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地圖像根“狗骨頭”?這形狀藏著千年拆分史。老一輩人常說“甘肅是被啃瘦的”。
民間叫它“狗剩”,經濟常年墊底是一方面,更因地圖形狀太“委屈”。
元朝時甘肅可是“巨無霸”。
設行省那會兒,管著新疆、青海大部,寧夏全地,陜西一小片。7路5州4府24縣,地盤大得能裝下好幾個現在的甘肅。那會兒,后來會被拆成“狗骨頭”?
1884年是道坎。新疆從甘肅析出建省,這一割,西邊大塊地沒了。
1929年更狠。青海、寧夏接著從甘肅分出去,海東、西寧這些老地盤被劃走。
1958年又分家。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海原、西吉等縣跟著“搬了家”。
1969年再動刀。
阿拉善劃給內蒙古,甘肅這根“骨頭”更瘦了。
有人說“甘肅是被啃剩的”。可老輩人拍腿:“那是玉如意!
”西漢涼州刺史部,形狀像極漢玉如意。黃河像條授帶繞著“如意”。
“青山如意玉妝成,長河落日授彩帶”,古人早看出這模樣。
現在甘肅42.
58萬平方公里。和元朝比,少了新疆、青海、寧夏這些大塊頭。有人嫌它“窮”“小”。
可誰懂它的戰略分量?全國唯一橫跨4大板塊的省,南方北方西北青藏全串著。8個省區接壤,甘肅像個“地理楔子”。
南邊連四川,北邊接內蒙古,西邊通新疆,東邊連陜西。
“蘭州堵了,西部全打結。”當地司機常念叨。絲綢之路主動脈,“一帶一路”節點,這位置誰能替?
有人說“拆這么多,甘肅虧大了”。可換個角度想,拆分是為更好管理。新疆、寧夏獨立后,發展更順溜。
現在地圖像“狗骨頭”又怎樣?論地理價值,它是中國西部“主動脈”。斷了它,西部血脈得堵。
“甘肅土?”錯了。
大地灣彩陶、積石山禹跡,歷史厚重得能壓彎秤桿。有人問“甘肅還會變嗎?”這事兒誰也說不準。
但有一點能肯定:它的戰略地位,千年沒變。
甘肅的故事沒講完。
從“巨無霸”到“狗骨頭”,每道拆分痕跡里,都藏著國家治理的智慧。
想知道甘肅未來咋發展?
點個關注,咱們接著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