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 祝碧晨
技術浪潮正在重構教育生態,也影響著院校排名、招生與就業。以人文底蘊見長的高校如何破局——這已成為全球高等教育面臨的共同難題。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林尚立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AI對人文社會科學來說是一個天大的機遇。人大把人文社會科學跟新技術結合,‘AI+文科’前景非常廣闊。我們認為不是挑戰,而是賦能。”
作為國內文科強校,人大早已邁出步伐,先后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學院、蘇州人工智能學院,今年6月又成立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
國際計算機學科排名CSRankings顯示,人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排名位居世界前列,在互聯網與信息檢索方向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人文社科旗幟”“法學家的搖籃”“國家治理智囊”諸多標簽之外,人大努力“破壁”與“立新”,探索更多可能。
打造世界一流的AI學院
談及人工智能的影響,林尚立向澎湃新聞表示,具身智能的介入對社會結構產生新的影響?!爱斀袢烁锏年P系中出現了新的社會體——具身智能,它兼具人的部分功能,成為新的社會結構組成體。人類不僅需處理人際關系,還需面對人與新社會體的共處。或者說,在處理人跟人的關系時,新的社會體會介入甚至協助人際關系的處理。這種新結構必然要求新理論、新規則與新機制,這正是未來亟待研究的問題。”
他認為,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圍蓬勃興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引發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人類認知行為、知識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成為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
近幾年,國內高校掀起了一輪建設人工智能學院的熱潮。
林尚立表示,人大計算機學科屬固有優勢,而人工智能學院的成立得益于校友支持的歷史機緣?!叭舜筅s上了時代發展的節點,且具備時代前瞻性?!?/p>
據人大介紹,高瓴人工智能學院由校友張磊(高瓴資本創始人)捐資建設,愿景是打造一所能夠影響和塑造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世界一流學院,做“有溫度”的人工智能。該學院2023屆、2024屆本碩博畢業生就業呈現高質量多元化發展:科技領軍企業占比36%,國央企占比30%,海外頂尖學府深造占比26%,黨政機關單位占比8%。
針對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科布局,中國人民大學以高瓴人工智能學院、蘇州人工智能學院為雙核,統籌信息學院、統計與大數據研究院資源,構建“基礎研究—技術突破—場景應用”全鏈條體系;重點聚焦智慧治理、數字政府等核心領域,開發可落地的算法模型與平臺。
拆掉文科的“圍墻”
面對社會發展新需求,大學積極求變,學科規模相應調整,文科強校的轉型路徑尤為引人關注。
對此,林尚立向澎湃新聞表示,“文科規模調整需尊重各校自身發展戰略”。在他看來,人工智能對人文社會科學恰是重大機遇:對人文學科而言,AI能重新挖掘開發既有研究資料;對社會科學而言,AI可為解決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提供技術支撐。
“我們過去的治理依靠制度、組織、價值,如今新增了技術維度——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绷稚辛㈥U釋道,“未來人類治理將由價值、制度、組織和技術構成的‘四維’體系共同推動。對于中國的發展來講,除了制度優勢以外,我們還要發揮技術的優勢?!?/p>
作為人文社科重鎮,人大正著力推動傳統學科與新技術深度融合。林尚立介紹,在人文學科領域,學校發展“數字人文”;在社會科學領域,則開拓“智慧治理”新方向。
他特別介紹道,智慧治理已成為全校各學科的新發展導向,重點探索如何運用AI、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為復雜決策、社會監管及治理搭建新平臺?!皬倪@個意義上講,‘AI+文科’前景非常廣闊。我們認為不是挑戰,而是賦能?!?/p>
澎湃新聞梳理發現,人大主要通過學科專業結構調整,以交叉學科擴容對沖傳統文科收縮,形成“傳統基礎學科穩中有守、新興交叉領域重點發展”的格局。
例如,在培養模式改革上,人大著力推動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轉型,構建“I-STAR”課程體系。學校開設近百門“X+人工智能”交叉課程,如法學院“人工智能與法律規制”、商學院“商業智能及數據挖掘”、新聞學院“算法新聞”等,提升學生駕馭前沿技術的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全校超50%學生可在院內自主選定畢業專業,十余個學院實施四年無時點專業選擇機制。學生在院內自主選課,畢業前根據學生完成培養方案的實際情況認定本科專業。經濟學類、人文科學試驗班100%自主選擇培養學院。專業分流完全遵循學生意愿,輔修課程零門檻。
這意味著,只要能踏進人大的校門,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很大程度由學生自主決定,人的自主性和創新性被最大程度釋放。這條改革路徑避開了簡單縮招的粗放模式,轉而通過拆掉學科的“圍墻”,打破文理壁壘,以結構性創新激活文科的內生生命力。
今年6月,人大發布2025年本科招生規劃。在新項目建設方面,學校推出25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班級。其中13個拔尖人才班專注基礎學科,采取本碩博“縱向深耕”模式,配備一對一學術導師,提供開放性科研平臺,引導學生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致力原始創新突破;另有9個創新人才班立足跨學科,采用雙學士學位“橫向融合”模式,培養應對復雜挑戰的復合型人才;還有3個戰略人才班瞄準國家戰略急需的關鍵領域,培育具備卓越實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尖端人才。
人大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回應了AI時代下人文社科何去何從的追問——當傳統博學功能讓渡于AI,自主學習、科技倫理、創新思維等“人的獨特性”價值應該被進一步強化。
“人文學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今天我們擁有的研究資源與方法正經歷革命性變化。”林尚立表示,“在此背景下,若缺乏學科自覺,不能基于新資源、運用新方法推動人文學科發展,我們將錯失時代賦予的機遇?!?/p>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微信編輯:張菁菁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扎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微信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