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伊朗已然站在了歷史的關鍵十字路口。當地時間 6 月 18 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鄭重發聲,明確指出 “伊朗軍隊已嚴陣以待,全力保衛德黑蘭”,同時強調全體民眾也將堅定支持作戰行動。他強烈指責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的行為,直言這是 “嚴重錯誤”。針對特朗普的 “威脅論”,哈梅內伊強硬回應道,伊朗絕不可能接受任何形式被強加的戰爭或者和平,更不會選擇無條件投降。
與此同時,特朗普依舊強硬表態,宣稱美軍 “已將伊朗領空完全掌控”,還著重指出哈梅內伊是 “可攻擊目標”,只不過當下 “暫且” 不會采取行動。他還揚言,下周將會有 “重大行動”。這場看似局限于中東地區的局部沖突,背后實則是世界各方力量的激烈碰撞 —— 表面上是伊朗與以色列相互發射導彈,而實際情況是,美軍與伊朗已進入生死博弈的倒計時階段。
伊朗福爾多核設施,是一個關鍵要點。這座深藏于山體 90 米深處的地下鈾濃縮中心,被視作伊朗邁向掌握核武的關鍵一步。面對它,以色列無計可施,但美國卻有不同的手段。美軍配備了專門用于摧毀此類目標的 GBU - 57 鉆地炸彈,其重達 13 噸,具備穿透 60 米厚混凝土的能力,理論上,只需一枚就能讓伊朗的核能力化為烏有 。
這也是為什么,美軍正加緊調動B-1B戰略轟炸機群以及制空戰機前往中東。雖然GBU-57還未被證實實戰掛載,但B-1B本身的出動已經是重大信號。有消息稱,如今對伊朗的攻擊計劃已經獲批,戰爭只差一個特朗普的決定。同一天,有知情人士甚至表示,襲擊可能“會在本周末”進行,這一表態在列出“時間表”的同時,也再次向世界宣告——美軍離參戰就差最后一步。
地緣政治觀察家普遍指出,在當前局勢下,中國很難獨善其身。這一判斷基于多重現實考量:中東地區是維系中國能源安全的關鍵命脈,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之一,一旦霍爾木茲海峽這條 “世界油閥” 被封鎖,將引發全球原油價格劇烈震蕩,直接沖擊中國的能源供應鏈與經濟運行成本。此外,中東更是 “一帶一路” 倡議的核心樞紐,承載著 “海上絲綢之路” 的關鍵運輸通道功能,區域局勢的動蕩必然對中國國際貿易網絡與跨國合作項目產生連鎖反應。
如果伊朗倒下,中國通向中東的通道,將變得更加不安全甚至被封鎖。中伊雖非盟友,但戰略聯系正在不斷加深,伊朗在上海合作組織內也逐漸發揮作用。伊朗若被打倒,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將遭到巨大打擊。
另一方面,伊朗的存在也能對美國形成戰略牽制。一旦伊朗被徹底制服,美軍將騰出手來,集中資源重新圍堵中國。中東失衡,中國在亞太將面臨更大壓力。正如俄羅斯在歐洲抵擋北約一樣,伊朗在中東的存在,也是中國戰略緩沖的一部分。
這就是中國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中國要“選邊站”,而是中東的局勢與中國國家利益緊密相關。伊朗一旦倒下,中俄將形單影只,中國的外交空間也將大幅收縮。
事實上,從根源來說,特朗普對伊朗的打擊意圖,與美國國內政治局勢高度相關。面對高通脹、邊境混亂、社會撕裂的局面,特朗普需要一次“外部轉移”,伊朗正是那個靶子。而美國軍方、情報部門、以色列右翼政客,正在合力推動特朗普跨過最后的紅線。因此,這場戰爭一旦爆發,將遠遠超過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的規模,也將引發全球格局的又一次重構。
屆時,中東地區可能演變為徹底失控的地緣政治火山口。若美國實質性主導該區域局勢,一個由美方強權控制的中東將對中國形成系統性排斥 —— 中國企業項目、能源通道與商貿網絡將面臨更嚴苛的制裁打壓、通道封鎖乃至項目驅逐。作為 "一帶一路" 樞紐地帶與能源進口主通道,中東局勢的深度動蕩不僅關乎中國能源安全與貿易通道穩定,更可能直接沖擊全球戰略布局的支點架構。從這個意義上說,伊朗當下的 "生死之戰",已然成為檢驗中國全球戰略韌性的關鍵考驗,也成為觀察國際力量重組進程中中國角色定位的重要戰略承壓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