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東大地的夏邑縣桑堌鄉,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 —— 呂聰仁。他的人生軌跡跨越了村醫、村委干部、郵政投遞員等多個領域,在每個崗位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背著藥箱走街串巷守護村民健康,到為村莊發展殫精竭慮、日夜奔波,再到騎著摩托車風雨無阻地傳遞信件與希望,他用近四十年的時光,將責任扛在肩頭,把擔當融入血脈,用行動詮釋了何為堅守,何為奉獻,成為無數人心中當之無愧的楷模。
村醫歲月:守護健康,傳遞溫暖
1979 年,19歲呂聰仁的從夏邑縣桑堌鄉高中畢業后,并沒有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選擇留在村里務農。憑借著對工作的熱情和踏實肯干的精神,他進入夏邑縣棉麻公司桑堌鄉棉麻廠,成為一名管理員。在這里,他負責管理幾百斤重的榛子,將這些榛子整齊碼放成 500 件一垛。這份看似簡單的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而呂聰仁憑借出色的管理能力將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條。
兩年后,呂聰仁的人生迎來重要轉折。他深知農村醫療資源匱乏,村民看病難問題亟待解決,1981 年毅然決定前往夏邑縣衛校學習醫學知識。兩年學習時光里,他如饑似渴汲取醫學知識,白天認真聽課做筆記,晚上在宿舍挑燈夜讀,將各種醫學理論和實踐知識牢記于心。
1983 年,學成歸來的呂聰仁在夏邑縣桑堌鄉王樓村苗橋開辦自己的衛生室。那時農村醫療條件極為簡陋,村里 5 個自然村僅有 3 個村醫,村民生病基本依靠出診。每當夜幕降臨,尤其是寒冷冬夜,急促敲門聲常打破村莊寧靜。只要聽到敲門聲,呂聰仁總是迅速披上外套、拎起藥箱,跨上老舊洋自行車在鄉間小道疾馳。車燈照亮范圍有限,車輪碾過碎石路的聲響仿佛是他與黑夜的對話,他不懼嚴寒與疲憊,只為盡快趕到患者家中帶去健康希望。
在他的衛生室里,沒有先進醫療設備,只有簡單醫療器械和各種藥品。他一人挑起公共衛生與醫療工作重擔,日常看病、防疫接種等事務都由他獨自承擔。那個年代,掛吊瓶屬于較為嚴重的治療手段,多數病情靠著口服藥物或簡單物理治療緩解。為給村民提供更實惠藥品,也為補貼家用,呂聰仁常常往返于商丘和村里 —— 天沒亮就騎著裝滿空麻袋的自行車出發,趕最早一班開往商丘的大巴車;到達后穿梭于各個藥材市場和小藥廠,仔細對比藥品質量與價格,為拿到更便宜的藥和商家軟磨硬泡大半天;選好藥品后又馬不停蹄往回趕,生怕耽誤村里病人。有一次為及時帶回急需的退燒藥,他在商丘遭遇暴雨,渾身濕透卻緊緊護著懷中藥品。
1998 年,呂聰仁當選村委主任后,將經營十余年的衛生室正式交給妻子打理。這位在鄉村醫療戰線奔波多年的 "呂大夫",雖卸下了藥箱,卻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扛起了新的責任。妻子接過衛生室后,延續著他 "低價藥惠民" 的原則,繼續為村民提供基礎醫療服務,讓這份健康守護在家庭中得以傳承。
村委任職:一心為民,建設鄉村
1998 年,呂聰仁在村民換屆選舉中,憑借多年積累的良好口碑和出色個人能力成功當選為村委主任。從村醫到村委主任,身份轉變意味著責任加重,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迅速投入村里各項事務管理,每天走家串戶了解村民需求困難,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為村莊發展出謀劃策。
2001 年下半年 12 月,呂聰仁升任村支書記,這一干就是整整 18 年直至 2019 年。18 年間,他始終將村民利益放在首位,把全部精力心血傾注于村莊發展。為改善村里基礎設施,他無數個日夜往返于鄉里、縣里,磨破嘴皮跑斷腿,終于為村里爭取到道路修繕、水利設施、高壓線路、村小學校建設等項目。當原本泥濘的土路變成寬敞平坦的水泥路,他打的機井干旱時灌溉農田、農作物連年豐收,孩子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學習時呂聰仁黝黑的臉上總會露出欣慰笑容。
除改善基礎設施,呂聰仁還格外關注村民生活狀況:聯系周邊企業為村里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爭取資金改善村里學校教學條件,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定期上門走訪村里老人和困難群眾,送去生活物資與關懷。在他帶領下,王樓村從默默無聞的小鄉村逐漸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村集體年收入翻了十倍,村民人均收入增長近八倍。
投遞之路:風雨無阻,使命必達
2001 年,一個偶然機會讓呂聰仁的人生開啟新篇章。經夏邑縣郵政局桑堌支局長史貴欣介紹,他進入郵政局工作成為一名投遞員。史貴欣與呂聰仁同屬一個大隊,按輩分喊他表叔。當時史貴欣擔任主任且兼任投遞員,因工作繁忙、局里缺人手,便邀請呂聰仁加入。起初呂聰仁以為是酒桌玩笑話,沒想到第二天史貴欣真打來電話詢問,他決定抓住機會,開啟全新職業生涯。
入職后,呂聰仁被分配到桑堌支局負責投遞工作,承擔 16 個村的投遞任務,服務人口達四五萬人。每天天沒亮,他就騎著摩托車穿梭于鄉間小路,日均行程超百公里。夏天驕陽似火,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汗水浸透衣衫能擰出水來;冬天寒風刺骨,手腳常被凍得失去知覺,甚至留下凍瘡疤痕,但他從未有過一句怨言。
令人敬佩的是,從 2011 年擔任投遞員起,呂聰仁并未卸下村支書的擔子,而是同時肩負起兩項重任。他常常清晨 5 點出發投遞郵件,趕在 8 點前完成主要村莊的投遞,隨后直奔村委會處理村務 —— 協調鄰里糾紛、落實扶貧政策、籌備基建項目等。遇到緊急村務時,他會中途停下投遞工作,騎著摩托車飛馳回村解決問題,再返回投遞路線。2015 年村里修建柏油馬路期間,他白天投遞郵件,晚上帶著卷尺到工地丈量尺寸,監督施工質量,連續三個月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
2003 年,呂聰仁參加轉正考試,在 80 人參考中排名第 25 名,本未達全縣招收 24 名優秀職工的標準,卻因一名營業員意外離世獲得補錄機會,成功轉正。此后他工作熱情愈發高漲,2017 年憑借卓越表現榮獲 "河南郵政優秀渠道經理" 稱號,獲得 2000 元現金獎勵,并被省公司推薦參與全國僅 300 個名額的集團公司優秀渠道經理評選。這一年,他不僅做好本職投遞工作,還積極拓展訪銷配送業務,全年訪銷金額在投遞員中名列前茅;熟練運用郵助手等管理工具,對管轄的 17 個網點進行精細化監控維護,全年郵助手簽到 1618 次,位居全縣第一。2018 年,他代表河南省參加全國郵政相關活動,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2019 年,呂聰仁從村支書崗位上退下,但他仍主動留任村委委員,繼續為村莊發展建言獻策。2020 年,他從夏邑縣郵政局桑堌支局退休,本該享受安逸晚年,卻選擇來到鄭州兒子家中,承擔起照顧孫子上學的責任。每天清晨 6 點,他準時起床為孫子準備早餐,送孩子到學校后,又去菜市場采購食材,傍晚再準時出現在學校門口接孫子放學。有人問他:"您辛苦了一輩子,怎么不歇歇?" 他總是笑著說:"孩子們工作忙,我搭把手,他們就能安心為社會做貢獻,這也是我的責任。"
從村醫到村委干部,再到郵政投遞員,呂聰仁在不同崗位上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如今雖已退休,他仍以另一種方式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 在家庭中筑起溫暖港灣,為子女解除后顧之憂。他的故事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平凡崗位上的奮斗之路,更向世人昭示:責任不分大小,擔當無需驚天動地,只要心懷熱忱、腳踏實地,就能在歲月中書寫出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閻洧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