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醬園弄·懸案》,本以為影片只是還原那樁被稱為“民國四大奇案”之一的殺夫案,沒想到陳可辛導演卻另辟蹊徑,用案件投射出一個時代的兵荒馬亂與曲折離奇。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波三折的案情進程,更是與案件相關的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復雜的人性,莫測的人心,以及幾位女性角色拼力用生命代價所換來的覺醒與抗爭。
觀影之后,我想聊一聊楊冪飾演的王許梅,她無疑是《醬園弄》第一部中極其重要的角色。人物給觀眾的第一印象,似乎是當時女監中的“獄頭”,她雖然身材較小,卻是妥妥的人狠話不多,一邊與獄警和修女關系很鐵,一邊又在獄中支配著眾多的女囚,聰明機警,圓滑世故,又處亂不驚,是個狠角色。
楊冪與章子怡(飾演詹周氏),在女監中有大量的對手戲。片場外的好姐妹,表演上的好搭檔,在角色關系上,也有著太多的惺惺相惜。影片中她們之間的相遇相識與相知,一直在不斷推動著劇情的發展。雖然影片沒有做明確的說明,但是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也得以了解到王許梅這個人物的背景與經歷。王許梅是一名識字的女犯,一個極其復雜而矛盾的生命體。
這個設定,非常值得細究。要知道,在那個風云變幻的時期,中國女性的地位仍處于被壓迫的情境,能夠學習文化,已屬稀缺。但作為一個有文化的人,卻又淪落至此,這個角色本身,就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深挖。因而,當她得知了詹周氏入獄的原因之后,開始對這個新人有了更多的憐憫與同情。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段戲是,她教詹周氏認字,特別強調對方一定要記得“詹周氏”三個字,這不僅僅是要記住的一個名字,更是為詹周氏從屈服到抵抗的命運轉變,起到了重要的啟蒙與導引作用。
對于觀眾來說,也是在對王許梅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開始與楊冪的表演共情。初始以為她是個粗暴的女監老大,但慢慢會發現,這個人物有很多內心溫柔的一面,她眼神的肅殺,是對社會不公的控訴,她表情的溫婉,是對有類似遭遇的女同胞的憐憫與體恤。楊冪展現的前后情緒遞進和眼神變化等一系列細膩的處理,讓人物更加立體飽滿。這種表演的層次感,外化與內斂達成了和諧統一,讓角色更加鮮活感人。
楊冪賦予了王許梅太多人性的弧光,那是超越了我們常說的“治愈能量”的“拯救能量”,她讓一意赴死的詹周氏,有了求生的欲望,因而才有了后來在法庭上翻供,甚至開始控訴惡警薛至武刑訊逼供的舉動。楊冪正是通過王許梅這樣一個人物,為影片注入了一抹亮色,點燃了眾多被壓迫女性爭取自由的星星之火。
獄友們同唱越劇《梁祝》中“十八里相送”的場景,無疑是影片中的一處高光。民間傳說中的凄美愛情故事,在這一刻,成為了姐妹們互相慰藉的旋律。此時的楊冪,一定為表演下了很深的功夫,兼具了姿態的年代感與唱戲的優雅感。但她飾演的王許梅,又在某一刻似乎在曲聲中聯想到自己的種種經歷,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對世道的蔑視與對現狀的憐憫。而后,王許梅開始猛烈地捶打自己的腹部,眼中的恐懼與不甘,是她在瀕臨死亡時對生的極致渴求。
這段戲曲,堪稱整部《醬園弄·懸案》中的神來之筆,楊冪也極其精準地捕捉到了人物心境的漸進式變化,留下了王許梅在這個世間的最后一次回眸,這段戲曲,也猶如唱給王許梅的命運悲歌,讓人扼腕不已。畢竟就從這一刻起,整個劇情急轉直下,王許梅被判處了死刑立即槍決。不得不佩服,陳可辛導演導得好,楊冪演得好,賦予了角色人性的高光,而影片劇情中的命運之輪,也在欲揚先抑中碾壓而來。
槍決一場戲,真的是全片給人最震撼的一幕。一聲聲槍響,一個個姐妹依次倒下。排在最后一個的王許梅,猶如被一遍遍的槍擊,每一聲槍響,都打在了靈魂的深處。
楊冪的面部表情,精準的呈現了王許梅每聽一聲槍響的反應,也通過自己的表演,將這種戳心的恐懼,都傳遞到了觀眾身上,這正是好的表演強烈地激發著觀眾的共情能力。而在即將輪到自己的時候,槍竟然卡殼,更是讓求生之欲與恐懼,在王許梅的身上往復膠著,這一段不僅考驗演員的表演,也相當考驗身為觀眾的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當我們還盼望會有奇跡發生的時候,猝不及防的一聲槍響,世間再無王許梅。
楊冪將角色在生死之間的恐懼、懊悔、倔強的復雜心態逐一呈現,角色的心境與觀眾的心情實現同頻,這無疑是楊冪的又一次經典演繹。
《醬園弄·懸案》,讓楊冪與王許梅實現交匯。歷史和今天的兩位女性相融,她與王許梅一起,共同走過一程女性覺醒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