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51歲的公務員。這個年紀再戰法考,最大的攔路虎是什么?不是理解力,是這該死的記憶力!看過的知識點轉頭就忘,學過的法條像霧里看花。現在的法考,主觀題備考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那些論述、案例分析題,光靠死記硬背可不行,得能說清楚、講透徹。面對這種側重深度思考和表達的考試模式,我們這些“大齡選手”怎么才能不掉隊?摸索了大半年,結合自身踩過的坑,總結出一些真正適合我們這類考生的主觀復習建議。核心就是:抓重點、講方法、善用工具。別被海量知識點嚇倒,也別被年齡束縛,選對路,一樣能穩穩過線!
一、法考那些“變臉史”,含金量越來越高
法考這名字啊,一路變過來。最早叫“律考”,就是給想當律師的人考的。后來改成了“司考”,法官、檢察官這些司法口的也得考了。再到2018年,又改叫“法考”了,范圍更大了!執法、立法部門的某些崗位也得有這本證了。
根據規定,像初任法官、檢察官,申請做律師、公證員、仲裁員,還有行政機關里搞行政處罰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法律顧問的公務員,都得先通過法考拿到證。這證,實實在在成了好多崗位的“敲門磚”!社會需求大,報名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門檻還提高了(2018年4月28日之后入學的非法本、非全日制,在非放寬地區就報不了),這含金量啊,只會越來越高!
注意:報名條件確實有點繞,分了兩批人(看入學時間),還有偏遠地區的放寬政策。要是搞不清自己能不能報,可以看看官方圖自查,或者試試覺曉法考APP里的那個“法考自測儀”,選好自己的學歷情況,AI立馬幫你算!有資格的,還會給備考建議和資料;沒資格的,也告訴你有沒有變通的法子,特別省心,不用自己瞎琢磨。
二、摸清考試模式,備考才有方向
1、 兩考制是硬規則。先考客觀題(9月),過了才有資格考主觀題(10月),主觀題過了才能拿證。客觀題成績能管兩年!比如我今年客觀題過了,今年和明年的主觀題都能考。要是明年主觀題還沒過,后年就得全部重來,客觀題也得再考一次!壓力山大。
2、 題量少了,重點更要抓牢。客觀題從司考年代的300題壓縮到200題。這意味著啥?偏的、怪的知識點考到的幾率更小了!常考的、必考的點,地位就更高了!這對我們記憶力不占優勢的大齡考生反而是好事——集中火力攻核心!像我用的覺曉法考APP,他們教研團隊把近10年真題考點都扒拉清楚了,總共1108個考點,每年大概考370個。關鍵是他們按考察頻率和難度,把考點分成了ABCDE五級:
A(考得又多又簡單)、B(考得多但有難度)、C(考得中等但簡單)
● D(考得中等且有難度)、E(考得少或者特別難)
ABC三類考點,占比超過70%!這就是“重者恒重”!我們時間精力有限,特別是記性不如年輕人,必須死死抓住ABC類!DE類要么考得少,要么難上天,數量也少,不影響過線。時間緊的話,果斷戰略性放棄(或者整體快速過一遍),別在上面死磕!覺曉APP里的“知識圖譜”頁面,就能清晰看到每個考點的分級,復習起來目標明確,效率高多了。
3、 全面機考,必須提前適應!客觀題、主觀題都是電腦答題!就算主觀題申請了筆考,看題、查法條還是在電腦上,答案才寫到紙上。所以,熟悉機考系統特別重要,尤其是主觀題!很多習慣紙質做題的同學,不練機考,也不模考,上了考場就容易懵:看錯選項、看漏題,主觀題答不完...我吃過這個虧!后來就堅持用覺曉官網上那個1:1還原的機考系統做套卷。他們每年都根據官方系統優化更新,最大程度還原真實考場環境。官網(WWW.JUEXIAOTIME.COM)還有歷年真題套卷、電子法條,平時多練練,多翻翻法條,考場上才能不慌。
4、 題目更活,死讀書不行了。現在的題啊,很多來自真實案例,更側重實踐應用,純考理論的很少了。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光刷真題,得多看案例,做點高質量的模擬題,才能跟上命題思路。
5、 主觀題是開卷!法條定位是救命稻草!主觀題考試會提供電子法條,還能關鍵詞檢索!這就是開卷考啊!對我們記不住具體法條內容的大齡考生簡直是福音!但前提是,你得熟悉法條的大體結構和重點法條的位置,否則開卷你也找不到!平時在覺曉的機考系統里多練練翻法條,找找感覺。
三、給大齡考生的復習肺腑之言
法考最大的特點就是量!大!難就難在這。有個段子特別形象:“你知道法考多難嗎?就像讓你看100集宮斗劇,堅持仨月看完了,問你第一集皇后娘娘出來先邁的左腳還是右腳。”單個知識點都不難,聽懂了就明白了,但架不住科目多、知識點海量啊!從頭到尾學一遍,快的也得倆月,這還不算做題、復習、二輪呢。想復習充分點,走兩輪,最快也得三個月,正常得小半年(5-6個月)。
所以,規劃太重要了!尤其對我們這些在職的、起步晚的、基礎弱的(再加上年紀大記性差),沒規劃好,看著離考試還有仨月,可能緊趕慢趕剛學完一遍,效果還不好。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很多新手一上來就選那種厚厚的“學習包”,教材又厚課時又長。在校法本生能跟完的都少,更別提我們絕大部分在職考生了,根本跟不完!而且很多人不知道,機構給高價班上課用的都是內部講義(每科就100-300頁),根本不是學習包那么厚的!不是你不努力,是資料選錯了!方向錯了,再使勁也難復習完兩輪。
我后來就學乖了,選資料一定要“精簡應試”!多用圖表總結要點,梳理體系,考點覆蓋要夠過線,但書要又薄又全!像覺曉他們出的,專門針對在職、0基礎的“蔣四金內部帶讀課”講義就深得我心。考點覆蓋量據說有95%(只刪了作廢的和十年沒考的),厚度只有傳統教材的40%-60%,里面還帶不少例題,學完就能練,效率高很多。這對需要反復記憶、時間又緊的大齡考生太友好了。
法考周期長,中間變數多。咱們的情況可能也比較特殊(比如家里事多,工作忙,記東西慢),備考中會遇到各種迷茫。我的經驗是,別自己硬扛,多交流,多利用像覺曉法考APP這樣的工具(知識圖譜、考點分級、機考系統、法條定位練習),能省不少力氣。他們帶過的考生多,尤其在職的、基礎弱的,經驗比較靠譜,能幫你少走彎路。
姐妹們,別被年齡嚇倒,別被記憶困擾。找準方法,用對工具,規劃好時間,咱們51歲,照樣能穩穩拿下法考!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