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上世紀初的北京,正處于新舊交織、水深火熱的時期,在列強的入侵下,整座城市都顯得破敗不堪,清政府的統治也搖搖欲墜,仿佛即刻傾塌。
然而,就在很多百姓食不果腹,終日陷入惶惶不安的時候,那些富裕人家卻展現出了不同的精神面貌。
胡同里的青石板路,見證著世世代代的變遷,四合院內的雕梁畫棟,訴說著往昔的輝煌。富戶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仿佛絲毫沒有朝代即將覆滅的危機感,仍然享受著奢華的物質生活。
今天,就讓我們用一組照片來看看當年富裕人家的生活。
在上世紀的北京城內,一些列強已經攻打了進來,整座城市都顯得十分混亂,普通百姓的平靜生活就此打破。
朝廷的剝削幾乎讓大家流離失所,甚至很多家庭為了生活,家中很小的孩子都被派出來,乞討來謀求一絲生機,然而富貴家庭的小孩子卻仍然在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小女孩穿著一襲紫色的棉襖,做工非常精細,外穿的馬甲上被刺繡所覆蓋,看起來非常漂亮,衣服也很合身,女孩正坐在梳妝臺的鏡子前端詳著自己,身后有一位年齡較大的阿嬤正在伺候著女孩的梳洗,她認真的將女孩的頭發盤得整整齊齊。
在清朝這個封建時期,整個社會上對于女子的身份和地位都很低,女子從小不被要求好好學習,而是被要求要好好的侍奉公婆,遵守三綱五常。
甚至在清朝還有裹腳的陋習,女子的腳在小時候就要被緊緊纏住,以防止腳長大,實則是想要通過腿腳不便來限制女子的出行。
在照片中,只見三個女子坐在一起,其中兩位年齡比較大,似乎是三代同堂,老人們穿著深色的厚棉襖,她們的腳非常小,裹過腳后走路都很困難,其中一人手中忙活不停的在做著針線活,最旁邊的女子穿著清朝的傳統服飾,青花瓷的配色,舒適合身,身旁還蹲著一個小孩。
當時列強的入侵,不僅導致我們喪失了一些對于領土的主權,還破壞了我們的經濟結構,我國自己自主的經濟模式走向終結,不得不和外界產生聯系。
突然的變化導致很多百姓并不適用,一時之間難以找到自己存活的方法,于是普通家庭的現狀經常就是父母在外找工作,家中的孩子互相幫扶著長大。
在照片中,只見兩個小男孩圍著一個小方桌坐著,他們的發型是清朝獨特的長辮,身上穿著長長棉襖,雖然不太合身,但也能勉強保暖,他們似乎在一起吃飯,面前只有一小碗粥,一人手中拿著一個饅頭,配著一小碟咸菜就是一頓午飯。
在清朝晚期,一些有手藝的人眼看著種地行不通,便果斷轉身出來尋找新的出路,當時城內都新開了很多的小攤,吃飯、打鐵和木工等各種各樣。
由于當時大人都在外面討生活,家里的小孩自然就沒有人管教,于是很多的父母都會帶著小孩一起去擺攤干活,還能給父母打打下手。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父親,留著長長的辮子,穿著長袍子,手中牽著一個小男孩,男孩走路走得晃晃蕩蕩,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父親牽自己去哪里,前面跟著一個穿著碎花棉襖的小女孩,女孩手中還提著一個籃子,父子三人都顯得非常憔悴,仿佛飽經生活的風霜。
在那個全國人處于水深火熱的時候,一些富貴人家仍然和沒事人一樣,在生活上仍然非常奢靡,甚至還有人趁機發了一波國難財。
普通百姓那時候有的穿粗布衣衫,有的甚至在逃亡的路上衣不蔽體,反觀這些富貴人家穿著絲綢,帽子上都要簪花,可見貧富差距之大。
在照片中,只見兩個女子站在屋子門口,右邊的女子穿著一身紫紅色的旗人服裝,頭上的發飾非常精美,還別上了鮮花,臉上化著精致的妝容,旁邊的女人似乎是她的母親,黑色的棉上衣和粉色的裙子顯得整個人雍容華貴,手上還拿著一條絲巾。
在清朝雖然女子的地位不高,但是也不缺乏有一些才女,在那個年代雖然很少會讓女孩子念書,但是一些富貴家庭還是會讓女孩接受教育。
一些女子從小便被家里培養得能夠熟練背誦和閱讀四書五經,可謂是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但即便如此女子的價值卻未曾被看見,大家仍然認為女子的任務就是相夫教子。
在照片中,只見兩名女子穿著精致合身的衣服,頭上還圍著頭巾,頭發被梳得一絲不茍,臉上化著淡淡的胭脂,左邊的女子眼睛看著前方,手中在緩慢的拉著二胡,顯得非常優雅,右邊的女子也在淡淡的笑著,一起享受著音樂。
在清朝,一些大戶人家的女兒雖然被培養得擁有十八般武藝,但他們很多人的歸宿都是幫助家庭聯姻或者參加選秀進入皇帝的后宮。
很多的商人為了和皇家攀上關系,便會選擇這種獻祭女兒的方式,女兒受寵便能保護著家庭一直富貴,不受寵也能在宮里過著不錯的生活。
眼前的照片展現了一個大戶人家女兒們的合影,女孩們分散的坐著,她們穿著簡樸的衣服,但每一個人氣質都很好,挺胸抬頭,手中拿著一把扇子輕輕扇動著,十分優雅。
俗話說皇帝的后宮佳麗三千,后宮的女子們更是多,各種貌美和多才的優秀女子都被集結于此,雖然她們這輩子能夠擁有榮華富貴,但其命運仍然讓人忍不住唏噓。
正如阿房宮賦中所描寫的那樣,很多的妃子日夜翹首以盼能夠見皇帝一面,但皇宮是那么大,也許一輩子也難以見面。
眼前的照片展示了后宮妃子們的合照,只見他們穿著精美的袍子,勾勒出身材的曲線,頭上的頭冠上還有漂亮的花朵裝飾,大家有人站著有人坐著,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裕,但大家的臉上還是沒有精氣神,顯得非常麻木。
清朝覆滅的原因不僅僅是清政府的腐敗和國家的封鎖,其統治階級內部的腐敗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面對列強的逼迫不會反抗,只知道賣國求榮。
同時,由于當時的政局已經非常混亂,慈禧太后去世,整個國家更是群龍無首,很多的貪官污吏也開始趁機擾亂太平。
在照片中,展現的是清朝官員的一家人合照。只見官員帶著高帽子,穿著朝廷的衣服坐在太師椅上,看起來非常嚴肅,身旁坐著他的兩個兒子,顯得很拘謹,其妻子坐在另一個太師椅上,中間的桌子上放著茶杯,桌子上墊著的是一張虎皮,可見生活十分奢靡。
在那個混亂不安的年代,大家都只想混得一口飯吃,因此一些長得漂亮或者擁有才藝的女子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無奈之下去了青樓謀求生計。
在青樓的生活也非常不容易,有時候給客人唱戲或者跳舞,一跳就是一整晚,還需要陪吃陪喝陪笑,客人開心了才能拿到報酬。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男人坐在一群女子中間,他們四周的欄桿將一排座椅隔成了幾個空間,能夠容納好幾位客人一起聽曲,男人身邊的女人正在陪他喝茶,其他三個則陪他看戲,女子們各個都打扮得很漂亮。
毫無疑問那時候的日子非常辛苦且疲憊,然而于大人而言,家人在身邊也是一種小確幸,與孩子而言,能夠吃上一根糖葫蘆,今天就是美好的一天。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擺攤的男人推著一車的糖葫蘆,正在街上擺攤,車上還掛著一個風車,有兩個小孩似乎剛剛買完糖葫蘆,正吃得津津有味,顆顆糖葫蘆顯得晶瑩剔透,身旁的大人帶著小孩在糖葫蘆車旁徘徊著,似乎也非常想買一根嘗嘗,正在精心挑選。
為了賺錢,百姓們除了擺攤賣食物,就是去富貴人家賣力氣,還有人在路上哼哧哼哧的拉著黃包車,雖然辛苦,但也是憑著自己的本事吃飯。在那個剝削的社會背景下,真正的事實是很多人拉一輩子車也未曾買得上一輛屬于自己的黃包車。
在照片中,只見一個富貴人家的小姐,打扮得雍容華貴,坐在馬車上微微探出頭來,馬車密不透風,在寒冷的冬天顯得格外暖和,一個小伙則穿著單薄的衣服,正在前面奮力的趕著馬車,馬是白色的,長得很好。
在這些照片中,我們看見了那些年普通人生活的酸甜苦辣,看見了富貴人家的奢靡,也看見了身為女性、身在皇宮的身不由己,那些黑暗的日子已經過去,我們應該要吸取教訓,不斷向前,向著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