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卓玥 實習生 陳思蓁
7月23日,四川首針漸凍癥創新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注射,為基因突變型漸凍癥患者開辟了新的治療路徑。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商慧芳教授介紹:“以往治療多是對癥支持,真正針對致病基因進行干預的藥物尚屬首次,這對漸凍癥患者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這項治療的落地也為后續同類患者提供了現實范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患者接受托夫生注射液四川首針治療
罕見卻致命,漸凍癥患者期待新希望
漸凍癥,全稱肌萎縮側索硬化(ALS),是最常見的運動神經元病之一。患者通常會逐步喪失肌肉控制能力,最終影響吞咽、呼吸等基本生命功能,且過程不可逆。商慧芳教授指出:“該病進展迅速,平均生存期為3年至5年。我國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大約為55歲,有家族史者應當更加警惕。”
漸凍癥已被收錄于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隨著近十年來的“冰桶挑戰”活動,疾病已經具有較高的公眾認知度。但是由于疾病的隱匿性,許多患者直到病情發展至明顯階段才首次就醫。“很多患者在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和無力后才來就診,往往已錯過最佳干預時機。”她提醒,早期識別癥狀、盡早開展有效治療對延緩病情進展至關重要。
對因治療突破傳統,創新療法實現精準干預
盡管漸凍癥較為罕見,但在其患者中,還是有5%—10%的病人可能是基因變異所導致的,其中SOD1基因突變是中國人群中最常見的致病類型。商教授表示:“以往我們常常會用延緩疾病進展或對癥綜合治療的方式,讓患者的癥狀能夠得到控制,但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病情進展。”
此次應用的創新療法——托夫生注射液,正是一款針對SOD1基因突變的精準靶向治療藥物。商慧芳教授告訴記者:“這樣能夠通過對因治療的方式,減少SOD1蛋白合成,降低毒性SOD1蛋白的蓄積,從而減輕運動神經元的損傷,減緩疾病進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此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四川省內率先開展托夫生治療,為省內乃至全國SOD1-ALS患者打開了全新的生命之門,讓此類突變的漸凍癥患者看到了延緩甚至改善疾病的曙光,具有巨大的臨床價值。
基因檢測納入診療路徑,早診早治是關鍵
隨著“對因治療”逐步應用,基因檢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確診漸凍癥后,判斷是否為SOD1突變類型,將直接影響是否具備接受靶向藥物治療的條件。
商慧芳教授強調:“如果出現肌肉萎縮無力、肌肉跳動等癥狀,應盡早去神經內科就診。我們建議所有漸凍癥患者盡可能都進行基因檢測,尤其是有家族史、年輕發病者及臨床表現不典型者,盡早識別基因類型,把握治療窗口。”
今年7月1日,國家醫保局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印發《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并首次提出增設“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將重點納入那些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但超出基本醫保保障范圍的創新藥。
“漸凍癥治療周期長,藥物費用較高。隨著創新藥物的出現,我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渠道解決患者的治療負擔,讓更多患者能夠使用得起這些創新藥,真正從中受益。”商慧芳教授表示,期待企業和社會各方進一步推動創新藥物的可及性,也期待未來能針對更多致病基因開發出相應藥物,同時進一步研發具有神經保護功能的通用治療手段,惠及更廣泛的ALS患者群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