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近期,中企云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企云鏈)第二次遞表港交所,擬港股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國際、農銀國際、工銀國際和邁時資本擔任聯席保薦機構。
據悉,中企云鏈的前次遞表發生在2023年10月。此次IPO,中企云鏈計劃募資主要用于增強核心技術及基礎研發能力;增強技術基礎設施;提升在銷售及營銷、業務發展及品牌推廣方面的能力;拓展國際市場;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1
業績持續向好,毛利率96%
天眼查顯示,中企云鏈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獨立產業數字金融平臺,撮合了整個產業金融供應鏈的各個利益相關者。中企云鏈的產業數字金融平臺“云鏈”為核心企業、鏈屬企業及金融機構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于2024年,按取得的融資總額計,中企云鏈在中國產業數字金融平臺市場(包括數字應收賬款確權平臺及場景數字金融平臺)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2.9%。
在中國的所有數字應收賬款確權平臺中,包括獨立平臺(即由獨立于核心企業或金融機構的服務提供商所建構的平臺)及非獨立平臺(即由核心企業或金融機構建構的平臺),中企云鏈在2024年確權應收賬款金額和獲得的融資總額方面均為最大,市場份額分別為14.2%及15.0%。
按已確權應收賬款金額及獲得的融資金額計,中企云鏈亦是中國最大的獨立數字應收賬款確權平臺,市場份額分別為29.5%及32.6%。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于2023年5月,中企云鏈的平臺成為第一個確權應收賬款金額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的獨立數字應收賬款確權平臺,而于2025年1月,在不到20個月內,有關金額已達2萬億元人民幣。
中企云鏈的業務包括三大板塊,即確權及保理業務、場景數字業務及其他生態業務。在這三項業務中,主要收益及收入驅動者為通過云鏈平臺運營的確權及保理業務,尤其是構成業務營運基石的云信服務。
從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云信服務實現收益分別為5.16億元、7.48億元和8.77億元,占當期收入的79.1%、85.0%和88.5%;保理服務實現收益分別為7533.7萬元、5408.7萬元和2122.6萬元,占當期收入的11.6%、6.2%和2.1%,上述兩項業務合計貢獻占當期中企云鏈總收入比重的九成以上。
對于確權及保理業務收入增長的原因,中企云鏈歸因于用戶不斷增長,使用公司服務取得的融資(尤其是與云信服務有關的融資)的客戶數量及融資金額增加。
中企云鏈另有小部分收入來自場景數字業務,該業務主要包括基于自建平臺(如工程機械租賃及材料采購等商業場景)的融資撮合服務;以及通過與客戶ERP系統直通產生的數據融資撮合服務。報告期內,場景數字業務實現收益分別為3005.4萬元、6424.4萬元和6942.5萬元,占當期收入的4.6%、7.3%及7.0%。
主要運營數據方面,報告期內,中企云鏈的融資率分別為72.6%、71.6%和72.0%,核心企業留存率分別為88.5%、86.0%和87.8%;鏈屬企業留存率分別為64.0%、62.7%和62.1%;核心企業應占收益留存率分別為124.0%、124.1%和95.6%;鏈屬企業應占收益留存率分別為81.6%、83.9%和64.3%。
關于2024年基于核心企業應占收益及鏈屬企業應占收益的留存率下降,中企云鏈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主要核心企業經營所在主要行業的經濟下滑,當中包括建筑及制造。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就增長及盈利而言,該等行業于2024年均有所下跌。
報告期內,中企云鏈實現收入分別為6.52億元、8.79億元和9.91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4568.5萬元、1.52億元和1.57億元,年內利潤率分別為7.0%、17.3%和15.9%,除稅前利潤率分別為6.6%、16.9%和18.5%。
同一時期,公司的毛利分別為5.72億元、8.21億元和9.5億元,毛利率分別為87.7%、93.4%和95.9%,股本回報率分別為19.0%、44.8%和32.0%,總資產回報率分別為2.4%、16.4%和18.3%。
2
銷售費用超四成,現金流大幅起伏
成本支出方面,報告期內,中企云鏈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04億元、3.75億元和4.19億元,占當期總收入的46.7%、42.7%和42.3%;研發開支分別為1.18億元、1.56億元和1.72億元,占當期收入的18.2%、17.7%和17.4%;行政開支分別為1.14億元、1.61億元和1.69億元,占當期收入的17.5%、18.3%和17.0%。
于往績記錄期間,中企云鏈營銷投入占總收入的四成以上,同時,其他費用支出占比也在兩成以內,費用保持高位的主要因素系中企云鏈的市場推廣及業務發展活動增加所致。
除了費用投入,中企云鏈還面臨與所收購并持有的應收賬款且其后可能無法流轉有關的信用風險。此外,在再保理模式下,公司可能無法成功將有關應收賬款再保理至金融機構,從而無法收回用于收購該等應收賬款的資金。倘公司無法成功就所收購應收賬款收回款項,或無法成功獲得金融機構進行再保理,可能會占用一定數量的營運現金,進而對財務狀況及業務帶來不利影響。
報告期各期末,中企云鏈的貿易應收款項分別為2303.2萬元、3272.7萬元和2382.9萬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企云鏈的貿易應收款項增至3350.0萬元。
由于業務的相關性質,中企云鏈的現金流表現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呈現明顯波動,于2022年公司錄得現金流的大幅流出。報告期各期末,中企云鏈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3.07億元、8848.1萬元和2626.9萬元。
而現金流大幅流出的原因,中企云鏈表示,于往績記錄期間主要歸因于收購應收賬款作為保理服務的一部分。由于戰略性決策,公司逐漸減少保理服務的規模,導致保理服務的交易額大大降低。
中企云鏈一直于到期時結清以云信方式記錄的付款義務。導致已發行金融負債(按攤銷成本列賬)由截至2022年的4.38億元減少至截至2023年5260萬元及2024年的2170萬元。2022年后用于結清云信到期支付義務的現金流出減少。連同中企云鏈擴充云信服務的計劃,這產生進一步的現金流入,并改善2023年及2024年的經營現金流出。
截至報告期各期末,中企云鏈的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為8818.2萬元、1.57億元和1.2億元,當期公司的流動資產總值分別為8.79億元、6.42億元和7.19億元,流動負債總額分別為7.63億元、3.94億元和3.25億元,流動資產凈值分別為1.16億元、2.48億元和3.94億元。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劉江生作為有限合伙人直接持有云頂資產的64.79%合伙權益。云之泰(由劉江擁有80%)為云頂資產的唯一普通合伙人,直接持有云頂資產的0.01%合伙權益。劉江、云之泰及云頂資產構成中企云鏈的單一最大股東集團。
天眼查顯示,截至6月19日,中企云鏈共計擁有9條司法案件,案由包括合同糾紛、侵害商標權糾紛、服務合同糾紛、網絡侵權責任糾紛、返還原物糾紛。
2023年5月18日,因中企云鏈(北京)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的施工現場制度不健全,防火第二大隊給予中企云鏈1.5萬元的行政處罰。(港灣財經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