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腸癌,手術化療穩定四年
2014年初,河南禹州的周國松發現排便次數異常增多,經禹州市人民醫院檢查,最終確診為乙狀結腸潰瘍型低分化腺癌,病理顯示腫瘤已浸及漿膜層,惡性程度較高。"當時雖然震驚,但想著必須積極治療。"同年6月,他接受根治性手術,主刀醫生評價"手術非常成功"。術后他完成7次化療并口服化療藥鞏固療效。
篤信中醫的周國松在同學建議下,同步服用人參粉等中藥調理。此后的定期復查顯示病情穩定,直至2018年6月,增強CT發現雙肺多發轉移灶。"沒想到四年后還是轉移了,但能穩定這么久,說明之前的治療是有效的。"周國松坦言。
肺轉移后選擇中醫治療
面對晚期病情,河南省腫瘤醫院建議采用化療聯合靶向治療,但周國松對副作用心存顧慮。經同鄉推薦,他于2018年6月29日前往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求診。"當時將信將疑,拿了一個月藥試試。"令他意外的是,僅兩個月后的8月13日復查顯示,肺結節明顯縮小、密度變淺。
療效促使他堅定信心,持續接受袁希福院長的中藥治療。至2018年11月23日復診時,腰痛癥狀完全消失,CT證實單側肺轉移灶已消失。"中藥就像慢慢抽絲,把病灶一點點化解了。"周國松比喻道。此后他每年定期鞏固治療,病情持續向好。
六年康復亮相抗癌大會
2024年4月26日,在"第六屆百位抗癌明星康復經驗交流大會"開封站活動中,周國松作為康復6年的代表登臺分享。"現在一年只需短期服藥,種地、旅游都不耽誤。"現場他精神飽滿,完全看不出曾經歷癌癥轉移。
從2014年確診到2024年康復,周國松的十年抗癌歷程中,后六年通過中醫藥實現肺轉移灶縮小甚至消失。他的案例印證了中醫藥在晚期腫瘤治療中的獨特價值——當現代醫學手段面臨局限時,中醫辨證施治或能為患者打開新的希望之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