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色列和伊朗的攻防戰吸引了全球的注意。隨著一枚枚導彈劃過天空,美媒發現了不對勁。
1.以色列攻勢越來越猛,美媒發現不對勁
沖突爆發后,以色列空軍對德黑蘭周邊的中遠程防空導彈部隊進行了打擊,并成功摧毀了一些關鍵設施。隨后,伊朗用彈道導彈展開了反擊,爆炸聲在兩國不斷響起。
兩國都陷入了資源消耗的泥潭,但誰也沒有退縮的跡象。
(以色列頻繁空襲,搬空美國彈藥庫存)
這場曠日持久的沖突背后,有一個盟友在默默支撐著以色列,那就是美國。其向以色列提供了包括薩德攔截彈在內的大量援助。然而,這場“豪賭”卻為美軍本身埋下了隱患。
據美媒報道,美國為以色列輸送的武器可不是小數目。薩德攔截彈這類高精尖武器,本是為了應對大規模導彈襲擊而準備的終極防線。可是,以色列的消耗量太大,庫存即將亮起紅燈。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調動大批C-17運輸機,將庫存運至以色列,但卻讓自己在印太地區留下了彈藥儲備的“黑洞”。
美媒表示,從“阿克薩洪水”行動爆發到現在,以色列幾乎消耗完了美國的薩德攔截彈產能。目前,美軍在印太地區部署了三支薩德反導部隊,他們的彈藥被緊急抽調回本土,本土彈藥則被送到了以色列。
印太地區,可以說是美軍全球布局中的重中之重。隨著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美國在該地區的部署一直都是重點。如今因全力支援以色列,而壓縮了自己印太的安全邊界,對于美國來說顯然是不可接受的。這種情況下,美媒緊急發文呼吁五角大樓“補貨”。
(美國急派運輸機為以色列運送彈藥)
2.一場伊以沖突,打碎美國印太布局?
在美國看來,彈藥庫存告急是關乎到整個太平洋戰區安全態勢的長期課題。俄烏沖突爆發后,美軍為烏克蘭提供了大量資源,導彈庫存情況本就糟糕。而現在,關稅戰倒逼中國進行稀土出口管制,給美國本就脆弱的供應鏈加了一記重拳,導彈想要增產可謂難上加難。
這種背景下,美媒驚呼,一旦亞太地區爆發沖突,美軍拿什么和解放軍打?要知道,制勝關鍵不僅在于戰場上的即時反應能力,還依賴源源不斷的后勤支持和武器補充。然而,如今擺在美軍面前的問題是,當武器打光,儲備無法及時跟上時,便會陷入“一擊即潰”的危險境地。
相比庫存告急,美國更擔心的是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若美軍在開戰初期無法快速調集所需資源,將會在消耗戰中處于下風。不少軍事專家甚至指出,解放軍憑借強大的國內供應鏈,可以在與美軍的直接對抗中贏得時間,最終迫使對方陷入被動。
(俄烏沖突已經讓美軍彈藥庫存拉響警報)
對于美軍來說,這種被動并不只是彈藥方面的不足,還有精神層面的壓力。在戰略預判方面,美國顯然沒有做好針對大國競爭對手的長期準備。未來的戰爭,打的可不是簡單的兵力和火力,而是全方位、立體化的綜合博弈。
3.對上解放軍,美軍致命弱點曝光
之所以出現庫存告急的情況,與五角大樓的軍事策略有著密切關系??此聘叽笊系淖鲬鹌脚_和尖端武器頻頻亮相,可實際能夠支撐這些裝備發揮威力的彈藥,卻總是被忽視。可以說,如今這種捉襟見肘的情形,是歷史遺留問題的集中爆發。
過去,美國國防預算的重心一直放在新型武器系統和高科技裝備上,而非常規彈藥儲備。結果便是,除了幾個大型軍火商還在苦苦支撐生產線,很多中小型供應商已經因為缺乏訂單而退出市場。
而這一現狀的直接后果,就是美軍在與中國這樣的對手發生沖突時,將快速耗盡關鍵彈藥。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些研究機構通過精密兵棋推演所得出的結論。
(央視曝光導彈自動生產線)
實際上,這樣的困境并非無解。通過軍事預算向彈藥儲備傾斜,以及加強與全球資源市場的合作,都可能改變這種局面。
但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策略都不是短時間可以落實的。在美國提升自己的時間里,中國完全可以在其他方向發力。與解放軍這樣的對手打仗,導彈若在短期內耗盡,結果可想而知,而這將是美軍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