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對全球生育率下降發出的最強烈警告。
最近,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對來自14個國家的1.4萬人進行了有關生育意愿的調查,結果顯示,每五人中就有一人表示,他們尚未或預計無法達成理想的生育數量。
按照聯合國的說法,育兒成本居高不下是首要因素。
在印度,即使只養一個孩子,日常開銷也足以讓人喘不過氣。從學費到校車費,再到游泳課,甚至去看醫生,價格都很昂貴。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稱,全球生育率空前下降,原因就包括育兒成本過高以及缺乏合適的伴侶等。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對來自14個國家的1.4萬人進行了有關生育意愿的調查,這些受訪國家包括韓國、泰國、意大利、瑞典、德國、匈牙利、巴西、墨西哥、美國、印度、印尼、摩洛哥、南非,這些國家合計約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調查范圍涵蓋了低、中、高收入國家,以及低生育率與高生育率國家。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調查的對象包括年輕成年人以及已過生育年齡的人群。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負責人卡內姆表示:“全世界生育率已經開始經歷前所未有的下降。大多數受訪者希望擁有兩個或更多孩子,而生育率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許多人覺得無法建立他們理想中的家庭,而這才是真正的危機。”
根據人口專家的調研,整體而言,實際生育數量低于理想生育數量的情況,比超出理想的情況更常見。
在5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有多達31%的人表示生育子女數量少于預期數量。
而在所有受訪國家中,有39%的人都表示經濟因素限制了他們生育孩子的能力。其中,韓國的比例最高,高達51%,而人均GDP最高的瑞典則最低,只有19%。
而韓國的特殊之處在于,韓國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按照聯合國的定義,韓國是一個發達國家,但作為發達國家的韓國,卻有一半以上的人覺得經濟因素限制了他們生育孩子的能力。
而在我國,這個比例恐怕還要更高。
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和韓國也差不多。
目前韓國的總和生育率只有0.75,這意味著韓國女性平均一生只會生育0.75個子女,遠低于人口更替水平的2.1。
而我國目前的總和生育率也只有1左右,在全球倒數第二,僅次于韓國。如果韓國有51%的人認為經濟因素限制了生育,那么我國這個比例可能還會更高。
遺憾的是,聯合國的人口基金會沒有調查我國的生育意愿。
除了經濟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比較重要,那就是不孕或受孕困難。
根據聯合國的這份調查,只有12%的人將不孕或受孕困難作為低生育原因。但在某些國家,這一比例仍然較高,其中泰國有19%,而美國也有16%,印度有13%。
這份報告涵蓋全球三分之一人口,這也是聯合國首次真正全力關注低生育率問題。
盡管如此,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仍呼吁對低生育率的反應應該保持審慎。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負責人卡內姆說:“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大量關于災難的言論,不論是人口過多還是人口萎縮,這些言論往往導致過度反應,甚至有時是操控性的反應。這些反應的對象,往往是想讓女性生更多孩子,或是更少。”
卡內姆還指出,40年前,中、韓、日、泰國和土耳其都曾擔心人口過多,但到了2015年,這些國家又開始希望提高生育率。
聯合國的顧慮可能在于,希望避免這些國家實施任何出于恐慌的措施,來提高生育率。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在擔憂人口過多的問題上,人為控制有時候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傷害。
但擔憂人口太多和人口太少,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擔憂人口太多,是因為社會負擔不足,或資源搶占導致分配不均所帶來的災難;比起人口太多,今天人口太少所引發的問題,還會更大更大。
當一個社會的老齡人口太多,必然會阻礙經濟增長,而年輕人的壓力也會更大,“老年病”帶來的養老金開支和醫療開支,這些成本最終都會均勻地分攤到每個年輕人身上。
因此,對那些總和生育率已經極低的國家來說,眼下刺激生育是必要之舉,也是提高出生率的唯一辦法。
除了經濟因素影響生育之外,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還發現,更大的生育障礙其實是“時間不夠”。
這一點在我國,可能很多人也深有體會。
今天的年輕人,不僅僅是生育沒有時間,就連談戀愛和消費,也基本上沒有時間。
尤其是對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每天上下班通勤就要幾個小時,疊加八小時甚至十個小時的上班時間,回到家后早已經筋疲力盡,連睡眠時間都無法保證,也更難去生育兒女。
這些問題,都是當下我們急需要克服的。
2025年,是我國進入實施全面二胎的第十年。但在之前近40年的計劃生育影響下,我國人口目前已經進入了負增長時代。
1982年,計劃生育被正式確定為基本國策,又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逐漸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鼓勵延遲結婚年齡。
這也帶來了許多問題,以公開數據來看,在計劃生育之前的1971年,我國人口流產比只有15.23%,到了1983年,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69.83%。
也正是因為人為干預,導致我國總和生育率經歷斷崖式下跌。197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還在5.81的高位,到了1990年已經下降到了2.31,到了2000年更是下降到1.22。
國際上通常把2.1作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基準線,而跌破1.5就被稱為“很低生育率”,而我國在25年前,已經處于“很低生育率”。
根據《2020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從1975年到2015年,我國一共有3.5億女性戴上節育環,也因為期間很多女性戴上節育環,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今天極低的總和生育率。
本質上,這還是一個觀念問題。
過去大家想生的時候,是因為生育成本極低,養活一個人不費勁;但今天,人們的觀念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育不再是簡單的生,育變得越來越重要,且成本也越來越高。
面對這樣的歷史趨勢,我們要做的還不僅僅是提高生育福利,更重要的是,扭轉人們對于生育的觀念。
但在扭轉這個觀念之前,我們還需要做很多很多,時間和經濟這兩座大山,才是擋在年輕人生育面前最大的困難。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