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知名吃播博主在下播后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搶救”——其因暴飲暴食后試圖用牙刷催吐,結果牙刷不慎滑入咽喉,直達胃部。所幸經醫院急診胃鏡手術,異物被成功取出。
據了解,該博主以“大胃王”挑戰聞名,每次直播超量進食后,為緩解飽脹感及維持身材,經常用牙刷刺激喉嚨催吐。此事被曝光后再次引發公眾對“大胃王”吃播的關注。
杭州某知名吃播博主在暴食后催吐的操作失誤,最終依靠急診胃鏡手術才撿回一命。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不過是畸形吃播產業的冰山一角——在鏡頭之外,主播們正以健康為籌碼,與流量進行著一場注定雙輸的賭局。
盡管《反食品浪費法》明令禁止宣揚暴飲暴食的內容,中央網信辦也曾處置超1.36萬個違規賬號,但“大胃王”吃播仍在監管縫隙中野蠻生長。記者調查發現,主播們將戰場轉向深夜時段,在晚上11點后開啟“暴食模式”。
為逃避審核,許多視頻標注“虛構演繹”或“非一人食用”的免責聲明,畫面中卻始終只有主播一人獨吞整桌食物。這種掩耳盜鈴的“免責聲明”成了行業通行證。
醫學專家指出,正常人胃容量僅1-2升,極限約2000毫升。一次性攝入十幾斤食物遠超生理極限,必然伴隨催吐或剪輯造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鐘嘉瑋表示,長期催吐可能導致牙齒腐蝕、食管炎,嚴重時會引起賁門撕裂導致消化道大出血。近年來,29歲網紅“泡泡龍”、24歲女網紅“潘曉婷”等相繼離世,暴露出這一行業的健康危機。
而這場以身體為代價的流量游戲,正在吞噬多重價值:一是摧殘健康,暴食會導致胃破裂穿孔、急性胰腺炎、腸梗阻(如沈陽網紅直播30斤龍蝦后猝死)等;二是浪費糧食,主播每月消耗上噸食物,實際攝入不足十分之一,全國每日直播浪費食材達200噸;三是扭曲價值觀,劍走偏鋒換取流量和金錢不可取,“大胃王”吃播通過“量大即吸睛”的邏輯,向青少年傳遞錯誤價值觀。
治理“大胃王”亂象需穿透表象,必須平臺責任壓實,建立AI識別暴食內容的實時監測系統,消除深夜監管真空;推行“吹哨人獎勵機制”,鼓勵用戶一鍵舉報違規直播。
牙刷入胃的荒誕劇不是孤例,當某主播在鏡頭前吞下第15個漢堡時,肯尼亞貧民窟的孩子正因食用泥餅干而死去,糧食分配的天平從未如此傾斜。若監管繼續“裝睡”,平臺持續縱容,觀眾依舊麻木,“大胃王”的悲劇終將如胃里的牙刷般,刺痛社會的良知。須知,流量可以再生,但浪費的糧食與消逝的生命,永無回頭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