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以下合計約925字,如有缺失、紕漏,敬請留言告知:
一、同安營防汛
乾隆《泉州府志》
同安營,原屬興化鎮管轄,康熙三十六年改歸漳州鎮管轄。參將一員駐防本縣城,原設副將,康熙二年改總兵官;五年仍改副將;八年裁,旋設;二十三年,改游擊;雍正八年,改參將。都司一員,分駐灌口汛,雍正八年,增設守備一員;十一年改為都司。守備一員,駐防本縣城。千總二員,一隨防灌口汛,一駐縣城。把總四員,分防店頭、新圩、下店、大路尾諸汛。馬戰兵八十七名,步戰兵三百一十九名,守兵四百五十五名,馬步戰守兵,除屢經增減外,現存今額。
嘉慶《同安縣志》
同安營,原屬興化鎮,康熙三十六年,改歸漳州鎮管轄。額設官員: 參將一員,原游擊,雍正八年改設參將。都司一員,雍正十年設。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額設兵數八百六十一名,內馬戰兵六十六名,步戰兵三百六十四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額設營馬:坐馬二十八匹,各官自備,戰馬六十六匹。
民國《同安縣志》
同安營,原屬興化管轄,康熙三十六年,改歸漳州鎮管轄。額設官員: 參將一員,駐縣城。都司一員,駐灌口。守備一員,駐縣城。千總二員,駐防灌口,一駐縣口。把總四員,分防店頭、新圩、下店、大路尾諸汛。額設兵數八百六十一名,內馬戰兵六十六名,步戰兵三百六十四名,守兵四百三十一名。屢經增減,照錄舊志。
二、駐防灌口汛
康熙《同安縣志》
按見在汛防,內地堡塘俱隸陸轄…西則有灌口千總一員,赤嶺頭康熙五十一年朱令建塘房三間安兵十名。
乾隆《福建通志》
分防灌口汛兼轄茂林寨、沈宅、魚孚、深青、蓮花等塘汛都司一員,千總一員,共兵二百名。
乾隆《泉州府志》
分駐灌口汛,轄汛四塘三,兵二百名,馬二十二匹,在本汛兵一百三十四名,馬二十匹。
嘉慶《同安縣志》
駐防灌口汎:都司一員,把總一員,兵二百名,內分守六處,坐馬六十六匹,戰馬一十六匹。
同治《福建通志》
一駐防灌口汛兼轄茂林寨、角尾、沈宅、漁孚、深青、蓮花等塘汛。
民國《同安縣志》
駐防灌口汎:都司一員,把總一員,兵二百名,內分守六處,坐馬六十六匹。
注曰:清代東孚片區駐防軍為陸軍,屬同安營下轄之灌口汛管轄。
合集推薦:
卷六 兵防志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Amoynot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