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誰能救港片?
這個話題很大、很敏感,也很難說。
而“如果還有一個演員能救港片,他一定是郭富城”這句話,明顯很自大、很招黑,也絕對是需要“慎言”的話。
但筆者仍然想展開談一談。
黑粉少安毋躁。
巔峰期的香港影壇,被稱作“東方好萊塢”。
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經過成龍與周潤發的爭斗與奠基,橫空出世的周星馳,一手促成了“雙周一成”的神話格局。
極盛時期,人人有工開。
七日鮮、張一打、鐘十三等極限概念層出不窮,電影年產量達三百余部,平均來說,幾乎一天多一點,就能制作出一部電影。
而在頂級巨頭雙周一成之外,也有張國榮、李連杰、劉德華、梁朝偉、梁家輝、郭富城、鄭伊健、任達華、劉青云、吳鎮宇、吳孟達、廖啟智、鄭則仕、劉洵等,或偶像‘或實力、或金牌配角類演員。
臺前幕后,皆人才濟濟。
實在恐怖。
說起那個年代的港片。
估計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要么是成龍的《紅番區》和《我是誰》,要么是周潤發的《英雄本色》和《賭神》,要么是周星馳的《逃學威龍》和《唐伯虎點秋香》。
再往下,大概率是李連杰的《黃飛鴻》和《精武英雄》、張國榮的《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梁朝偉的《重慶森林》和《暗花》,以及劉德華的《天若有情》、《五億探長雷洛傳》和《暗戰》,或者再加一個鄭伊健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和《中華英雄》。
也或還有梁家輝的《92黑玫瑰對黑玫瑰》、《新龍門客棧》、《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和《黑金》,吳鎮宇的《槍火》和《放逐》。
郭富城呢?
大概是《風云雄霸天下》和《雷霆戰警》。
印象或寥寥。
認真來講。
在那個大家爭先恐后拍電影的年代里,郭富城確實曝光率不足。
因為自1994年開始,他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歌路與形象的轉型,以及唱功的打磨尤其是“唱與跳”的平衡上。
個人電影產量銳減,一年不到一部作品。
直到香港電影陷入嚴重衰退的零零年代中期,他才放低樂壇,轉身主攻影壇。
但到了這個時候,香港電影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也有個更嚴重的問題,一眾幕后大佬,隱退的隱退、疲憊的疲憊、北上的北上,佳片已難出。
他錯過了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但他竟然崛起。
五年六部電影,從《三岔口》、《父子》,到《C+偵探》、《白銀帝國》、《風云Ⅱ》和《殺人犯》,不但創下連莊影帝的盛舉,時隔八年之后,雙片同上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更七次獲得權威電影節的影帝提名。
也就在這個時候,他開始有了真正的接片標準,也即“表演難度”、“發揮空間”和“題材新穎”三者合一。
這令很多人驚訝。
而更驚人的還在后面。
僅短短幾年時間,其表演能力狂飆突進,從大眾印象中的“名不見經傳”,一躍而入香港頂級演技派陣營。
一部《最愛》,其入戲能力、“化形”能力、情感的磅礴與深度、表演的細節與層次,盡數可被稱作“表演教科書”級示范。
更尤其讓人驚嘆者,是其表演上的想象力。
遮天蔽日。
何為真正巨星?
必然是偶像力、專業能力與商業票房號召力的“三者合一”。
郭富城當然就是如此。
繼一九九八年以《風云雄霸天下》奪得香港票房年冠之后,他以《寒戰》為號角,連續交出《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2》和《無雙》等多部大片。
為什么不列出《西游記之大鬧天宮》?
不想與無知者扯皮。
而即便扔開作為“三巨頭”之一的《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郭富城也在七年之內,兩奪香港票房年冠、繼雙周一成之后首次打破香港華語片影史票房紀錄,并在內地兩破十億票房門檻,而更重要者,是票房和口碑雙收。
攜此不可擋之勢,他將香港電影,帶入了“后黃金年代”的十年。
以一零年代論,沒有任何一個香港演員,可堪與郭富城對陣。
他就是站在巔峰的那一個。
實話說。
在影院觀影《無雙》之時,有一種極深的震撼。
郭富城對李問這個人物內心及角色情境的揣摩和應變,簡直到了神乎其技的程度,深度、細節和想象力,在他的舉手投足間一一釋放。
不怪莊文強會說一句,郭富城的表演,超過了自己和電影的需要。
而這句話,在后來《金手指》上映之后,變成一句喟嘆。
同樣的顛沛流離,同樣的伏筆反轉,同樣的奇思劇情,同樣的戲劇人生,同樣的華麗浮夸,但淵深的李問與浮淺的程一言,就是成敗之決。
李問當真“無雙”。
轉眼之間,香港電影江河日下。
從港式商業大片內地破十億票房如探囊取物,到集體斷崖式崩塌,也就不過一兩年之間的事情,迅猛而猝不及防。
隨手來列個名單。
大制作《風再起時》、《掃毒3:人在天涯》、《爆裂點》、《潛行》、《金手指》、《海關戰線》、《九龍城寨之圍城》、《危機航線》、《焚城》和《誤判》,只活下來一部《九龍城寨之圍城》。
中小成本的《斷網》、《別叫我“賭神”》、《暗殺風暴》、《困獸》、《臨時劫案》、《破·地獄》、《惡行之外》、《臨時決斗》、《獵金游戲》和《私家偵探》,僅有《臨時劫案》和《破·地獄》雙片,尚能賺到了錢。
迄今為止,最后一部開機的港式商業電影,是古天樂的《偵戰》。
那已在一年之前。
當前的香港電影有多慘?
對于當下的香港電影來講,品質是壓倒一切的東西,而不是資金或者其他,如果沒有題材和品質層面的絕對把握,就沒有人敢貿然開機。
因為開機必撲。
那么,郭富城有什么本領,或能挽狂瀾于既倒?
他從銀狐年代走來,拋下了偶像身份和商業競逐,一頭扎進小眾電影的世界,歷兩個十年,將演技打磨至圓融無瑕層次。
且迄今仍未止步。
他的表演,依然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與不可思議的想象力。
這是整個香港影壇的僅見。
而也就因為郭富城這個影壇僅見的特例,筆者曾經講過這么一句話,當偶像有了真正的演技,就無可匹敵。
他已至最強之境。
據聞。
郭富城在近期,又開始在“看劇本”。
他在今年上半年,剛剛拍畢一部內地現實題材電影《IOU》,又名《你爸是鴿王》,看樣子過足了戲癮。
而港片的冰封此刻,需要一部強勢且當真有品質的商業片來破冰。
所以,郭富城的下一部電影,可以是港片了。
且行且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