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千淳 老肥
2025的最大風險不是暴跌,而是“集體不作為”。
這半年,你有沒有發現一系列顯著變化:
房子不跌,但就是賣不動。物價穩定,但你卻不敢花錢。最可怕的是,連政策也開始不出手了。
很多人說這是“經濟軟著陸”,但我們看到的,卻是另一個關鍵詞:全面降速。
這不是偶發的低迷,而是一個“集體降溫”的時代信號。
今天我們來分析三件事:為什么你的支出省不下來、工資漲不起來、連存在銀行的錢都變成了“動不了的負擔”?
看懂這幾件事背后藏著的信號,也許才能保住你最后的安全感。
物價在降,但你沒有輕松感
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超市的菜確實便宜了,但日子一點也沒更輕松。
新聞都說:5月CPI同比下降0.1%,這是連續第4個月下跌。
(圖源:新華網)
聽上去像是個好消息:是不是說明物價在回落、生活壓力變小了?
可現實是,你并沒有覺得輕松。
你依然覺得花錢小心翼翼、日子緊巴巴的。為什么?
先來看真相:
降的是“白菜和豬肉”:4月數據顯示,鮮菜價格同比下降6.8%,豬肉價格下降4.4%(國家統計局);
沒降的是你真的花錢的部分:房租、看病、教育培訓、水電網費這些,CPI分項是上漲0.3%(國家統計局);
簡單說,便宜的是你不太花錢的,貴的部分,一分不少。
你去超市,看到西紅柿便宜兩毛,心里一喜。回家打開記賬軟件,孩子補習班還是一小時三百,家里的寬帶、物業費、房租一點也沒低。
為什么?
高中政治課就講過,通縮的時候,降價的都是“賣不掉就爛”的東西,比如菜、肉、快消品,扛不住就得甩;
而你花錢最多的那些,比如房租、水電、培訓班,這些不是你想省就能省的,就算經濟冷了,它們也不會主動降價,因為你也逃不掉。
所以, CPI下跌不是物價便宜了,是你正在過一個“不敢漲價、也漲不起價”的時代——而這,就是經濟慢慢熄火的信號。
工作沒少干,錢卻越來越難賺
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年,你干得越來越多,錢卻越來越少?
你不是一個人在苦撐,而是整個市場都 “賺不到錢”。
有個可能你沒注意的數據: PPI,也就是工廠出廠價,已經連續32個月在跌。 意思就是——企業賣東西的價格在一路下滑。
不是降一點,是月月跌、年年跌,像沒底一樣地跌。那企業怎么辦?總得保住利潤吧。賣不出高價,就只能從別的地方摳回來。比如:壓供應商的價、裁員、降薪、加任務量。
產品賺不到錢,就只能從你身上“省錢”。
因為最容易壓榨的,不是原材料,而是“打工人”。
你還在想著勤勞致富,但從企業的角度看,你是“利潤表里的一筆支出”,是“能壓就壓的成本”。
整個鏈條都在勒緊褲腰帶時,你已經成了這場降價大戰里,被悄悄犧牲掉的那一部分人。
錢躺在卡里,政策也不敢動了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大家都在攢錢,但卻沒人敢花錢。
以前一發工資,旅游、換手機、加倉,現在工資到賬后,第一個反應是:“先別動”。
不是理性了,是你知道一旦花出去,回不來了。
看看數據就明白了:
4月新發貸款僅2800億元人民幣,相比3月的3.64萬億,砍了90%,是去年中以來的最低水平(新浪財經)。
(圖源:新浪財經)
這意味著,不論企業還是家庭,都不想借、不敢借。
更諷刺的是,明知道利率一降再降,銀行的錢越存越不值錢,但就是沒人愿意把錢拿出來消費和投資。
怕投錯,怕踩雷,怕剛轉出去,就虧了本金。大家的錢不是沒了,是被層層鎖在“保守”里,連一點點波動都不敢承受。
更扎心的是:你在退,政策也在退。
618大促前夕,“以舊換新補貼”在多個地方被暫停、延期、悄悄下架——官方說法是要“優化機制、加強整頓”。
說白了,補貼一放出來就出了問題。有的價格變相上漲,有的平臺規則混亂,好事沒辦成,反而讓一些人借機操作,背離了初衷。
結果就是,連政策也開始謹慎了,不敢一口氣撒出去,怕花得不對路,反而失了控。
所有人都在等機會,連政策也在等一個“萬無一失的出手時機”。
從2025年開年,大家都在等一次“大放水”——等降息,等救市,等一次讓市場重燃的信號。
但等來等去,什么也沒來。既沒有貸款井噴,也沒見資金沖進消費鏈條,更沒有看到一場被政策點燃的熱。只剩下你自己,還在撐,還在等。
你不是一個人在等。 我們把這段時間的信號和走向,都在我們的內部研判當中做了分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碼訂閱。
歡迎掃碼訂閱智谷趨勢內部研判
及時獲取最新宏觀數據解讀
智谷讀者享專屬優惠價199元/年(原價299)
三件事
那我們到底要怎么辦?
普通人可以不懂CPI、PPI、剪刀差、GDP之間的通脹調節關系,但你必須知道:這些信號的反彈,決定著你的錢能不能保得住。
所以,在我們看清趨勢真正轉向前,有三件事必須優先處理:
第一件事,別把錢放在“拖你后腿”的地方。
很多人現在還在死扛房貸、信用卡,一邊負債累累,一邊幻想行情好轉。
但現實是:你越扛,利息越多,壓力越大。你不是在等機會,你是在“給別人打工還債”。
如果你覺得日子緊,那就先騰出一點輕松空間——錯的投資,趁早止損才是解藥。
第二件事,留住現金,別把錢亂花。
你可能覺得存款利率低,不劃算。但別忘了,現在是通縮,很多資產還在往下掉。
能讓你熬過去的,不是哪只股票、哪套房,而是銀行卡里那筆應急的錢。
真正的“機會”,不會等你湊錢。你需要準備好“隨時能出手”的底牌。
第三件事,盯住那些關鍵的信號。
什么時候日子才會真的好轉?你不用天天刷新聞,只要記住“這三條線”:
1.工廠賣東西的價格漲沒漲(PPI)
2.國家賬面賺錢了沒(名義GDP > 實際GDP)
3.龍頭企業有沒有回血(滬深300)
一旦這三根線同時轉正,那就是你重新上牌桌、考慮進攻配置的時候。
穩定壓倒一切
在轉機來臨之前,我們只有一件事要做:站在正確的位置,別成為下一個“失血的人”。
所以智谷趨勢研判總是跟大家說,現在最該做的不是亂投機會,而是穩住認知,保住判斷力。錢還在、心還穩,這就是這個階段最大的勝利。
但問題來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天天盯著數據,也不是每個數據都能自己解讀;
你知道PPI、GDP、M1這些詞,但你不確定哪天會變拐點;
你看得懂數據,卻可能看不清趨勢。說到底,不是你不努力,是你手上沒有一套“判斷系統”。而為你搭建一個正確的認知系統,是智谷趨勢研判十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們不是教你看懂所有數據,而是替你判斷哪些信號與你的錢袋子息息相關。
我們30多位研究員每天都在盯住能釋放“政策、市場、資本”信號的核心變量,每周梳理背后的拐點邏輯,只講對你重要的判斷,不說空話。你不需要天天看圖表,也不用讀幾十頁報告,只要每周花3分鐘,就能了解宏觀、政策、經濟、商業等領域的重要動向,幫助你提前一步看清風向,少踩十個坑。
掃碼入圈,看清趨勢
限時優惠價199元/年(原價299)
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是我們團隊用心打造了幾年的產品,上線以來收獲了眾多用戶的好評,幫助眾多用戶看清趨勢把握機會。
在往期的內部研判中,我們多次提出前瞻性判斷,時間驗證后都證明是正確的。
以對黃金、樓市、宏觀的判斷為例:
黃金:過去一年里,我們至少有過10次對黃金的分析。我們持續關注中期趨勢和短期風險,給你提供多角度的分析。
2024年11月12日,當時國際金價下跌至2600美元附近,我們就在內部研判中明確指出:“只要大國博弈愈發緊張的預期不變,較長的時間維度內,黃金依然被看好。”
2025年3月18日,面對當時國際金價一度上沖至3004.82美元,我們就再次明確做出判斷:3000美元不是黃金的最高點。
樓市:
去年517救市動作,很多人大呼政策轉向,我們結合整體宏觀環境,分析樓市市場回暖持續性依然有待觀察。
如果你當時看完研判抓住窗口出手閑置房產,可以避免四個月的價格萎縮。
宏觀:
早此前3月初,我們就根據當時《求是》發表的去年經濟工作會議發言,指出宏觀政策大概率短期內不受關稅影響,不會有快速大幅度的調整和加碼,依舊還是先用好存量政策,注重定向結構平衡。
而4月的ZZ局會議沒有公布增量宏觀政策,沒有外界期待的加大財政預算,符合預期,印證了研判提出的思路。
如果你想看清趨勢,抓住機會,一定要訂閱我們智谷趨勢內部研判。
掃碼入圈,看清趨勢
限時優惠價199元/年(原價2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