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變化的趨勢,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大。
提到養老,就不得不提到農村。隨著一代農民工開始老去,回家鄉養老是許多高齡農民工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他們雖然在城市工作了半生,但還是有很多人無法享受當地的醫療體系,因此只能依賴家鄉的土地。
但回到家鄉本身,也未必就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由于農村經濟和文化上的滯后,回鄉養老的人往往缺乏社會服務,也不得不面對子女不在身邊的情況。
從過去的“留守兒童”到今天的“留守老人”,變的是人,但不變的仍然是來自的家庭挑戰。
最大的養老潮,即將來臨。
截至2020年,我國已經有超過2.5億60歲以上老人依賴領取社保過活。這背后,是高速增長的老齡化群體。
自1980年以來,我國城鎮人口比例從10%增長至60%以上,他們中有許多都是農民工,大多正在或即將面臨留在城市還是回農村養老的困境。
考慮到我國獨生子女的背景,養老所面臨的現實困境,是肉眼可見的,為了解決這一困境,目前許多地方都鼓勵老人居家養老。
而居家養老的概念,主要基于西方文化和城市環境。
美國疾控中心將居家養老定義為“無論年齡、收入或能力水平,都有能力安全、獨立、舒適地在自己家和社區中生活”。
而獨立和舒適的概念從根本上也來自西方。
居家養老概念雖然源自西方,但到目前為止,已經成了絕大多數農村老人養老的方式。
自引入市場經濟以來,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已經有超過2.95億人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就業。隨著這代嬰兒潮開始老去,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回到農村養老,但問題在于,按照居家養老的定義,他們能否在家舒適、安全、自主地生活?
對絕大多數農民工而言,他們都會花費大價錢翻新或重建農村舊屋,但本質上,這仍然不會為他們帶來家的感覺,因為他們的子女仍然在城市工作。
當居家養老變成了“留守養老”,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經濟和孤獨感何解?
調查發現,在農民工群體中,有較大一部分人月收入低于3000元,其中絕大多數人表示希望在農村老家養老,還有70%的受訪者表示,養老方式首選子女。
但對依賴“養兒防老”,現實性已經越來越低。
和過去農耕社會不同,當時父母和子女都在“附近”,一起勞作耕地,但隨著城鎮化開始后,子女背井離鄉來到城市打工,經濟壓力不斷提高,對老人而言,他們希望子女養老,但對子女盡孝的期待已經開始降低。
多數回到農村的老人與子女通常是異地分居,如果老人喪偶或離婚就獨自居住,而老人的子女則在外地打工。
對農村老人而言,最大的擔心在于,一旦自己臥床不起,兒女都要上班不可能有時間每天照顧,而花錢請護工成本又太高,這個時候,對老人來說選擇就變得更少。
更大的現實問題還在于,子女缺少對老人的陪伴。
農村缺乏社會服務,例如送餐上門、日間照護、輔助生活設施和家庭護理等等,這些幾乎都沒有,這一嚴重的結構性缺陷也無法滿足老年人口快速增長的需求。
當下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
2010年代初期,是我國第一波養老潮。首次嬰兒潮(1950-1958年出生)人群于2010年前后逐步進入60歲,養老壓力初步顯現。
到了2022年進入高峰:第二次嬰兒潮(1962-1975年出生)人口自2022年起大規模退休,形成“史上最大退休潮”,年均新增退休人員超2000萬,這一趨勢將持續至2030年代初。
老年人越來越多,經濟保障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過去老人的積蓄,多半已經掏空為子女支付房、結婚等用途,而養老金的分配,也存在著較大的失衡,尤其是對農村老人來說。
全國最低標準108元/月,山東188元/月,廣東205元/月,但部分欠發達地區仍不足200元,難以覆蓋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這就導致約70%農村老人依賴子女贍養或務農收入,30%無養老金,醫療支出壓力大。農村空巢老人比例超50%,子女外出務工導致日常照料缺位,孤獨感與抑郁問題突出。
最重要的是,傳統“養兒防老”模式受少子化沖擊,“421”家庭結構(4老人、2夫妻、1孩)也進一步加劇贍養壓力。
經濟壓力,成了壓倒老人、兒女身上最后一塊大石。
2025年的中國正站在人口結構劇變的關鍵節點。隨著1962-1975年第二次嬰兒潮出生人口全面進入退休年齡,我國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浪潮。這波持續十余年的人口更替,將重塑社會經濟格局。
對許多甚至大多數農民工來說,“不停的勞作”可能最能描述他們在農村的“非退休生活”。擁有養老金慢慢提高了農村農民工的經濟保障,這也反過來凸顯了退休儲蓄在農村的重要性。
最終,在這波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中,最直觀的結構性問題,可能還是歸咎于四個字:未富先老。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