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藥行業里的從業者,無論是BD選合作大藥企,做投資選買入“潛力股”,還是咱們職場人找工作選“新東家”,不能稀里糊涂,得練就火眼金睛,挑出“靠譜”的,篩除“糊弄”的,留下與自己的需求匹配的。
其實評估一家藥企跟評估一個候選人的邏輯非常相似,胖貓自己有一個小口訣:抓住要點,整體分析,左右比較,前后串聯,大膽求證!
生物醫藥行業設計的考量點還是非常多的,從研發、生產到BD,以及公司人員等等,很多環節。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我們自己有邏輯,有結構,就能很快看懂。
今天,胖貓跟大家分享我們自己常用的一套簡單實用、結構清晰的方法論,結構化的從0到1判斷一家生物藥企的綜合價值和發展潛力。
胖貓私下總結,也不一定對,歡迎小伙伴們提意見、拍拍磚。
資產堆疊:管線怎么看?
一家公司有沒有“彈藥”,就看產品管線,當然了,專業人士要說"pipline"。
怎么看?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
從質量角度先看藥物類型,大分子、小分子還是別的啥?再看技術平臺(Platform),是自有的平臺還是買買買的!再看適應癥,是自免、腫瘤還是CNS等等。
藥物類型對企業的區分不大,除非是PROTAC、腫瘤疫苗這種非常前沿的藥物形式。但重要的一點,不要“大雜燴”,類似既有小分子,又有細胞治療,這種的公司一定要注意,畢竟“專注”才能專業。
技術平臺來說,這個是必須要有的,哪怕是買的,跟別人類似的,因為如果其它管線是蛋的話,技術平臺就是雞!當然,自有的平臺那就可以加大分了!
適應癥領域,這決定了臨床開展的難度(包括時間和投入),以及上市后自己產品的空間。
尤其是對于初創公司,適應癥領域結合臨床規劃,即可估算出未來的研發投入,可以成功避免“先帝創業未半,而半路花光預算”的不靠譜公司。
這些維度評估好了,再從整體看公司“pipeline”的研發風格:是me-too、me-better,還是first-in-class?
哪些處于臨床關鍵期?有沒有多條主力在研產品為公司保駕護航?
每個維度都可以打分,最后總結出最符合你想要的pipeline
資產質量:臨床數據怎么看?
對生物醫藥來說,一切的創新,最終都逃不過臨床試驗的驗證。
要重點查閱公司發布的關鍵臨床(尤其II/III期)數據,數據樣本量如何?有無隨機、對照?療效提升明顯嗎?安全性如何?
對于不同的臨床試驗階段,評判和關注的維度不同,主要內容可以參考下圖。這些關鍵的點,如果不全或者有瑕疵,那就要提高注意力了。
藥物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任何的藥物,療效是上限,安全性是底線!
再好的藥物,也可能會因為安全性而“中途夭折”,這點很容易被忽視。
要比較公司產品的臨床結果和同類藥物(競品)的差異,關注不良反應發生率和嚴重性(是否有嚴重的新發不良反應),關注患者耐受性。
在療效的角度除了要分析最終的療效數據外,創新藥價值的標準是“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所以要著重探討“解決了什么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關于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的評估,我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可以延伸閱讀:《》
在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的標準下,需要進一步和潛在的競品做比較,有何優勢?還是同類二三流?誰先上市?
資產質量:臨床終點和專利
為啥把這兩個放在一起?因為他們是“金標準”但通常是最容易出現春秋筆法的點。
臨床終點涉及到正確選擇、解讀,以及在合適的時間放出ORR、PFS、OS等終點數據,這是判斷項目前景的關鍵。終點越“硬”,數據越權威(這個權威是由監管結構認可的,才是真權威)。
專利壁壘是這個管線的商業壁壘。專利布局決定了公司能否穿越“死亡之谷”后,在商業領域掀起大風大浪。
專利通常是“不說人話”的,非常難讀懂,但是這沒辦法,只能多讀,習慣就好。
如果實在不想看,短期內也可以放棄。當然,現在方便多了,用AI幫著解讀也比直接放棄強!
最后,這一篇總共寫了三個維度。從這三個維度出發,公司自己的研發能力以及將來的成長空間是完全可以看透了。
由數量,到質量,由整體到具體!在這個基礎可以構建出自己的初步模型啦!
如果您覺得不錯,請給胖貓點贊哦!
我們還精心準備了80頁的PPT,對本篇涉及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歡迎有需求的小伙伴到星球獲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