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6 月,阿里內網被一篇離職長文引爆。釘釘產研負責人元安(花名)以 15 年親歷者視角,萬字長文直指阿里 “大公司病”,引發 2 萬員工圍觀。馬云 “必經之路” 的回應,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折射出互聯網巨頭轉型期的深層焦慮。這場離職風波,不僅是個體與企業的告別,更撕開了大廠病的時代傷口。
一、老阿里人的價值信仰
2025 年 6月,阿里內網被一篇離職長文引爆。釘釘產研負責人元安(花名)以 15 年親歷者視角,萬字長文直指阿里 “大公司病”,引發 2 萬員工圍觀。馬云 “必經之路”的回應,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折射出互聯網巨頭轉型期的深層焦慮。這場離職風波,不僅是個體與企業的告別,更撕開了大廠病的時代傷口。
一、老阿里人的價值信仰崩塌
元安的離職信中,充滿對阿里黃金時代的懷念。早期阿里憑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的使命,凝聚起一群充滿理想主義的創業者。那時的阿里工牌,是社會尊重的象征,“阿里女婿”成為杭州丈母娘眼中的優質標簽。這種尊重,源于阿里人用產品實實在在幫助商家解決問題的初心。
然而,2017年成為分水嶺。隨著互聯網紅利消退,阿里開始顯露疲態。科特變革理論指出,企業發展會經歷 “解凍 — 變革 — 再凍結”三個階段,當企業進入成熟期,若不能及時調整戰略與文化,就容易陷入僵化。阿里顯然進入了變革的關鍵期,卻未能順利完成轉型。
二、深度解剖大廠病的病灶
(一)“野狗文化” 的異化
阿里早期將員工分為“獵犬”“野狗”“小白兔”,并明確表示要淘汰無法改變價值觀的 “野狗”。但現實是,如今 “野狗” 型員工(不擇手段追求短期業績者)與“小白兔”(推諉拖沓者)比例失衡。就像某電商平臺為了沖刺季度KPI,縱容刷單行為,雖然數據好看了,卻嚴重損害了平臺信譽。元安指出,阿里迷信外部空降高管,這些缺乏阿里文化根基的“新秀”,為了快速出成績,往往采取殺雞取卵的方式,對業務造成長期的破壞性影響。
(二)“老板文化”取代客戶第一
阿里曾引以為傲的 “客戶第一” 價值觀,被 “老板第一”的生存法則取代。績效打分不公開卻與薪資直接掛鉤,主管擁有過大決定權,這與霍桑效應中強調的員工對公平感的重視背道而馳。員工為了獲得更好的績效,不得不從關注“客戶價值”轉向揣摩老板喜好。某互聯網公司市場部員工,為了迎合領導喜好,將原本針對年輕用戶的營銷方案,改成領導喜歡的傳統風格,最終導致活動效果不佳,用戶流失嚴重。
(三)職級通脹與官僚主義蔓延
阿里職級體系因外部空降和內部晉升放水導致嚴重通脹,許多人靠資歷而非能力晉升。這導致真正做事的人越來越少,匯報文化盛行。在項目推進中,各部門間“互相給面子、刷人情”,不敢說真話、不敢拒絕。就像某科技公司的一個跨部門項目,因為部門間的推諉扯皮,決策流程冗長,最終錯過了市場機遇。
(四)戰略決策的矛盾與迷茫
2017 年以來,阿里的外部收購(如餓了么、優酷、Lazada等)多數失敗,內部創新除釘釘、夸克外鮮有突破。數據運營制造的虛假繁榮,掩蓋了產品創新力的真實衰退。這符合波士頓矩陣理論,企業在多元化發展中,若不能合理布局業務,就會陷入資源分散、創新不足的困境。
三、阿里的變革嘗試與行業反思
面對危機,阿里已啟動多項調整。2025 年 5月打通內網權限,試圖打破 “1+6+N” 拆分后的信息壁壘;統一工牌設計強化身份認同;聚焦 AI等核心戰略削減冗余業務。這些舉措顯示阿里正嘗試從制度層面破解大公司病。
在互聯網行業,離職發生已成特殊文化現象。2024年劉強東內部批評京東“躺平現象”;騰訊等企業內網也頻現反思帖。這些聲音折射出中國互聯網企業集體轉型期的典型癥候。元安的離職長文,無論動機如何,都為阿里組織變革提供了來自業務一線的真實病灶診斷,其價值不容忽視。
四、大廠病的治療之道
根治大公司病需系統性方案。在價值觀層面,修復 HR監督機制,讓文化從口號變為行為準則;在戰略層面,敢于做減法,聚焦技術創新而非數據包裝;在管理層面,打破職級壁壘,重建透明獎懲機制。元安在長文中開出的七劑藥方,如恢復價值觀考核、重塑HR 服務屬性、清除 “老板文化” 等,其核心是重建 “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做有價值的事” 的文化內核。
當阿里站在 AI 技術革命與組織轉型的十字路口,馬云 “接住AI 時代”的寄語,暗示技術變革或為阿里重生提供契機。中國互聯網巨頭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的轉型過程中,陣痛在所難免。而離職者的逆耳忠言,或許正是巨頭轉身最稀缺的清醒劑。未來,阿里能否重拾創業精神,不僅關乎其“活 102 年” 的愿景,更將定義中國互聯網下一程的發展范式。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贊支持阿布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