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dctheaterarts
撰文|米蘭
劇焦編輯部原創
男女第一次約會,就像一個「你話我猜」的「修羅場」。
不僅尷尬,而且「好笑」。
試想一下,兩個陌生人,表面彬彬有禮,實際上相互試探;看起來彼此誠懇,實則摸不清幾分虛實。
對方是不是有什么黑料?趕緊Google一下。一邊跟眼前的人東拉西扯,一邊在聊天框里跟閨蜜、朋友匯報得飛起。
還有尷尬的「社死瞬間」,各種內心戲不斷…不敢想這要是演出來該有多精彩?
等一下,這不就是音樂劇《第一次約會》(First Date)的劇情嘛?
2013年,音樂劇《第一次約會》在百老匯上演,輕松詼諧的劇情常常逗得觀眾捧腹大笑。此后這部劇被授權至全世界各地如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亞、英國等地以當地語言演出,其中也包括中文版。
今年,來自俄羅斯的俄語版《第一次約會》將來到國內巡演,由俄羅斯頂級制作人德米特里·博加喬夫(Dmitry Bogachev)操刀制作。
這讓我很好奇,一部「小甜劇」為何如此受到擁簇?竟然長演不衰?
我開始「考古」這部劇…然后直接在半夜笑出了「鵝叫」。果然,人上點年紀再看約會「抓馬」,可真是太有生活了!
01 「好男人」遇上了「壞女孩」
《第一次約會》的劇情圍繞男主亞倫(Aaron)、女主凱西(Casey)的首次約會過程展開。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但是相信我,就算看了也不會影響現場效果滴)。
亞倫是一個猶太人,從事金融行業,看起來穩重老實又緊張兮兮,這是他「第一次約會」。凱西則是一個「酷」女孩,在一間畫廊工作,有很多「約會經驗」。朋友攢局倆人約會。
從兩個人的穿著打扮來看,就不是一路人。果不其然,凱西一來到餐廳看到了西裝革履的亞倫,就覺得「大事不妙」。
攝影:Joan Marcus
凱西嘲笑亞倫是BDV(Blind Date Virgin,約會新手),亞倫則還擊說凱西是BDS(Blind Date Slut,約會老炮)。兩個人通過一首《第一印象》「交換」了對各自的看法,迥然不同的個性成功鋪墊。
隨著交流的深入,兩個人在彼此的「雷區」瘋狂試探——
信仰不同…
愛好天差地別…
凱西:我結過婚且有個四歲還要喂奶的兒子…(不好意思,開玩笑的)
亞倫:(你這樣整我是吧)我跟你說我有個叫Allison的前女…
攝影:Joan Marcus
就在亞倫差點說出前女友的故事的時候,他的好「基友」趕緊來「捂嘴」。女生的好「gay蜜」也時不時地打一通「救場電話」,以防凱西想走找不到機會…
輪番出場的「親朋好友」(由多功能演員飾演)給故事主線帶來了豐富的節奏。他們通過兩個人的想象來「隔空對話」,幫助兩個人把心里的「小九九」演了出來。
攝影:Joan Marcus
兩個人的約會在「試探一下」、「算了放棄吧」、「最后再觀望一下」、「實在不行」…之間徘徊,就在凱西要給亞倫發「好人卡」的時候,兩個人也都不裝了——
亞倫跟凱西坦白了前女友(未婚妻)逃婚的故事,凱西則告訴亞倫自己其實更喜歡跟「壞男孩」交往。
一番坦陳心跡下來,兩個人發現,對方其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種人」。他們有著各自的脆弱和缺點,而暴露缺點之后似乎讓他們顯得更獨特和迷人了。
最后,在餐廳服務員的一記神助攻之下,這次約會好像從「大事不妙」變成了「大事很妙」?
02 三個「糟糕」約會者的真實經歷
看亞倫和凱西兩個人的你來我往、親友助陣,會不知不覺間感同身受,變成「翹嘴」。原因其一就是劇中各種真實的小細節——
凱西分享了自己喜歡的一本書,亞倫想裝作也了解但是絲毫不知道該怎么說。場面一度陷入尷尬,此時群演只好「點」一首《尷尬的沉默》送給兩位在場「嘉賓」。
凱西想吃個漢堡,閨蜜勸她最好選沙拉;亞倫想吃沙拉,朋友說如果想顯得你是個「娘娘腔」那你就吃吧。兩個人只好硬著頭皮點了不想吃的食物…
攝影:Joan Marcus
這不就是約會時常常會發生的現象嗎?想找共同話題卻徒勞無功,選在餐廳卻饑腸轆轆回家,還得再點個麻辣燙外賣…
其實,這部劇如此真實,是因為《第一次約會》正是基于編劇、詞曲作者三個人的真實經歷。
編劇奧斯汀·溫斯伯格(Austin Winsberg),是一位演員、編劇兼制片人。代表作品有《緋聞女孩》《佐伊的超凡歌單》等。詞曲作者是邁克·韋納(Michael Weiner)和艾倫·扎卡里(Alan Zachary)。
三位創作者是好朋友,都是那種約會時不受待見的「老好人」。
溫斯伯格在接受《紐約時報》的采訪時說,三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都是好男人,喜歡某一類女孩,但那種女孩只想和我們這樣的男人做朋友。
從左至右依次為艾倫·扎卡里、邁克爾·韋納、奧斯汀·溫斯伯格
攝影:Demetrius Freeman
三個人聚餐的時候經常相互吐苦水,也分享約會時的「糗事」。扎卡里曾經在跟約會對象「打得火熱」時突發鬧肚子,溫斯伯格甚至在約會時緊張到驚恐癥發作必須送往醫院…
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明白為什么自己這種不危險、不憂郁的男人反而沒人要。
于是他們一拍即合,準備就「約會難題」寫一部小而私人的音樂劇,說不定還能稍微「發泄」一下郁悶。
所以亞倫和凱西之間的對話,真實地就像在餐廳里「偷聽」隔壁桌約會的人聊天一樣。
03 故事越「個人」它就越「普遍」
雖然溫斯伯格參與編劇的《緋聞女孩》幾乎人盡皆知,但在創作《第一次約會》時,他正值「事業危機」。
溫斯伯格畢業于布朗大學戲劇專業。23歲大學畢業后他來了電視行業工作。先是負責劇本開發,幾年之后溫斯伯格開始寫「試播集」,期間也給《緋聞女孩》《9JKL》和《音樂之聲》(電視直播版)撰寫劇本。
溫斯伯格寫的很多試播集票房表現不佳。雖然他也賣出了很多電影劇本,然而很大一部分都沒開拍。這個時候,沮喪的他回到了戲劇行業。
他和兩個詞曲朋友合作創作的音樂劇《第一次約會》就此誕生。
2012年3月,這部劇在西雅圖的ACT劇院上演,票房一度售罄。2013年8月,《第一次約會》正式登上了百老匯的舞臺。
《Vulture》雜志評論道,「我們支持這兩個迷人的反差萌,他們是裝作令人討厭的可愛的個體」。
《第一次約會》注定是個喜劇,因為三個創作者最后都和自己的約會對象「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三位創作者的約會照片 圖源:紐約時報
把個人經歷寫進故事里的創作似乎讓溫斯伯格找到了創作「秘籍」。后來他受自己父親患病的經歷啟發,創作了電視劇《佐伊的超凡歌單》。
這部腦洞大開的劇中,電腦程序員佐伊·克拉克在一次核磁共振檢查中突發意外,頭腦中被下載了一個流行曲庫。自此在她的眼中,周圍人一開口就是載歌載舞…
這部劇獲得了美國電視界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黃金時段艾美獎(Primetime Emmy Awards) 。
劇集播出之后,很多患病的人或是在疫情中失去親人的人給溫斯伯格發來大量短信和電子郵件,分享他們的悲痛。
溫斯伯格沒有預料到這部劇會如此令人共鳴。他說,創作時只是想寫一些個人化的東西,但他發現越具體,就越具有普遍性。
《第一次約會》的魔力也在于此。亞倫和凱西面對的是個人的困境,也折射出這個時代每個單身男女的普遍「痛點」。
04 頂級制作人「爆改」《第一次約會》
2013年,俄羅斯制作人德米特里·博加喬夫(Dmitry Bogachev)在百老匯看了這部音樂劇,當下就決定引進。
博加喬夫說,這部劇最吸引他的地方在于情節輕松,并且沒有禁忌話題。男女主角們逐漸敞開心扉,公開討論從年輕到年長觀眾都能理解的話題。
德米特里·博加喬夫
博加喬夫是莫斯科百老匯制作公司的創始人,還是將百老匯商業模式引入俄羅斯劇院的第一人。
他制作了俄版音樂劇《貓》《媽媽咪呀》《美女與野獸》《佐羅》《音樂之聲》《小美人魚》《芝加哥》《劇院魅影》《棋王》等。可以說,博加喬夫幾乎相當于俄國的「麥金托什」。
博加喬夫的經歷也十分傳奇。
他從小學習鋼琴,后來因為對基礎科學的興趣,就讀物理與技術學院,畢業后在研究所研究金屬結構。真是「文理兩開花」了。
因為生活艱難,錢不夠花,他轉向了自己的鋼琴專業。通過表演音樂會、發行唱片,他掙到了「第一桶金」。
《Nord-Ost》是博加喬夫參與的第一部音樂劇,這部劇被視為俄羅斯第一部百老匯規模的原創音樂劇,博加喬夫擔任商業總監。
《Nord-Ost》劇照
然而提起這部音樂劇,就無可避免地想起令人心痛的「杜布羅夫卡悲劇」。《Nord-Ost》在杜布羅夫卡劇院演出。一次演出過程中,恐怖分子劫持了演員和觀眾共900多名人質,最后造成了130多人死亡。
命運般地,博加喬夫當晚被邀請到MDM劇院觀看演出躲過一劫,這個劇院后來也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但他的母親在襲擊中遇難了。
悲痛之后,博加喬夫到倫敦學習商業劇院的運營管理并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制作人。而后他在音樂劇界叱咤風云,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媒體稱之為「俄羅斯最成功的制作人」。
博加喬夫在引進原版音樂劇時,會結合俄羅斯的文化和當地觀眾的喜好進行本土化。他「重制」了音樂劇《小美人魚》《棋王》等,在俄羅斯的受歡迎程度甚至超越了百老匯,還多次摘得俄羅斯戲劇界最高獎項「金面具」獎。
音樂劇《棋王》俄羅斯版劇照
制作俄語版《第一次約會》時,博加喬夫也另辟蹊徑,他將MDM劇院前廳空間改造成了一個「酒吧」,讓每個觀眾都以酒吧顧客的身份在「餐桌」落座。
《第一次約會》在俄羅斯變成了一部「餐桌音樂劇」。這種沉浸式的概念也啟發了世界多地的音樂劇制作。
05 來一場「沉浸式」約會
在2013年博加喬夫對《第一次約會》初見傾心后,歷時6年時間制作,2019年俄語版《第一次約會》正式首演。是俄羅斯首部駐演的百老匯音樂劇。
為了適應年輕人的生活節奏,這部劇安排在周末上演。在MDM劇院的「大廳酒吧」,《第一次約會》至今已演出350多場。
劇院會在開演前30分鐘開放點餐,提供飲料、小吃,讓觀眾在看劇時享用。觀眾可以更身臨其境地「旁觀」這場約會。
俄羅斯觀眾拍攝
博加喬夫說,「這是又一次大膽的創意實驗,莫斯科過去和現在都沒有過這樣的體驗。你會在輕松愉快、輕松隨意的氛圍中,品嘗一杯葡萄酒,仿佛置身于音樂劇之中…」
俄羅斯的觀眾說,「…很快就會忘記自己是一名觀眾,感覺自己就像一名酒吧顧客,看著隔壁桌發生的事情…」
俄羅斯報則評論道,「不用再為第一次約會去哪里發愁了…如果你的約會對象一次都沒有微笑、跟著節奏晃動,那你可能要重新考慮這段關系了…」
俄羅斯MDM劇院上演的《第一次約會》劇照
攝影:Yuri Bogomaz
據悉,這次俄版《第一次約會》來中國巡演,也會將有條件的劇院樂池改造為「酒吧」,打造沉浸式約會氛圍。
博加喬夫的莫斯科百老匯劇團還透露,即將中巡的《第一次約會》并非簡單改編,它會是一部「現代化且技術先進」的版本。既考慮到了當前的文化潮流,也考慮到了中國觀眾的獨特感受。
其實對我而言,《第一次約會》的吸引力不僅在于它輕松幽默的「唇槍舌戰」,更在于它的喜劇氛圍之下對人際關系的思考,也包括對「有毒關系」的反思。
笑聲之后它告訴我們,愛人的前提是愛自己。
這部俄羅斯風味的「約會小甜劇」從7月16日起,即將開啟在中國的巡演。大家又會如何反應呢?愛情還是都市青年的「消遣」或者「救贖」嗎?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百老匯音樂劇《第一次約會》俄羅斯版
2025年7月16日開啟全國巡演
深圳站演出時間:
9月3-5日(周三-周五)20:00
9月6-7日(周六-周日)14:30/20:00
演出地點:深圳保利劇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