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豐之余
編輯 | 陳維賢
設計 | 蝶哥
“新來的運營崗,比我小兩歲,工資是我 2 倍!”
這是最近職場中越發頻繁發生的事情。運營作為一個不拼資歷而拼能力的崗位,每一輪的平臺紅利和技術紅利,都會有人實現彎道超車。
運營社在抓取了上海地區 302 個新媒體運營崗位分析發現 ,許多高薪崗位(月薪 30K+)的技能要求中,87% 的職位要求員工具備 AIGC 創作能力。
然而,盡管這兩年來大模型的智能水平提升很快,各類新產品、新功能也層出不窮,但 AI 工具距離真正幫助打工人“系統性提效”仍有不小的差距 。
內容創作者對此應該深有體會:每天在多個工具間頻繁切換,從選題、創作到配圖、審校……大量重復性勞動消耗了本就有限的精力,靈感枯竭更是常態,最終導致效率受限,創作陷入內耗。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 AI 產品的 內容工作者 ,我一直在頻繁測試和使用各種 AI 工具。最近,我發現了一款堪稱“ 內容運營 提效神器 ”的 AI 工具。在深度體驗了一段時間后,我也推薦給了編輯部的同事們,大家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顯著提升。
接下來,就帶大家詳細解析一下這款 AI 工具——訊飛繪文。( PS .可在文未添加運營寶寶,回復【訊飛繪文】即可領取這款工具的會員權益體驗碼)
01
訊飛繪文,到底好用在哪里?
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的經歷:一個新 AI 工具出來了,跟風玩了兩天,新鮮感一消退就丟到手機電腦的角落里吃灰,最后全都卸載。
為什么?關鍵在于,大部分 AI 工具都只是“某一環節的割裂提效”,沒有真正幫你形成“工作流”。
這也是我們深度體驗下來,覺得「訊飛繪文」真正好用的關鍵:它的產品設計,真的讓我們能夠一站式、系統性地提升工作效率,讓創作者可以專注于靈感和思路,AI 去處理瑣碎事物。
我認為,這得益于「訊飛繪文」的以下兩個核心特色。
1)全流程一體化的內容生產鏈
從官網就可以直觀看到,「訊飛繪文」是科大訊飛專門針對內容行業創作者定制的 AI 工具,其所有功能和場景都是圍繞創作者的工作流和需求定制。
在傳統的創作流程里,選題、創作、生圖、審核、發布、管理,每一個環節都是獨立的,也是割裂的。創作者往往需要:在 A 平臺追熱點找選題、在 B 軟件里寫初稿、在 C 網站找配圖、在 D 工具里做校對、最后逐個登錄后臺發布。
這就導致了,即使一些 AI 工具能夠提升效率,但整體效果仍然有限。就像拼接七巧板,每塊都需要手動對齊,看似減輕了思考負擔,卻打斷了工作節奏,整個流程依舊碎片化且低效。
而在「訊飛繪文」里,它將選題-創作-生圖-審核-發布-管理的整個流程,全部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形成真正的閉環。
也就是說,從選題階段到創作階段,再到發布階段,整個過程都可以在「訊飛繪文」一個工具里非常順滑地完成。
2)可以輕松構建個人知識庫,并以此為基礎創作
創作者日常使用大模型創作時,有兩個繞不過去的坎:一是“AI 幻覺”嚴重,內容真假難辨;二是每次提問都得像“失憶”一樣,從頭開始給它補充背景信息和專業素材。
而「訊飛繪文」的知識庫功能,非常便捷地解決了這些問題。
我們可以持續地將看過的文章、報告、內部資料、寫過的文章都喂給它,日積月累,就形成一個專屬的、垂直領域的“第二大腦”。
創作時,如下圖所示,你可以直接從知識庫調用往期積累、收藏的素材。同時,你也可以非常便捷地導入素材鏈接、本地文件或復制的文字素材等。
當 AI 在有背景知識的基礎上生成內容,不僅創作的準確性和效率大大提升,更關鍵的是,你使用得越多,積累形成的內容復利越多。
02
創作實測:如何用「訊飛繪文」實現全流程閉環?
那么,作為一名內容創作者,具體如何借助于「訊飛繪文」形成新的工作流呢?
下面我就圍繞內容工作中最核心的“選題、創作、發布復盤”三大環節,詳細講下如何實現全流程閉環。
1)選題環節:AI 外腦輔助,從“找選題”到“挖選題”
對一名內容運營來說,可能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尋找選題的路上。
怎么找?多看,多刷,多思考。
多看、多刷是說,要時時關注各大平臺熱榜,36 氪 、虎嗅的同行文章,關注新資訊、新觀點、各大科技行業公司新動態……一旦發現熱點事件,立刻跟進。
多思考是說,看見每一條相關新聞,都要基于自己行業的定位,判斷這個事件否有適合的創作角度。
這意味著,內容運營者的大腦幾乎時刻都在處理信息、思考判斷,而「訊飛繪文」的介入極大地緩解了我們的壓力。
比如我在頭條熱榜上看到京東的動態,點開文章后發現并沒有直接能切入的角度。
如果在之前,我要么繼續苦思冥想,要么放棄這個資訊。但現在,我們可以通過「訊飛繪文」更輕松地發散思路,去尋找切入角度。
「訊飛繪文」在選題中心集成了主流熱榜和熱點話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行業選擇關注的領域。如果一時沒有靈感,只需點擊「發散」,AI 便會自動生成提示詞,推薦可拓展的寫作話題。
選擇關注的賽道
「發散」功能
比如京東這條熱點資訊,發散后就進入到如下圖的「話題推薦」界面。
如果有滿意的話題,可以直接在素材界面就進入創作環節。如果不滿意,可以繼續發散,或者暫時收藏話題備用。
「話題推薦」界面
收藏界面
在選題階段,「訊飛繪文」將“熱點追蹤、話題挖掘、靈感發散”三大環節無縫整合,一站式操作,極大減輕了創作負擔。
2)創作環節:從“草稿”到“爆款”,AI 提供創作“腳手架”
現在很多大模型的內容生成能力都很強,但大部分人用起來效果不好,為什么?因為從 0 到 1 寫出一段完整、精確的 prompt,本身就是有難度的。
訊飛繪文讓我驚喜的一點是,它提供了的“思維鏈式創作流”:不論是寫小紅書筆記,還是深度長文,它都 根據不同的體裁,精心定制了一套創作“腳手架”。
你不再需要面對一個空白的對話框冥思苦想,而是根據提示,一步步將你的創作目的、核心內容、目標用戶、風格語調等要素填進去即可。而且,每一個模塊的填寫,還可以調用 AI 進行優化。
這個過程,就像有一個資深總編在旁邊指導你,幫你將模糊的想法結構化、清晰化。
比如小紅書的「產品種草」模板,你可以根據模塊分類手動填寫,也可以直接使用 AI 幫助填寫后再優化。生成后,你甚至還可以直接預覽筆記樣式,方便隨時調整,減少返工。
相信大部分創作者通過這個“腳手架”,最終輸出的內容質量和可用性都會顯著提升。
如果生成的是中長篇文章,后續想要“精加工”也同樣便捷。
你可以在編輯界面針對具體段落,進行內容擴寫、縮寫、續寫、潤色,還可以直接根據段落信息生成 AI 插圖。
同時,「訊飛繪文」還在左側工具欄提供了仿寫風格、起標題、錯別字校對、 敏感詞 合規風險審查等功能,幫助創作者從大量瑣碎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
3)發布與復盤:一鍵托管,讓內容管理更輕松
內容創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觸達用戶。然而,在多平臺運營的今天,內容發布和管理卻成了一項繁瑣而低效的工作。
運營者需要手動將內容復制粘貼到不同的平臺,并根據每個平臺的特點進行排版調整。
通過「訊飛繪文」,創作完成的內容可以直接同步發表,或者保存到對應平臺的草稿箱。目前,「訊飛繪文」已經支持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和小紅書四個平臺的賬號托管。
更重要的是,它還提供了多平臺數據分析功能。創作者在數據分析時,無需再分別登錄不同的平臺進行數據導出、匯總、復盤分析,可以一站式查看各平臺的數據表現,了解內容的傳播效果,從而進行復盤和優化。注:數據看板模塊正在升級,還未全量放開。
03
結語
看著現在的 AI,我常常會想到移動互聯網。短短十年間,我們的溝通方式、工作方式、消費習慣就被移動互聯網徹底重構。AI 作為新一輪技術革命的代表,必將對內容創作領域產生深遠影響——人機協同、AI 共創幾乎成了所有內容創作者必備的技能。
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25 職場 AI 應用趨勢報告》超五成受訪者借助 AI 完成文檔撰寫,近四成將其應用于數據分析,AI 已從工具升級為“協作伙伴”。
而訊飛繪文的出現正在降低這一門檻:它不再讓運營者耗費精力調試提示詞、串聯工具鏈,而是將行業 Know-How 沉淀為“開箱即用”的解決方案。 相信這款專為內容運營打造的 AI 應用,會針對內容創作這件事從“手工作坊”升級為“智能流水線”進行持續升級迭代。
最后,如果你也正被內容創作的各種瑣事所困擾,我真心推薦你試試訊飛繪文。用上一段時間后,你就會發現,擺脫瑣碎事務、專心高效創作,真的太爽了!
PS.添加運營寶寶,回復【訊飛繪文】領取會員權益體驗碼,同時還可以加入到我們運營提效工具交流群中,進行 AI 應用互動交流。
更多運營干貨
「品牌對話」| | | | | | | | | | | | | | | | | | |
「品牌觀察」| | | | | | | | | | | |
「平臺運營」| | | | | | | | |
「運營方法論」|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