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展臺舉辦了四場科學人文主題系列活動。從李約 瑟 的 跨文明 對話、葉企孫的師道傳承、王大珩的科研報國,到胰島素的百年 醫 路,全景展現中國科學精神的多元脈絡與時代價值。
▋李約瑟:跨文明科技對話的奠基者
在紀念李約 瑟 逝世30周年的專場活動中,劍橋大學出版社亞洲區學術總監潘群高度評價了《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促進全球 跨文明 科技對話的里程碑意義。科學出版社回顧了歷時數十年、推出15卷中文版的歷程及其深遠影響。張柏春研究員則聚焦著作的核心內容,深入解讀了李約 瑟 如何以西方學者視角發掘并論證中國古代技術的卓越成就,并闡述了李約 瑟 通過跨文化視野將中國科技置于世界文明史中考察的方法論;他進一步探討了這套叢書如何激發中國學者重新審視自身科技傳統、書寫本土科技史,以及其中蘊含的古代智慧對當代的啟示。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的科教典范
在“星耀山河,師者何為:《科學的歷程:追望葉企孫》分享會”上,中國科學教育研究院儲朝暉研究員深刻闡述葉企孫的歷史地位。他指出,這位精研磁學與X射線、親手締造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先驅,是任何希望“將教育辦得更好”和“科學昌盛”的人都必須正視的豐碑。葉企孫培養了眾多直接承擔“兩彈一星”研發、獲得諾貝爾獎的學生,被譽為“大師的大師”。儲朝暉結合自身探索,追溯科教興國密碼,強調其既是目標、途徑,更需行動,倡導科學教育需兼顧探新與傳承。現場觀眾深受感染,從大師傳奇中汲取力量。
▋王大珩:光耀家國的“兩彈一星”脊梁
“光啟家國:王大珩與‘兩彈一星精神’”圖書分享會中,《王大珩傳》作者胡曉 菁 剖析了這位光學事業奠基人、兩院院士的成長與貢獻。王大珩白手起家突破封鎖,以光為 炬 奠定基石,用畢生心血成就中國光學事業;他居安思危,成長為戰略科學家;他倡議成立中國工程院,為863計劃“點火又點撥”。胡曉 菁 的分享不僅描繪了王大珩的科研育人之路,也生動展現了整個“兩彈一星”先進群體的精神風貌,與讀者展開了一場關于“兩彈一星”精神與科學家精神的深刻對話。
▋胰島素的百年探索:胰島素的中國故事
2025年是胰島素在實驗室作為新發現物質的104年,也是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60年。在“‘糖’病征途 百年守望:《胰島素的中國故事》 ” 圖書分享會上,本書作者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北京大學 醫 史學研究中心甄橙教授就人們對糖尿病的認識、胰島素的發現,以及我國科學家在胰島素研究方面的成就、我國藥企在胰島素生產方面的貢獻等內容進行了生動的講解。現場觀眾積極互動,就胰島素與糖尿病的關系做了深入的交流,珍惜生命、護衛健康,“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觀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四場科學人文主題活動,跨越時空,聚焦不同領域的思想巨擘與科學偉業。李約 瑟 的智慧、葉企孫的師表、王大珩的脊梁、胰島素的百年探索——這些鮮活的歷史敘事和深刻的精神內涵,通過科學出版社搭建的分享平臺,成功地引發了專家深度解讀與公眾的共情參與。活動超越了單純的紀念,成為了一場場關于科學精神、家國情懷、歷史借鑒與未來使命的公眾對話。這不僅彰顯了出版的力量,更凝聚了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科學文化建設的廣泛共識。
(本文編輯:劉四旦)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位
科學出版社視頻號
硬核有料 視聽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