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寧名城小編從相關渠道獲悉,有網友在濟寧市網絡問政平臺提出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地方史和濟寧概況教育的建議。
網友表示6月9日是國際檔案日,留意到外地學校開展的地方史、校史教育令人耳目一新。當下,各地廣泛開展科學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藝術教育等,但對地方史的普及宣傳相對薄弱。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師生足不出戶便能知曉天下大事,社交媒體熱搜榜不斷更新,然而大家卻常常忽略對身邊歷史的了解。主城區道路、街道(社區)命名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濟寧老城墻、大運河、濟寧夾餅等又承載著哪些屬于濟寧人的文化根脈?1896年創建的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前身巴可門醫院,是濟寧市現代醫學的起源之地;1901年創建的濟寧八中、1902年創建的濟寧一中、1905年創建的原山東省曲阜師范學校(現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是濟寧市師范教育的源頭;還有黨組織的孕育……這些都是屬于濟寧人的共同記憶,展現了濟寧教育、醫療在山東省近代的先進性,堪稱濟寧歷史的標志性元素,是濟寧的驕傲,百年來一直服務并貢獻于濟寧人民。濟寧市不少學校都有幾十年歷史,完全可以在校生講述自身學校的歷史,以此激發學生們愛濟寧、愛學校的情感認同,讓他們銘記濟寧精神,不忘來時路,奮進新征程。
針對網友提出的建議,濟寧市教育局作出回應。根據上級通知要求,市教育局于6月9日國際檔案日前后組織開展了系列檔案宣傳活動,其中包括校史館開放日活動,鼓勵中小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整合現有資源,邀請學生志愿者、教職工、校友講述校史故事,激發廣大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下一步,市教育局將指導學校系統整理校史檔案,融入日常課程和實踐活動,厚植學生愛濟寧、愛學校的情懷。
來源濟寧市網絡問政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