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資訊是真正有用的?FinGraph是中文財經世界唯一一家每日圖形化早晚專欄,為專注于全球市場的專業人士提供簡短、準確、全面的每日概覽。每天只需幾分鐘即可領先市場。文章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長期說明:本篇內容為早報,如需查看晚報、周末特輯及相關研究報告,請至知識星球內閱讀。
知識星球過往內容推薦:
?。?月12日)
?。?月16日)
?。?月13日)
?。?月14日)
Headline
摩根大通:人民幣指數與美元走勢高度同步
摩根大通:中國居民收入未能有效轉化為消費
高盛:看好中國民企前景,提出“十巨頭”概念
中國非金融公司營收整體低于預期
中國火電發電量增速首次轉正,高溫推升用電需求
紐約聯儲制造業指數下滑至負值區間
期權市場預期美股波動將趨于溫和
美國IPO首日漲幅創新高但長期回報堪憂
美國高收入群體消費能力強勁支撐經濟
歐元區勞動力成本增速放緩至近兩年低點
意大利通脹率連續下降低于央行目標
英國擴大國家安全定義應對北約開支要求
英國房屋要價下跌待售房源增加
新加坡私宅銷量創五個月新低
全球貿易增長首次落后于經濟增長
中國
1.中國央行公布,5月末中央銀行口徑外匯占款余額為21.65萬億元人民幣。據此計算,當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減少737億元人民幣。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2.盡管中美關稅預期頻繁變化,人民幣近期波動率仍維持低位,年初以來美元兌離岸人民幣(USD/CNH)波動區間僅約3%。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央行通過調控中間價穩定匯率,同時也反映人民幣缺乏美元回流的支撐動能,中美利差持續偏大、國內投資回報吸引力有限,令中國投資者并不急于拋售美元。人民幣貿易加權指數(CNY TWI)與美元指數(DXY)走勢高度同步,在美元走強/走弱時,人民幣相應相對其他貨幣表現更強/更弱。
來源:摩根大通(《中國本地市場2025年下半年展望:不易的時刻》,)
3.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長。近年來消費增速放緩,是因為居民收入增長乏力。然而,這容易引發一個誤解:認為中國消費低是因為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低。事實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為43%,在國際比較中屬中等偏上水平,但由于居民傾向儲蓄以應對教育、醫療、養老等潛在支出壓力,使收入未能有效轉化為消費。
來源:摩根大通(《中國:提升消費的非共識觀點》,)
4.高盛在最新報告中指出,在宏觀政策與企業層面因素共同推動下,中國民營企業的中期投資前景正在改善。高盛仿照美股“七巨頭”提出中國“十巨頭”概念,包括騰訊、阿里、小米、比亞迪、美團、網易、美的、恒瑞醫藥、攜程和安踏,這些公司總市值達1.6萬億美元,占MSCI中國指數42%權重,未來兩年盈利預計年復合增長13%,當前平均市盈率為16倍。高盛認為,這十家公司集中體現中國AI/科技發展、出海戰略、新型消費及股東回報提升等關鍵投資主題。
來源:高盛
5.截至2025年6月初,MSCI中國指數中223家非金融公司已披露一季度業績,平均來看,營收整體低于預期16.6%,明顯弱于去年四季度的-1%。分行業看,僅房地產板塊實現明顯超預期(凈值66.7%),工業和公用事業兩個板塊與預期一致,通信服務、可選消費、必需消費、能源、醫療保健與信息技術板塊均低于預期,材料則為表現最差板塊之一。
來源:摩根士丹利(《MSCI中國指數2025年第一季度盈利最終報告——鼓舞人心的連續第二個季度符合預期》,)
6.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相關出口在過去十年中未顯示出結構性增長,而是呈現周期性波動和地緣政治沖擊所帶來的起伏。這類出口主要服務于“一帶一路”等海外基建項目,其波動性與項目集中度、融資穩定性及東道國政治環境密切相關。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SoapBox
7.中國火電發電量在5月同比增長1.2%,為2025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主要因北方地區高溫提前到來,空調使用激增。此前火電連續數月同比下滑,年內累計仍較去年減少3.1%。盡管5月南方多地暴雨,但水電發電量仍同比下降14%。核電、風電與太陽能均有增長,但均不及火電回升帶來的增量。
來源:Bloomberg
8.美國政府正收緊對乙烷出口中國的許可審批,此前已表態將拒絕至少一家企業對華乙烷出口許可,意在利用乙烷這一美國主導的戰略資源進行地緣經濟博弈。受益于頁巖氣革命,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乙烷生產國,中國則是其最大買家,今年前四月中國進口乙烷逾99%來自美國。乙烷主要用于塑料制造,被中國視為關鍵工業原料,因此在年初中國反制美方的關稅清單中被排除在外。
來源:Bloomberg
9.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2025年一季度本地居民總收入同比增長6.2%至8,794億元,高于同期本地生產總值(GDP)7,997億元,后者同比增4.3%。兩者相差797億元,相當于GDP的10%,主要由于投資收益的凈流入。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美國
1.受地緣緊張緩解預期提振,美國股市周一上漲,投資者情緒回暖。標普500漲0.9%,道指漲317點(0.7%),納指反彈1.4%,收復上周五跌幅。伊朗傳出有意緩和與以色列關系并重啟核談判,前提是美國不軍事介入,激發市場樂觀情緒??萍寂c可選消費板塊領漲,Meta漲2.9%、Palantir漲3%、特斯拉漲1.2%;油價跌近2%,能源股走弱。個股方面,美國鋼鐵獲特朗普批準被日本制鐵以141億美元收購,股價漲5.1%;Roku因與亞馬遜廣告達成新合作大漲10.4%。市場正等待周三美聯儲議息會議,普遍預期利率將維持不變。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2.紐約聯儲6月制造業指數降至-16,差于市場預期的-6,連續第四個月處于收縮區間,其中新訂單和發貨量指數均下滑至三個月低點。未來六個月商業狀況展望指數大幅反彈,創近五年來最大增幅。支付價格指數創近兩年最大降幅,但接收價格指數升至2023年初以來次高水平,顯示投入成本壓力緩解但出廠價格依然堅挺。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3.根據高盛集團的報告,美國家庭已成為美股的關鍵支撐力量。數據顯示,美國家庭目前將其金融資產的49%配置于股票,創下歷史新高,遠高于歐元區(10%)和日本(13%)的水平。這一趨勢主要受401(k)等養老金計劃的推動,這些賬戶的平均股票配置比例高達71%。高盛預計,2025年美國家庭將直接購買4250億美元的股票,成為市場第二大需求來源。
來源:高盛
4.盡管關稅不確定性持續、地緣沖突仍存,期權市場預期美股未來波動將趨于溫和?;ㄆ鞌祿@示,從現在至7月22日,標普500指數每日隱含的預期波動均不超過1%,其中涵蓋了美聯儲決議、非農就業與CPI數據發布日。在6月和7月的重要經濟事件日,隱含波動略高,但整體仍低于歷史高位。過去一個月中,標普500收盤日波幅超過1%的僅有四次。
來源:華爾街日報
5.2025年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異常火熱,新股首日平均漲幅創三年半新高。包括Newsmax(首日+735%)、Circle Internet和AIRO Group在內的多家公司上市首日股價翻倍。然而,歷史數據顯示,這種由短期炒作驅動的暴漲往往預示著糟糕的長期回報。在1980至2023年間,上市首日股價翻倍的公司中,近90%在隨后三年內錄得負回報,平均虧損達46%。許多明星IPO也印證了這一點:2020年上市首日股價翻倍的Vroom已于去年申請破產,而2021年上市的Airbnb和Snowflake目前股價仍低于其首日收盤價。
來源:Bloomberg
6.美國銀行表示,美國消費總額中有一半來自于收入排名前10%的家庭。如今,高收入群體受益于自2022年底以來的股市上漲、房價高企,以及大學學歷人群僅2.5%的低失業率,有強大的意愿和能力繼續消費。因此,該機構稱,不認為近期會出現經濟衰退。
來源:美國銀行,華爾街日報,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7.在特朗普政府新一輪關稅措施實施數月后,消費者對物價上漲的成因普遍感到困惑,難以判斷究竟是關稅、通脹,還是企業加價所致。根據Kearney在2025年5月的調查,約四分之三的消費者認為關稅導致了價格上升,另有近同等比例歸因于整體通脹。供應鏈問題(約50%)和品牌或零售商的逐利行為(約40%)也被廣泛提及。
來源:華爾街日報
8.在人工智能(AI)戰略的推動下,Meta Platforms的股價自4月低點以來已飆升約45%,重回歷史高位附近。盡管Meta大幅提高資本支出預測并對AI領域進行巨額投資(如對Scale AI的143億美元投資),但投資者對此表示歡迎,相信這些投入能持續帶來回報。Meta的已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在2025年第一季度達到創紀錄的31%,較2023年增長超過一倍,凸顯了其AI戰略的初步成效。
來源:Bloomberg
歐洲
1.歐元區2025年一季度每小時勞動力成本同比增長3.4%,為2022年三季度以來最小漲幅,低于上季度的3.8%。其中工資增速放緩至3.4%,為同期最低,非工資成本則由上季度的2.7%加速至3.4%。分行業看,工業勞動力成本增速降至2.5%(前值4.2%),服務業升至4.3%(前值3.8%),建筑業漲幅擴大至4.7%(前值4.2%)。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2.意大利5月CPI同比增速放緩至1.6%,低于初值1.7%和4月的1.9%,為2月以來最低,且連續第20個月低于歐洲央行2%的目標。通脹回落主要由受控能源(29.3%,上月31.7%)、非加工食品(3.5%,上月4.2%)、娛樂與個人服務(3.1%,上月3.6%)及交通服務(2.6%,上月4.4%)價格漲幅回落帶動。非受控能源價格跌幅擴大至-4.3%,耐用品跌幅小幅收窄至-1.1%。但加工食品通脹加快至2.7%。CPI環比下降0.1%,亦弱于4月的0.1%增幅。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英國
1.英國政府計劃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將國家安全的定義擴大至關鍵產業、供應鏈和網絡安全等領域。此舉正值北約(NATO)計劃將成員國國防開支目標提升至占國內生產總值(GDP)5%之際。根據2024年估算,英國目前國防開支占GDP的2.3%,低于北約2.7%的平均水平。通過重新定義安全支出范疇,英國能將更多非傳統領域的開支計入國防開支,從而更易滿足新的北約目標。
來源:Bloomberg
2.受待售房源增加和交易成本上升的雙重影響,英國6月份平均房屋要價環比下跌0.3%,扭轉了此前連續五個月的上漲勢頭。倫敦等高價區域跌幅尤為顯著,首都平均要價下跌0.9%,約7000英鎊。待售房源數量同比增長11%以及4月份印花稅上調,是導致賣方主動降價以吸引買家的主要原因。
來源:Bloomberg
亞太
受全球貿易緊張和經濟不確定性拖累,新加坡5月新建私宅銷量降至312套,創五個月新低。市區重建局指出,銷量低迷亦因當月無大型新盤推出所致。盡管銷售疲軟,但房價表現堅挺,2025年一季度私宅價格環比上漲0.8%。
來源:Bloomberg
新興/前沿市場
因中東沖突導致以色列暫停天然氣供應,導致埃及面臨能源短缺和停電風險。為應對危機,埃及政府正緊急招標進口多達100萬噸燃料油,并削減對部分工業的燃料供應,以保障發電站運行。自2021年以來,埃及主要氣田(如近海Zohr氣田)產能明顯衰退,該國已從一個重要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每年損失數十億美元的出口收入。
來源:Bloomberg
全球
全球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傳統關系正在逆轉。過去,貿易增長通常快于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比率常年高于1.5。然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5年全球GDP預計增長2.8%,而貿易額增長僅為1.7%。這使得貿易彈性降至約0.6,遠低于歷史水平。在全球地緣政治分裂和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貿易疲軟正從經濟放緩的結果轉變為其原因之一。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說明:本專欄所選取的任何信息均僅反映所列示機構或分析員的觀點,不構成對任何人和機構的投資建議,不能成為或被視為交易任何證券產品的邀請及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