛下的旨意把他留下來,另派人護送侍子呢?”
班超說:“你怎么這樣沒見識呢?正因為李邑毀謗我,所以我現在才派遣他回國。我處心無愧,還怕別人講什么呢?為了泄私憤而圖快意把他留下來,這就不算忠臣。”這件事情后來傳為一段佳話。
人言可畏、眾口鑠金、三人成虎、曾參殺人、三至之讒……我們的文化當中,從來不缺關于讒言與壞話的故事、成語,這其中的底層邏輯就是——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的相信另一個人,哪怕是你的至親。
人性本如此,趨利避害,以自我為中心等等諸如此類,所以歷史上這樣的故事也不斷地重復上演。希望我們每個人還是能從中吸取一點經驗吧,不要輕易相信一些有心人的“讒言”、“謠言”。
參考資料:《史記》、《后漢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