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孩子的社交干預有沒有效果,看什么?
溝通發起的頻次?眼神保持的時長?是否符合社交規則?
其實,有項指標很重要,那就是——【溝通深度】。
為何重要?
一些自閉癥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
別人跟他打招呼,家長在旁邊要求孩子也同樣地和別人回應,他會照做。
但在真實的社交表現中,卻不愛與人交往,只顧自言自語,或做出一些刻板動作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這時孩子的溝通深度處在第一層的“表達自己”。
比如圖中的孩子只顧沉浸在自己的“閃電世界”里,老師想與他互動但得不到他恰當的回應
隨著孩子的社交技能成長,社交上是否進步,恐怕要看他是否越來越“向人靠近”。
如果順利的話,會來到第二層“回應他人”的階段,不管是語言還是肢體,孩子對老師的回應也會越來越多。
比如圖中的孩子聽到老師說“show time”后馬上用實際動作回應
回應越來越多背后的“原因”是,老師放棄主導權,跟隨、觀察,并識別孩子的興趣點與意圖——即使孩子僅發出模糊聲音,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老師也將其視為有效溝通,通過支持性回應讓孩子感受到“與人互動能滿足自身需求”,并讓孩子體驗到"溝通能影響他人"。
慢慢的,這樣的經驗多了,孩子開始展示出對社交合作的渴望,深度達到了第三層“影響他人”:包括協商、分享興趣、澄清自己的意圖等。
比如圖中的孩子聽到老師因為垃圾掉地上而不開心,接收到了老師的意圖,幫老師清理垃圾
表達自己、回應他人、影響他人是溝通的三個不同的深度。
這是我們過去半年間做的一個小型干預研究,這里的數字表明,使用暖星模式干預的孩子:
干預前后,雖然“表達自己”沒有消失,但更重要的是,溝通深度里的第三層——【影響他人】的比例從30.91%顯著增長至50.33%。
【溝通深度】,是暖星TRAIN體系指標中【溝通】模塊中的三個小指標之一。
這一套指標是基于暖星TRAIN火車頭模型、發展心理學前沿理論、暖星多年實操經驗制定的,依據這些指標產出的數據,能直觀看出干預效果的好壞。
而令人驚喜的是,參加實驗的譜系孩子在這些指標上都表現出了成長。
想要知道老師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想看更多小朋友真實情況展示?
想看更多指標解讀?
預約本周五晚8:30【暖星見效直播間】,暖星創始人老秦和暖星高級督導張娜娜將為你以暖星TRAIN體系視角,拆解真實個案視頻,解讀干預前后數據效果對比——
預約直播
分享海報
還可免費領鄒小兵等10大名師直播回放
“暖星之家”機構服務,掃碼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