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F20250606
2025年618購物節特刊
自我成長專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語小組翻譯 第 1028 篇文章
今年618又來了,在消費疲軟的當下,你是否參與了這場“湊單”大戰?不過,今年的618前后,有比618更吸引人的東西:一只造型怪異的玩偶,引起國內外娛樂明星和公眾的高度關注,紛紛以擁有一只為榮。
你可能還不曾擁有,但這只玩偶的名字,你肯定已經聽過:
Labubu。作為一款“盲盒”產品,掀起全球搶購狂潮,被稱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也讓推出這款產品的公司泡泡瑪特賺得盆滿鍋滿,公司老板也由此登上河南首富寶座。
在爆火背后,有不少人認為,這可能是又一場資本炒作,要警惕被收割錢包,可能是消費主義和人性弱點雙向發力的結果。
而在購物季發生的這場盲盒爆火,可能也是時下社會,推崇為情緒買單,而財務健康和心理健康交織在一起的一場暗喻。
熱播劇《繁花》里有句臺詞:“人心比物價波動得快。”在今天看來尤其精準。
我們越感到生活不穩,越渴望從“消費”中找到穩定感——但換來的,往往是錢包的空洞與內心的空虛同時浮現。
這一切背后,其實藏著我們不愿正視的一個事實:
財務健康與心理健康,從來不是互不干涉的兩件事,兩者的關系其實是共生的。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分割,兩者相互依存,往往形成一個循環。
一個人若長期經濟緊張,很難真正安心。而情緒長期低落,也容易影響賺錢能力和消費決策。兩者彼此影響,構成我們生活質量的底色。
一個人想要過得輕松一點,突破消費主義的陷阱,那么理解這兩者之間的聯動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為此,一杯咖啡本次想和大家一起探討:
為何我們的財務健康背后是心理健康的寫照?
一個人又該如何改善心理狀態,從而作出健康的財務決策?
四分之一的人
會逃避健康的財務行為
財務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有著固有的關聯。
當一個人心理狀況變糟時,可能會發現,自己更難理智、高效地做出開支決策,這種難度甚至可能迅速上升。
據美國“超越財務”(Beyond Finance)公司的一項調查,25%的美國人承認,自己會逃避健康的財務行為——
比如,存錢、制定預算、審視自己的花錢習慣等,并承認這種拖延源于自己的心理壓力。
人在被擔憂、焦慮等情緒困住時,往往會進一步陷入財務逃避或財務沖動,并會感受到更強烈的心理痛苦。
但幸運的是,這個循環也是可以逆轉的。
我們一旦開始改善自己的財務習慣,心理健康狀況往往也會隨之提升。
因此,我們有必要將我們的財務健康與心理健康整合起來。
心理狀態
對財務狀況的影響
標準的金錢管理方式,并不適合于所有人。
比如,確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人相比于一個正常人,在處理自己的金錢沖動時可能會有不同做法。他們在定制預算時,可能更依賴自動化儲蓄或場景限制來做預算,而不是傳統的方法。
又比如,焦慮障礙可能將自己的情緒狀態投射到自己的財務問題上,哪怕是一次小額支出或預算偏差,也可能在他們心中被放大成一場“經濟危機”。
通過對上述這類情況進行識別并加以重視,我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模式和情緒模式,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財務策略,而不是無差別地使用一系列“通用策略”。
真正可持續的財務健康,從來都不是“照抄模版”,而是建立在自我理解和調適之上。
基于價值觀做財務決策
要想做出明智的財務決策,我們就必須先學會調節情緒。
如果我們的情緒緊繃得厲害,比如處于驚恐狀態,我們就很難做出理智的財務決策。
因此,在行動之前,我們可以先練習一件事:
識別并命名當下的情緒。
通過刻意練習,你將能理解自己面臨著的處境和自身狀態,并能在理性思考的過程中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化思維。
我們可以用一個策略分辨出:
源于個人價值觀而非沖動情緒的決策,大致是什么樣。
你可以問自己:
“如果我現在更冷靜,會怎么決定?”
“如果我已經做出了最理想的選擇,是因為我遵循了什么信念?”
這種自我提問,會引導你逐漸脫離沖動,靠近自己的價值觀。
在財務上,能做到“價值驅動”而非“情緒驅動”,才是真正成熟的開始。
如何重塑
健康的財務狀態
我們所受的教育,無論是家庭還是文化層面,往往會致使我們對如何處理財務產生誤解。
面對著自己的財務狀況,人們如果不去開放地跟其他人交流,就有可能抱有不現實的財務期待,還可能產生財務羞恥。
而這種羞恥,反過來又讓人更加封閉、更加難以求助,陷入孤立無援的惡性循環,進而也喪失了提升自己的機會。
在與來訪者的工作中,我常會分享以下三個方法,幫助來訪者減少財務羞恥,并使他們創造可持續的財務健康:
1.適應內心的不適
面對羞恥感,第一步并不是消除它,而是勇敢地去識別它、拆解它。
你可以問自己:
我的這些財務期待,來自哪里?
當我感受到財務羞恥時,會想起誰的話?
我對自己財務狀況的這些感受,跟我的價值觀一致嗎?
2.尋求外界支持
當我們身處財務壓力中,最容易產生“這都是我自己的錯”的想法。
但其實,哪怕只是告訴一個你信任的人“我最近因為財務問題感到很焦慮”,都是一種自我調節的開始。
你可以找位你信任的親友支持你。無論是向另個人尋求建議,還是只跟對方說你感受到了自己的哪些情緒、怎么給它們命名的,都能幫你調節那些因錢而起的情緒困擾,還能幫你走出孤立無援的境地。
3.坦誠自己的財務羞恥
羞恥感,往往來源于“沒人知道”。
說到化解羞恥感的方式,我們可以在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暴露脆弱,開放的交流。從而,我們有可能獲得轉機。
你的財務決策應反映出你的個人價值觀,而不應是你為滿足外界期待而做出的選擇,也不應由你的情緒所主宰。
試著和身邊的人談談預算、開銷、甚至債務,也許你會驚訝地發現,你并不孤單。
通過這些交流,我們能重新建立對金錢的認知,也能更好地與自己和他人聯結。
在建立財務和心理健康的過程中,我們都難免會經歷波動、犯錯、受挫,但我們還可以勇于暴露脆弱并給予自己同情。
而弄清楚財務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聯,正是我們讓人生更完整、更幸福的第一步。
愿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能從理解自己開始,走向更自由、更真實的金錢生活。
End
作者 |內森·阿斯特勒(Nathan Astle),持證財務治療師(Ⅰ級),婚姻家庭治療師,財務顧問,就職于“超越財務”(Beyond Finance)公司。該公司關注人們的財務狀況與心理幸福感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進行修改和增刪。
翻譯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ChiaChia(217)
校對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校對團隊
編輯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Neko
聯系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coffeepr@qq.com
再推薦你幾篇好文章
關注本公眾號,回復【會員】,加入一杯咖啡會員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