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
在他的身上,有兩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謎團——
其一,康熙為何會重用隆科多?不僅將九門提督的重要位置給了他,臨終前還將決定乾坤的傳位詔書交給他宣讀。
康熙到底看中了隆科多什么?
其二,憑借托孤重臣的身份,隆科多在雍正朝已經位極人臣了。按理說,只要他不作死,他完全可以永保祿位,直到安穩退休,可為何隆科多卻要配合老八推翻雍正,以至于不得善終?
今天這篇文章要聊的,就是隱藏在這兩件事情背后的真相。
一把寶刀?
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康熙為了讓老八胤祀的勢力暴露在陽光之下,進而打壓老八,自導自演了一出“滿朝亂敲東宮鼎”的鬧劇。
也是在這期間,一直賦閑在家,窮困潦倒的隆科多,一躍成為了掌管京城防務的九門提督。
只不過,隆科多上位靠的不是自身的實力,而是佟國維以退休為代價,與康熙達成的交易。
之后,隆科多在九門提督的位置上安分守己的呆了幾年,直到康熙病危,九子奪嫡進入最后關頭,隆科多憑借九門提督的重要性,成了各方勢力爭相拉攏的對象,這其中甚至包括康熙。
當時,意識到自己大限將至的康熙,單獨召見了隆科多。
至于目的,自然是為默定的繼承人老四胤禛鋪路,確保隆科多能夠站隊老四。
那天,為了徹底收服隆科多,康熙可謂是將帝王之術展現到了極致——
先是讓張廷玉宣讀了一份賜死隆科多的圣旨,理由是隆科多勾結老八、老十四圖謀不軌。
在隆科多自辯并沒有與老八越格交往,更沒有站隊老八的想法之后,康熙又示意張廷玉宣讀另一份加封隆科多為上書房大臣的圣旨。
這“一死一生”的轉變,直接把隆科多的心理防線徹底擊垮。
緊接著,康熙屏退了其他人,只留下隆科多一人深談。
過程中,康熙將之前被隆科多當掉的寶刀還給了隆科多,然后對隆科多說道:
“這些年苦了你了,聽人說你總怪你六叔壓著你,其實你是冤屈他了,真正壓著你的是朕。你這把寶刀,朕就是要留到最要緊的時候才用啊。”
見康熙如此倚重,隆科多立馬起誓發愿的明志:
“皇上,奴才是什么人,竟蒙萬歲爺如此期許之深,奴才今生今世就是粉身碎骨,也報答不了皇上的恩德。”
恩威并施外加感情牌,一套組合拳下來,康熙成功的震懾收服了隆科多。隨后,康熙便讓張廷玉將傳位詔書交給了隆科多,讓其放在正大光明匾后。
到此問題出現了:
康熙為何如此看重隆科多,甚至把傳位詔書都交給他?難道真如康熙所言,在他看來隆科多是一把寶刀?
自然不是!
隆科多的道行與段位有目共睹,遠次于佟國維、張廷玉以及馬齊等人,這一點從佟國維對隆科多的評價也能得到驗證——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期間,自覺有了機會的隆科多,來找佟國維討要差事,對此佟國維說了這樣一段話:
“潦倒、發牢騷、怨天尤人,從來也不反省反省自己。當年若不是你擅離職守,私自從邊關跑回來,能落得今天這個樣子嗎?看你現在的樣子,飛揚浮躁,什么舊太子要廢,新太子要立……小多子啊,你這碗水還淺著呢。”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在佟國維的眼中,隆科多的這碗水還是太淺。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佟家后輩無人,如果不是局勢所迫不能再等,佟國維不可能在“滿朝亂敲東宮鼎”的時候,就把隆科多推上去,只會讓隆科多再歷練歷練。
既然佟國維知道隆科多的缺點,康熙又豈會不知道?
要知道,康熙連隆科多賣刀的事都清楚,這足以說明,康熙一直關注著隆科多,隆科多到底幾斤幾兩,康熙心知肚明。
從這個角度來說,康熙對隆科多委以重任,絕對不是因為其業務能力強。
那么康熙到底看中了隆科多什么?
其實康熙重用隆科多,正是因為隆科多段位太低,心計手段都不行,還貪財重利。
注意康熙收服隆科多的方式,是許以重利:
“上諭,步軍統領隆科多,隨朕已三十年。忠誠勤慎,人才難得,著進封為領侍衛內大臣,上書房大臣,加太子太保銜,賜爵一等公。”
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在康熙的眼中,隆科多是一個可以用利益收買的人,畢竟常言道,小人許利,君子講義。
而對付重利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將利益給足,對方就不會輕易反水背叛。
而從康熙給隆科多開出的價碼來看,已經算是天花板級別了,即便老八有心拉攏隆科多,也絕對給不出高于康熙的價碼了。
這樣一來,就避免了隆科多因利倒戈的可能。
同時,因為隆科多不像佟國維那樣老謀深算,這就意味著,即便將隆科多放在高位上,也不會給繼位的雍正留下太大的麻煩。
之所以這么說,理由很簡單,如果隆科多后續真的起了異心,以他的手段心計,也不至于翻出天去,雍正想要拿捏處置隆科多,易如反掌。
這才是康熙重用隆科多的真實原因——
重利貪財,眼皮子淺,所以好掌控;
段位太低,謀略不足,所以不會對雍正產生威脅。
反水背叛
雍正順利登基后,隆科多也按照康熙的承諾,成了上書房的三巨頭之一。
只不過,由于能力與位置不匹配,隆科多雖積極向雍正靠攏,卻并沒有被雍正委以重任,話語權始終不如老成謀國的張廷玉。
期間,隆科多還辦一些“蠢事”——
第一件:授意諾敏作假賬,引發了“山西藩庫作假案”。在事情被引爆之后,為了撇清責任,以及不得罪群臣,隆科多沒有站隊雍正,反而力保諾敏。
第二件:因兒子與劉墨林在青樓爭風吃醋,自覺被拂了面子的隆科多,對劉墨林懷恨在心,利用主管科考的職務之便,讓劉墨林落榜,再次惹雍正不悅。
第三件:在“科甲朋黨案”中,隆科多不顧雍正的意愿,諫言雍正處置田文鏡,以平息清流的怒火。
這些事讓隆科多在雍正心中的地位與份量急速下降,但即便如此,雍正依舊顧念著隆科多的“擁立之功”,始終保留著隆科多的祿位。
如果不是后續隆科多參與了老八允祀“八王議政”的計劃,雍正就算不委以重任,但也絕不會虧待他。
由于雍正大刀闊斧的整頓吏治,態度強硬,手腕鐵血,以至于幾乎得罪了所有的利益集團與特權集團。
這讓隱忍多年,一直伺機“反攻”的老八看到了機會。
于是,老八操控弘時向雍正進言,讓關外的四個旗主王爺進京,共同商討旗務整頓的事宜。
名為推行旗務整頓,實則是要借助關外的力量逼宮。
隨后,鑒于康熙駕崩那晚的失敗教訓,老八的計劃中的“武備”準備得十分充足,先是設計讓關外的旗兵,接管了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防務,然后授意老九去游說掌管京城九門的隆科多。
得知老八的計劃后,隆科多略一猶豫就答應了:
“這件事我可以答應你們,可你們說話得算數,我扶的是皇三子弘時。”
得到了隆科多的支持后,老八按計劃在第二天的朝會上發難,借新政不得人心為切入點,順勢提出“八王議政”。
面對老八的步步緊逼,雍正本想靠御林軍震懾全場,卻被圖里琛告知御林軍已經被隆科多調來的步軍統領衙門的人換防了。
隨即,雍正傳召隆科多,命其調兩隊御林軍交給圖里琛。
面對雍正的要求,早與老八達成共識的隆科多直接攤牌道:
“請問皇上,今兒個在座的都是我大清國的諸王公大臣,那么調御林軍要抓誰呢?……今兒四個旗主王爺奉旨前來共商旗務,說得對,皇上可納之,說得不對,皇上開導之,千萬不可以作出有違太祖圣訓的事來。”
意識到隆科多反水了,雍正憤怒的說道:
“算朕看走了眼,居然讓你管著九門。隆科多,你不要忘了,在城外邊還有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比你步軍統領衙門的兵力要多上好幾倍。”
見此,自認為雍正敗局已定的隆科多,不再顧忌,索性反威脅道:
“奴才這樣做也是為皇上著想,也是為祖宗的江山社稷著想,現在不僅僅是奴才,就是九門的將士,包括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將士,也和奴才一個心思。望皇上能夠鑒納臣下的忠言,不要動不動就以兵刑相加。”
只不過,隆科多沒想到的是,勝券在握的老八最后還是敗了。就在局勢完全倒向老八之際,憑借空手奪兵權的絕招,老十三再次力挽狂瀾。
就這樣,一場蓄謀已久的逼宮行動到此結束,而作為同謀之一的隆科多,被重新掌握局勢的雍正當場關進死牢。
真相
明明已經位極人臣,只要不謀反,隆科多就可以永保祿位,直到退休,他為何還要冒著風險,配合老八去推翻雍正呢?
隆科多之所以如此,原因可能有三方面:
其一:時局。
注意當時的局勢,因為新政的問題,雍正將朝堂上的三大勢力——八爺黨、清流以及旗人,全都得罪光了。
這也是為何在老八逼宮的時候,除了王文昭與張廷玉之外,無一人站出來為雍正說話。
而身在局中,隆科多自然也清楚這一點。
在他看來,參與老八“八王議政”的謀劃,勝算極大,甚至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結果。
畢竟如今除了朝堂上的三大勢力,連關外的鐵帽子王都反對雍正,加之雍正的身體狀況并不好,既如此,他自然愿意順勢而為,趁機撈點好處,混個擁立之功。
其二:報復雍正。
從劇中可以得知,此時的隆科多已經被雍正邊緣化了,權勢地位大不如前,這讓隆科多對雍正充滿了怨氣。
在他看來,自己不僅是“托孤重臣”,還是佟家的掌門人,論親疏遠近,論功勞付出,他都不次于張廷玉,可偏偏雍正不重用他,反倒更看重張廷玉這個漢臣。
隆科多豈能沒有怨言。
隆科多的這種想法,再次驗證了佟國維當年對他的評價——從不反省自己,只知道怨天尤人。
也就是說,隆科多配合老八逼宮,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報復雍正,宣泄心中的不滿。
其三:利益最大化。
這一點最為關鍵。
隆科多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貪財重利的人!
他當初之所以支持雍正,是因為利,如今他背叛雍正,同樣是因為利。
在隆科多看來,配合老八逼宮所能獲取到的利益,遠遠大于繼續追隨雍正。畢竟,雍正已經厭棄他了,他不可能重回權力的巔峰。
這種情況下,一旦他配合老八逼宮成功,順利將弘時推上大位,那么以他的資歷和功勞,取代張廷玉,成為兩朝重臣,延續佟家輝煌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此外,雍正推行的“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以及“整頓旗務”的政策,同樣涉及到了隆科多的利益,他可不想在退休之后,還出來當差,或是自己種地。
而只要推翻了雍正,就等于推翻了這些損害他利益的政策。
這才是隆科多配合老八推翻雍正的原因。
至于隆科多為何不選擇向弘歷靠攏,而是要扶弘時,原因就更簡單了:
一來,弘時是老八選定的傀儡,他無法左右老八的決定;
二來,就算老八沒有選定弘時,那么隆科多也沒有向弘歷靠攏的機會。
要知道,弘歷是從康熙朝就被大家默認的繼承人,弘歷的身邊早就有了親信以及自己的勢力。
同時,以雍正對待他的態度,隆科多深知,只要雍正在位一天,就不可能允許他向弘歷投誠,雍正更不可能像當初康熙那樣,將他視為“肱股之臣”留給弘歷。
所以,即便隆科多有向弘歷靠攏的心,也沒有靠攏的機會,更不可能從弘歷處獲取到想要的利益和好處。
說白了,身居高位多年,隆科多的年齡漲了,架子大了,野心膨脹了,唯獨段位與格局沒有絲毫的提升,依舊是當初那個水淺、眼皮子淺,過于重利的“小多子”。
也是因此,才給了老八拉攏他的機會,才導致了他不得善終的悲慘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