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工資”,在今年多個中央文件中頻頻出現。日前,中辦、國辦聯合印發發布《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提出要推動企業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
在中辦、國辦3月發布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被列為八大行動之首。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今年年初的國常會也曾強調,“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
在高等教育領域,高校教師收入早已是很多地區、高校的重點工作,多個文件也提到了相關內容。例如今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也明確了,要完善職業學校教師績效工資保障制度,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
01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
多省近年發布的教育強省的相關規劃中也曾多次提到將推動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四川省日前發布的《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2025—2035年)》中明確提高教師待遇和地位……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
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印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市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改革任務清單》。在收入分配方面,《清單》明確要開展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指導線調整及發布機制等改革舉措,最大限度促進勞動者工資收入合理增長。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強化教師待遇保障。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完善高校科研人員兼職取酬制度。《重慶加快建設教育強市推進教育現代化規劃(2024—2035年)》中也指出了要穩步提升教師權益待遇保障水平。完善職業學校教師績效工資保障制度,推進高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
02薪資分配,向一線教師傾斜
高校薪酬改革涉及面較廣,各校的改革方向也不盡相同。通過梳理多校的相關文件,我們發現,績效工資向一線教師傾斜是多所高校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湖南中醫藥大學2025年第二期校長接待日的座談會上該校黨委副書記提到將教學科研一線作為資源配置的核心,確保績效分配向一線教師傾斜,形成“干在實處、獎在明處”的激勵機制。
2024年《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崗位聘任與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確要建立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向一線教師適當傾斜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制度。
《大連科技學院2024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中提到學校各項政策都堅持教學優先,遵循向一線教學傾斜,向一線教師傾斜的原則。在預算管理中,優先考慮和滿足教學需求;在薪資待遇上,同等級別的教學崗薪酬高于管理崗。
《南昌理工學院 2022 年學費調整的公示(征求意見)》中提到2021年,學校下發了《南昌理工學院提高教職工工資標準和實施方案》,大幅度提高全體教職工薪資待遇,年工資增長額達2000余萬元,人均年收入比去年同期提高30%左右。2022年,將進一步提高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高級職稱教師的薪資待遇,重點向高層次人才、教學一線教師傾斜。
高校教師是高校發展的基礎,其薪酬改革一直備受關注。各高校積極推動績效向一線傾斜,離不開教育部門的政策引導《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曾明確,在薪酬制度改革上,高校應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探索建立符合高校特點的薪酬制度;探索建立高校薪酬水平調查比較制度,健全完善高校工資水平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在保障基本工資水平正常調整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高校教師工資收入水平。高校要結合實際健全內部收入分配機制,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向扎根教學一線、業績突出的教師傾斜。
03構建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
高校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在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等方面已取得明顯的成效,但其還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問題。《高校工資制度改革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高校教師是需要有一定穩定性和安全感的工作,但部分高校績效工資比例過高,不符合高校工作的特點。
作者認為,企業搞績效工資,是因為其可以很精確地計量,生產了多少產品、銷售了多少產品都可以計算出來。但高校教師的績效具有長期性,教師的工作是培養學生,學生質量如何,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真正體現出來;高校教師的績效具有某種模糊性,而要真正量化,需要教師課程難度系數的考評、研究成果及實踐方向。僅僅考核教師課時、文章的發表,難以精確反映高校教師的實際付出和實際成效。
他建議須充分考慮高校教師特點,逐步完善績效考核制度。要把專業技術職務聘用和工作量掛起鉤來。要注意長期激勵和短期激勵相結合,以長期激勵為主。要允許一些基礎性研究的工作暫時出不了成果,并采取其他的方法進行考核……
作為薪酬改革的主體,高校教師關于提高工資待遇有何建議?據《中國教育報》刊載的《高校應盡快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工具》一文中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教師關于提高工資待遇的意見建議,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合理提高工資薪酬,優化薪酬體系結構,尤其要體現教學工作量和教學工作的價值,如“教師的薪酬不應只看上課的時間,還應考慮課前備課、課后答疑和在課程反思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二是關注特殊群體如民辦高校教師、一線教師、青年教師等的薪酬。三是兼顧公平和效率。四是細化優化福利待遇,如設置學術休假制度、關注教師身心健康、改善教師辦公條件等。
來源:麥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網站、各省教育廳、人社廳、各高校網站、中國高等教育、中國教育報、南方窗、麥可思研究等。
聲明:麥可思研究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18602824882),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