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2025年6月12日,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第77講在光華管理學院成功舉辦。本期論壇以“患者驅動的醫學創新與轉化”為主題,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吉訓明擔任主講人,以腦卒中防治為切入點,系統闡釋了醫學創新如何以患者需求為導向,推動臨床技術轉化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深層邏輯,探索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路徑。論壇采用“主會場+多分會場”線上線下聯動模式,吸引了近300位北大光華的師生、校友及醫療領域專業人士在北京主會場及上海、深圳、成都、西安、青島等多地分會場聯動交流,共同聆聽。
馬化祥書記
論壇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馬化祥教授致辭并主持。馬化祥表示,三井創新論壇始終秉持跨學科交流理念,本期特邀吉訓明院士分享醫學創新實踐,旨在推動管理思維與醫療技術的跨界融合。光華管理學院自2014年起深耕醫療健康領域,先后推出醫療健康產業方向MBA、與北大醫學部聯合打造“醫療健康產業領航計劃”等項目,并開發系列標桿案例,同時發揮光華思想力的智庫作用,構建起“教育賦能-學術研究-產業協同”的立體化發展格局。“醫藥健康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要地”,光華通過高度整合“醫學+管理+科技”跨界資源,來積極響應“健康中國”戰略下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需求。
主題演講
患者驅動的醫學創新與轉化
吉訓明院士
1
腦卒中防治:
以患者差異驅動自主創新
吉訓明深入分析了中國的卒中防治現狀,深刻揭示了“患者需求”作為醫學創新核心驅動力的底層邏輯。他指出,我國卒中患病風險居全球首位,每年新發患者超400萬,致殘率高達75%,且顱內血管病變占比達46%-56%,防控形勢嚴峻。區別于歐美國家以大血管病變為主的特點,我國的腦卒中多由小血管粥樣硬化引發。
“中國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決定了直接套用國際指南難以奏效,必須走自主創新的循證醫學道路。”吉訓明指出,這種基于患者差異的創新導向,成為破解我國卒中防治困境的關鍵突破口。
2
技術突破:
“從實驗室到病房”的醫學轉化
針對這一困境,吉訓明團隊提出了“血管神經功能耦合”理論,研發出遠隔缺血適應(RIC)技術,并發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缺血適應訓練儀。該技術通過間歇性肢體缺血訓練激發人體抗缺血潛能,經臨床研究證實,可使卒中高危人群年復發率降低24%,心臟猝死與腦卒中復合事件風險降低30%。目前,該技術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獲美國IDE認證及CFDA審批,實現了“中國技術”從實驗室到臨床的轉化,惠及全球腦卒中患者。
在急性卒中救治領域,吉訓明提出了“分階段序貫腦保護”理念,并研發了常壓高濃度氧(NBO)聯合治療與介入靶向低溫腦保護技術。前者可恢復缺血半影區氧分壓,聯合機械取栓使患者90天良好預后率提升至68%,為急危重癥救治開辟了新路徑,并推動了家用便攜式供氧設備的研發;后者通過創新導管設計,實現血管再通與局部低溫同步,3-5分鐘內即可保護神經與血管細胞。該技術在靈長類動物模型中證實可減少梗死體積,相關儀器系統已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儀器專項資助,正在加速進行臨床轉化。
此外,針對我國腦靜脈梗阻高發、漏診率高的問題,吉訓明團隊建立了精準影像診斷體系,發明了專用取栓裝置及“降纖抗凝”療法,將重癥轉化率降低40%。相關成果已寫入歐洲神經學學會指南,并推動國際首部腦靜脈病變專著的出版,填補了該領域國際研究的空白。
3
醫學轉化的模式創新:
構建“患者參與”生態
吉訓明分享了他的團隊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轉化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全鏈條轉化”路徑:依托首都醫科大學“三大中心”平臺,聯合企業研發磁懸浮血泵、帕爾貼熱交換器等關鍵部件,形成了“原理驗證-動物實驗-臨床注冊”的標準化流程。
他特別強調“患者參與”的核心價值,“醫學創新不僅是技術的突破,還是服務模式與管理理念的革新。”他舉例在RIC技術推廣中,通過社區篩查與基層培訓,構建了“高校-醫院-基層”三位一體的防治網絡,構建了患者參與的創新閉環,被國家衛健委列為腦卒中高危人群干預適宜技術模式,為醫學轉化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范式”。
互動交流
醫學轉化的現實挑戰
在互動環節,吉訓明和與會者們就“醫學轉化的現實挑戰”話題展開探討。針對醫學轉化率低的難題,吉訓明指出,核心難點在于“醫生與企業早期融通不足”,他以首都醫科大學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推動企業入駐科技園為例,提出我國建立“產學研醫”聯盟的可行路徑;面對創新技術推進的倫理與政策瓶頸,他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腫瘤“融雪劑”療法為例,呼吁建立專司0期原創研究的“研究型醫院”;談及基層卒中救治能力的提升,他提出“5G移動卒中網絡”方案,指出車載CT與溶栓設備可將基層溶栓率從5%提升至60%以上,建議在全國2800個縣布局該設備以構建急救網絡,同時需破解設備成本難題。當被問及如何平衡基礎研究與臨床需求時,吉訓明院士表示,臨床問題是創新的起點,而轉化過程需要醫學、工程、管理等多學科協作。
贈送紀念牌
吉訓明的分享展現了“問題導向、患者為先”的創新邏輯,為轉化醫學發展提供了跨領域思考的范本。論壇最后,馬化祥代表主辦方向吉訓明贈送了紀念牌,感謝他充滿智慧與溫度的分享。本期論壇,不僅呈現了醫學領域的前沿成果,搭建了醫學與管理學科對話的橋梁,還為推動“產學研醫”協同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更是對“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度踐行。未來,論壇將繼續邀請各領域專家,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展開深度交流,助力創新人才培養與社會進步。
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
“北京大學三井創新論壇”由北京大學主辦,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冠名,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院和三井物產(中國)有限公司承辦,在北京大學校內定期舉辦的長期合作論壇。論壇以“創新”為主題,把握時代脈搏,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關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和創新的理論與實踐,促進了中日經濟學術交流,搭建了中國企業與世界領先企業之間的交流平臺。演講嘉賓主要邀自全球500強企業主管、副部級以上專家型領導及在創新方面有獨到研究和卓有建樹的學者,以切身經歷分享發生在各自領域中的創新成就與挑戰。聽眾主要是北京大學以及在京的高等學校的學生、校友,以及關心創新發展的專家和各界人士。
來源 |北大光華學術資訊
編輯 |王蒙
審閱 |塔娜
近期發布: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25年畢業典禮將于6月21日舉行
經濟學領域如何進行學術研究與發表?哥倫比亞大學Navin Kartik教授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