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桐柏南麓,涢水之濱,隨州雄踞“漢襄咽喉”要沖。
作為炎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中國專用汽車之都,隨州以特色產業新優勢撬動發展能級新躍升。2024年,隨州地區生產總值增速6.1%,走出一條昂揚向上的曲線。
專汽基因早已融入隨州城市血脈。200余家專汽及零部件企業如星羅棋布,年產近20萬輛的“隨州造”專汽馳騁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家專汽企業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隨州智造”影響力持續攀升。如今,“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朝著千億級產業集群全速邁進。
大洪山下,香菇產業正突破傳統農業邊界實現華麗蛻變。從段木栽培到智能出菇的技術革新,從鮮菇交易到精深加工的產業鏈延伸,小小菌菇已端上歐美餐桌,以百億級特色產業的規模香飄世界。
廣水風機的轟鳴仍在耳畔回響,從“制造”向“智造”的升級迫在眉睫。作為“中國風機名城”,廣水風機產業正站在轉型關鍵節點探尋破局之路。
近期,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支點雜志社報道組深入隨州,解碼隨州專汽、香菇、風機三大產業的躍遷密碼,且看隨州特色產業如何激蕩時代強音。
湖北程力集團生產的專用車(曾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專汽產業突破的核心仍在做強產業鏈、做優產品,加快轉型升級。
無人機指揮車翱翔天空、壓縮泡沫消防車精準作業、新能源自卸車陣列待發……5月20日,2025年專用汽車暨應急產業發展大會在隨州舉行,展覽現場,多款新型專用汽車吸睛十足,引得參展人員紛紛駐足拍照。
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隨州專汽產業實力強勁。驅車從曾都區淅河鎮出發,沿316國道北行至隨縣厲山鎮,一條30公里長的“專用汽車走廊”徐徐鋪展,冷鏈、環衛、專業運輸等專用汽車產品一應俱全。200多家專汽及零部件企業集聚,91家企業具有專汽資質,年產近20萬輛專汽——全國每7輛專汽中,就有1輛“隨州造”,全產業鏈年產值超600億元。油罐車、灑水車等九大單項品種銷量穩居全國第一。
隨州專汽產業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從最初的3家企業壯大到200多家企業;產品從傳統掛車到新能源車,從本土市場到走出國門,歷經60多年,其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靠的是持續不斷地轉型升級與市場開拓。
面對當下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新目標:全力打造千億級專汽應急產業,為實現城市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筑牢堅實支撐。
跨越半個多世紀,“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正以奔跑的姿態,向著千億征程疾馳。
以“專”制勝
九大單項品種銷量領跑全國
機器狗在地面巡邏、無人機同步在空中作業,指揮車上搭載智能系統,操作員只需在車內操作,便可實現空天地一體化作業。在5月20日的專用汽車博覽會現場,齊星集團展出的無人機指揮車引人關注。
“這款產品是公司今年研發的新品,目前已有客戶下訂單。”齊星集團技術中心低空經濟研發室主任文峻嶺介紹,該產品采用集成衛星鏈路與5G通訊雙網絡,可同時調度6架無人機和機器狗協同作戰,為救援決策裝上“千里眼”。
無人機指揮車是隨州專汽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代表之一。當天,隨州發布了8款專用汽車明星產品,支點財經記者發現,除無人機指揮車外,展出的多款專用汽車產品均搭載智能化系統。
如博利專汽高空系留滅火無人機消防車,其搭載大載荷系留無人機系統,不僅可實現150米高空作業、25米超遠噴射距離,還可在3分鐘內完成極速響應,如天降神兵直撲火點;凱力專汽純電動壓縮垃圾車搭載的智能電控系統可實現全流程精準作業;楚勝汽車鋁合金運油車,其智能監控系統可實現全流程風險預警等。
“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隨州專汽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隨州市汽車行業協會會長、重汽華威公司總經理陳勇告訴支點財經記者,隨州專汽雖說歷經60多年的發展裂變,但同質化、低質化的弊端一直在行業內滋生,新能源、智能化占比不高。
如何破解發展困境?近年來,隨州市多措并舉強化科研創新,先后成立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隨州武漢理工大學工業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引導企業朝著“專精特新”、差異化方向研發拳頭產品,避免同質化競爭,真正讓專汽“專”起來。
在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展示大廳,陳列著研究院與企業合作研發的系列產品:與江南專汽合作開發的全自動森林消防車,一輛車可替代25名消防員作業,填補我國森林消防水帶自動鋪設及回收技術空白;受重汽華威公司委托,研發新型輕量化粉粒物料運輸車,采用獨創的無副梁罐體上裝結構等,上裝總質量比傳統車型降低了15%,等等。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李善德介紹,研究院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設計,已開發60余款高端專用車產品和100余種關鍵零部件裝置,為隨州專汽及零部件企業解決了近500項技術難題,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超過130億元。
在科技創新的加持下,隨州已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專汽企業70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14家,一批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隨州造”油罐車、灑水車、清障車等九大單項品種全國銷量第一。
除應用端的產品開發外,隨州專汽在生產端、服務端上也正在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在生產端,程力專汽成功申報了國家智慧工廠,凱力專汽入列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在服務端,隨州專汽供應鏈平臺入駐專汽及零部件企業200多家,已完成平臺集采、金融對接、產品展示、專汽檢驗檢測等多項服務。
國家級專用汽車和應急裝備檢測研發基地(曾都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出口額翻番
“朋友圈”擴至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5月13日上午,在湖北新楚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客戶正與該公司銷售團隊洽談合作。
新楚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專汽產品以純電動為主,氫能源車為輔。此前,該公司產品主要在國內銷售。今年,該公司開始拓展海外市場,1至4月,該公司產品直接出口額為2000多萬元人民幣。
“國內存量市場飽和,開拓海外市場是必然趨勢。”該公司副總經理吳智勇的判斷,道出了專汽企業發展的共識。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稱,專汽出海已成為產業增長的新引擎,核心驅動力源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大規模的基建需求。
“要么出海,要么出局。”湖北凱力專用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杰介紹,2023年底,凱力專汽開始布局海外市場。去年9月,公司生產的6臺垃圾自卸車和掃路車出口到了沙特。
專汽產品需要個性化、定制化,與應用場景、當地環境等息息相關。為更好了解海外情況,梁杰去年調研了中東、東南亞、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調研后發現,要更好打開海外市場,首先質量上要過硬;其次,要將產品與當地環境適配。
梁杰稱,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非洲等國家和地區以往使用的產品大多來自歐洲、日本等,因此,出口的產品質量首先要過硬。其次,要根據出口國家的特殊環境進行產品適配,比如非洲路況較差,減速帶高,因此出口非洲產品的焊接件等需要非常可靠;沙特氣溫高,對于液壓油管、橡膠制品等配件必須要耐高溫。
去年,凱力專汽海外市場銷售占比約10%,梁杰稱,預計今年海外市場銷售占比將翻番,明年爭取達到占比約40%,不斷擴展海外市場份額。
除商用車的出口貿易外,隨州一些專汽企業與海外市場深度捆綁,在海外布局海外倉和KD工廠。KD工廠,簡而言之就是將汽車散件拿到海外組裝,相較于整車出口,可降低運輸成本,享受當地政策扶持與關稅優惠,并帶動當地汽車產業發展。
作為隨州專汽產業的龍頭企業,程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出口額近8000萬美元,同比增長50%以上。當前,該公司正在推進哈薩克斯坦KD工廠與馬來西亞KD工廠的建設。
程力汽車集團董事長程阿羅向支點財經記者介紹,專汽出口海外,其利潤率會有小幅度提升,建設KD工廠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隨州專汽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為助力專汽產品出海,隨州密切對接全省“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場”行動,以展促銷搶抓訂單,并探索多種方式為企業降本增效:與武漢中遠海運合作,推進“鐵水聯運”,幫助企業縮短出口周期;與武漢新港以及新疆霍爾果斯等邊境口岸合作,暢通汽車出口通道等。
數據顯示,去年,隨州專汽及零部件出口突破23億元,實現翻番;今年1至4月,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長104%,隨州專汽“朋友圈”已擴大至130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痼疾
價格戰不斷、本地配套率低
“這兩年是我們企業發展艱難的時期。”在采訪中,凱力專汽董事長梁杰坦言。
自2016年成立至今,凱力專汽銷售額年年增長,難在哪兒?梁杰稱,難在公司做出了一個決策:走產銷一體的道路。
隨州專汽發展60多年至今,已自發產生了3萬余人的銷售人員。他們不屬于任何企業,可與不同的廠家合作,對外銷售產品。在產業發展初期,這種粗放的銷售模式可快速打開市場。但如今,已成為隨州專汽產業發展的一大阻礙。
梁杰稱,隨著整個專汽市場“內卷”加劇,不少經銷商為保證生存,便一味追求低價,與各個廠家比較價格,廠家為了保生產贏得訂單,只能打價格戰,從而破壞隨州專汽發展的生態。
“短期雖然面臨訂單下降的壓力,但長遠來看,產銷一體一定是正確的道路。”梁杰介紹,公司成立前7年,每年銷售額增長約50%,2023年開始產銷一體化改革后,增長率降至5%以內,當前公司的業務人員占員工的70%以上,預計明年增長率回升至50%左右。
在采訪中,不少專汽企業均提到銷售端的這一沉疴痼疾。針對這一問題,近年來隨州市也采取了多種措施——成立協會、搭建平臺、整頓市場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改變這一情況,仍需要企業的努力。
除凱力專汽開始走產銷一體道路外,程力集團也在收編市場上的經銷商,并組建自己的銷售團隊,重汽華威、新楚風等企業也有自己的銷售隊伍。
業內人士表示,突破的核心仍在做強產業鏈、做優產品,加快轉型升級。
在產業鏈層面,隨州專汽的本地配套率較低,僅為41%。而全國主要專用汽車生產基地中,山東梁山本地配套率約為65%、湖北省內十堰市達到了75%以上。
山東梁山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均衡,十堰的東風商用車底盤帶動效應強,品牌效應突出。反觀隨州,不少企業反映,隨州市專汽企業所需的底盤和核心零部件等大宗商品大多從外地采購,增加了物流成本與供應鏈風險。
瞄準這一問題,隨州出臺《隨州專汽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堅持以“用”為導向,不斷完善專汽供應鏈。
在底盤方面,引進成都壹為汽車、杭州時代電動、寧德時代等企業,合作開展新能源中重卡底盤的生產;在新能源電池上,以犇星新材料、斯諾新材料等為代表的企業,構筑起比較完整的產業鏈。
當前,在新楚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氫能源商用車創新示范中心正在建設,建成后,將引進氫能源商用車上下游企業,助力隨州專汽進一步轉型升級。
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核心區,曾都區委書記姜皓表示,將引導專汽企業向高附加值細分領域進軍,努力為全省產業倍增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重汽集團湖北華威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專汽產品——供液車陣列待發(企業供圖)
瞄準“專汽+應急”
劍指千億級產業
“專用汽車行業已進入洗牌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用車分會理事長姜春生稱,隨著大基建時代的終結,專用汽車產品的輕型化趨勢明顯,應急保障、消防救援等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
當前,安全應急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規模擴張階段。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安全應急產業規模達2.4萬億元,2025年有望達2.8萬億元。在湖北省層面,去年全省安全應急產業產值為2400億元,隨州占比約22%,僅次于武漢。
作為首批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近年來隨州市積極搶占風口,以專用車為代表的應急裝備出戰即出圈。在2024年的應急萬億國債中,隨州10余家企業簽訂電源搶修車、大排量排澇車等產品訂單4400多臺,總額突破20億元。
程力汽車集團研發生產的航空渦扇雪車,吹雪厚度10厘米左右,吹掃寬度約50米,在2024年初凍雨災害救援中,成為高速路上除雪掃冰的開路先鋒;“隨州造”醫監醫保車為神舟12號歸來的航天員返回地面提供醫療保障;負壓救護車、應急救援車、搶險排澇車等多次參加國家救援。
瞄準千億級專汽應急產業,隨州如何發力?
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執行會長景曉波認為,傳統應急裝備在響應效率、資源調度和智能化水平上的不足,正成為制約災害救援效果的關鍵。因此,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來推動智慧應急場景落地。
中國安全產業協會副理事長高宏指出,要讓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與安全應急產業相結合。
隨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隨州以移動應急裝備為主導,軟體新材料為支撐,疊加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業態,圍繞典型場景,定向研發智能化應急裝備,建立完善場景驅動、產品迭代、標準輸出機制,力爭3年培育10個工信部安全應急裝備應用推廣典型案例,搶占安全應急產業新藍海。
(支點財經記者 張宵祎 通訊員 聶崢 王凌)
編輯丨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