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聯影智能重磅宣布,公司已經成功完成 A 輪融資,總規模10億元人民幣。
這一筆融資直接刷新近年AI醫療賽道紀錄,也讓聯影智能的估值邁向了100億元大關。
投資方包括多家市場化資本和國資,由易方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上國投資管共同領投,包括上海聯和、盛石資本、保覽投資、蘇創投、均為創投、清松資本、張家港創投、聯影集團、聯影醫療等機構共同出資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聯影醫療也參與投資,而早在2024年底,聯影醫療就宣布對聯影智能進行股權收購,并持續增資聯影智能。
這也彰顯了聯影集團對AI賽道的持續看好。
而這筆10億元的融資,正在助力聯影智能投入AI醫療最富有想象力的領域:AI大模型與醫療智能體。
千億聯影,猛押AI
聯影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聯影集團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是集團在人工智能領域中的重要戰略布局。
2010年,在外企任職的薛敏看到了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空白,毅然決定辭職,并于次年在上海創辦了聯影醫療。
基于薛敏在醫療設備領域多年的積累,短短十幾年時間,聯影醫療在國產高端設備賽道上站穩了腳跟,累計專利申請超9,300項,多個賽道全球領先。
在CT、MR、MI領域,聯影醫療打破了GE、西門子和飛利浦的長期壟斷,成長為如今的千億市值國產器械龍頭。
2017年底,薛敏看到了AI對于醫療行業的變革機遇,成立聯影智能子公司。
為此,薛敏請來了西門子醫療計算機輔助檢測和診斷事業部全球負責人周翔擔任聯合創始人,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終身教授沈定剛則作為聯席創始人。
與此同時,聯影醫療還吸納了包含微軟、谷歌、華為等眾多國內外頂尖的醫學和工程學專家,共同打造能夠場景化落地的AI應用。
依托于母公司的數據與業務支持,聯影智能的技術和業務飛速進展,已獲批22張NMPA二類證,12張NMPA三類證,15款應用獲批FDA認證,13款應用獲歐盟CE認證。
醫療大模型,聯影的關鍵一躍
聯影智能完成10億元A輪融資,對整個聯影集團和AI醫療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
頭部企業的躬身入局,有利于加速AI技術的迭代,助力AI技術深層次落地,并且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力。
事實上,聯影醫療作為聯影集團的核心,近年來也在謀求新的業務增長點。2024年公司營收下跌了9.7%,打破了聯影多年以來的增長神話。2024年第三季度更是首度由盈轉虧,虧損2.8億元。
盡管2025年一季度聯影醫療止跌,但是并未回到以往的高增長勢頭。
這不是聯影一家公司的遇冷,而是整個醫療設備行業過冬。醫療反腐招采進度放緩,廠商價格戰愈演愈烈,各家公司業績承壓。
此次融資將加速聯影智能的AI技術商業化,通過“設備+AI”組合拳,有望為集團創造新增長點,降低對硬件設備的依賴。
而公告中顯示,此次募得的資金將重點投入醫療大模型和智能體研發。
隨著ChatGPT和DeepSeek帶來的大模型浪潮,醫療大模型能夠突破傳統AI“單病種”、“單應用”的局限,極大地拓展AI在醫療的應用。
早在2024年4月,聯影智能推出了uAI影智大模型基座。
基于uAI影智大模型,聯影智能全面布局了文本、影像、混合模態大模型產品,并已在腫瘤、腦血管疾病、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婦幼、骨科等多個醫療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對此,聯影開發出了眾多具體的AI產品和解決方案,如肺癌的CT肺結節智能篩查系統、乳腺癌的FFDM乳腺智能分析系統等。
聯影智能基于大模型基座,并進一步構建了醫療智能體生態。
今年4月,聯影智能發布了“元智”醫療大模型,模型由數千萬醫療影像數據、數十萬醫療級精細標注數據訓練而成,支持10個以上影像模態、約300種影像處理任務。
在元智的基礎之上,聯影還打造了十多個醫療智能體,包括介入醫生智能體、病歷書寫智能體、放射智能體等,覆蓋了多個醫院運營和診療場景。
正如薛敏所說:“大模型的競爭,已經從拼參數進入比生態協同和場景落地的下半場。”
在AI邁入深水區的當下,更具備在真實醫療場景中高效協作與決策的能力,將在AI醫療時代的弄潮兒。
火爆的AI醫療,擠進了各式玩家
今年以來,AI醫療賽道備受市場關注,多家巨頭押上資源與賭注。
華為宣布成立醫療軍團,成為華為歷史上的第21軍團;螞蟻集團動作頻頻,收購好大夫、發布大模型,牽手頂級三甲等;OpenAI更是毫不掩飾對AI+醫療的野心。
而聯影所在的醫療影像是最早受到AI影響的領域之一,也是最容易落地的賽道,一樣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今年1月,另一家AI+醫療影像獨角獸深睿醫療拿下5億元融資,目前已經布局顯示出資本對其賽道和技術的看好。
目前,AI已經在醫學影像工作全流程的各環節發揮作用,體現在檢查前、檢查中及檢查后各個階段,在改進影像檢查的流程、自動勾畫放療靶區及受累器官、圖像質量優化、結構化報告等方向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止如此,聯影智能和睿深醫療都無一例外從影像+AI,走向了AI醫療全場景,希望打造醫療AI時代“操作系統”式的平臺型公司。
但事實上,AI+醫療仍然受到不少懷疑。
這也是當前的AI醫療大模型難題,一方面,企業由于害怕錯過新的AI浪潮,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但另一方面,還未看到醫療大模型收費的曙光,更多只是業務錦上添花的作用,實際投入上變成了“雷聲大,雨點小”。
尤其醫保局發布規定,醫院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使用AI,但不得與主項目收費,直接指向了AI+影像服務。
但顯然,以聯影為首的一眾頭部公司對該賽道保持熱情。他們看到的不是短期盈利壓力,而是AI重構醫療價值鏈的必然趨勢。
未來三年,誰能綁定臨床場景、跑通價值付費、卡位政策紅利,誰就能在千億市場中占據生態制高點。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