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歷史學家許倬云出生于江南一個士大夫家庭。因為先天性肌肉萎縮,他13歲才學會拄著棍走路,跟著父親從大陸到臺灣,后到美國留學,歷經戰亂,閱遍經典,得以中西匯通,博采眾長。
幾十年間,許倬云踐行自己“為常民寫作”夙愿,書寫了一系列大歷史著作。《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大眾史學著作風行海內外。
今年七月,許倬云年滿92歲。不同于以往的歷史著作,最近出版的《往里走,安頓自己》是他以口述的方式記錄人生感悟,集成的一部隨筆集。他把《往里走,安頓自己》看作《萬古江河》之后他晚年最為重要的作品。
在這部作品里,許倬云回答了“怎樣才能擺脫迷茫、焦慮” “面對疫情或其他危機,應該如何自處”“怎樣從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等問題。同時,針對中華文明、疫情危機以及當下的世界局勢,許倬云回望歷史與自身經驗,以一位歷史學家、一位耄耋老者的身份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回答。
《往里走,安頓自己》
本文摘自《往里走,安頓自己》
主席許嘉璐先生,岳麓書院主持大典的各位同人,各位來賓:
今天在此參加大典是我的榮幸,尤其因為大典的一個項目是岳麓書院委員會送我的一個榮銜,認可我的終身成就。成就不敢當,至少認可了我終生的努力。對于這個榮銜,我很高興,也很惶恐。這種最高的榮銜,在任何人看來,不僅是榮譽而已,也是一個鞭策。
人到了這個地步,假如不能更進步,至少不能掉下來。我如今九十歲,維持身體的功能已經不容易了,能在學習上面保持不斷進步,是非常難的事情。承蒙各位給我的認可,我惶恐之余,必須繼續努力。這一點是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鞭策。我現在希望在閉眼的時候,大家知道許倬云得到這么大的榮譽,他沒有愧對大家的期望,他至少努力了。
中國文化是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事情,這個大會也是為了中國文化的繼續,以及中國文化的繼長增高,大家做過共同的努力。這是非常偉大的事業,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中國文化從原始農業開始,經過近一萬年的努力,起起伏伏,顛顛簸簸,也不是沒有經過災難,居然能夠存留下來,而且還在繼長增高。在世界文化圈里,中國文化還保持著人數最多、歷史不間斷時間最長的地位,而且內容不斷增加、改變、豐富,這個紀錄世界上不容易有。在我看來只有猶太文化堪比。
西洋的基督文化時間短得多,而且內容非常復雜,并不一致,還分了許多派別。猶太文化內容單純,時間長久。兩千年前亡國,各族分散的眾人能夠維持文化延綿不絕,而且到今天仍有活力,還能使猶太民族在各個族群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們看來,真正能夠和中國文化價值相比的猶太文化是我們可以取經的對象。
猶太人在一切條件都不方便的時候,沒有國家,沒有地盤,而他們能夠維持自己的文化,還能繼續培養他們的人才。主要由于不論身居何處,猶太人都不斷努力,共同思考,怎么在舊的基礎上修正和改進。而我們有廣土,有眾民,我們的文化、文明能維持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近一兩百年來,經過屢次的喪敗,中國文化如何能夠重新站起來,取得繼續增長的活力,這是我們所有人最關心的事。
尤其在今天,為什么中國文化還能維持?
第一,中國文化的基底是廣大的地盤,比世界任何一個文化地盤都大。
第二,人類存續的時間很長,從兩河開始的源頭,一直到中間不斷吸收各種因素,如希臘、羅馬等因素,到以西方基督文化為主流,再發展到以社會經濟為主流,以科技為手段的近代文化。今天世界上主要的大國關系中,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共同奮斗的伙伴和互相砥礪的對手,只有西方文化。中國面臨喪敗之余,能夠站起來,重新整頓自己,居然能走到今天的地步,已經不容易。
今后走向世界共同文化的途徑上,我們面臨的問題很多。
第一,我們怎么在強勢的西方壓力之下,繼續維持活力,而不是被拉著走?
第二,在維持活力中,怎么才能夠在未來世界文化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這個課題不但是我們今天要面臨的重要挑戰,往后幾百年仍然要面臨。
西方文明的強勢地位是非常牢固的,尤其西方文化掌握了最重要的科學技術這部分。中華文明在這個方面起步比較晚,如何將這部分融入中國既有的人文社會文化中,使得我們更能夠做世界文化中重要的成分,這個是我們今天要開始想,而且往后要繼續想的問題。
今天的大會恰好在美國大選之后。這次大選是我在六十年來看到的大選中,牽扯最多,分裂最盛,現象最復雜的,也是參與人數對決最厲害的,幾乎是一半站左邊,一半站右邊。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文化的龍頭——美國可以說面臨著內部嚴重分裂的危機。
守舊的勢力、固執的勢力、自我膨脹的龐大勢力,如此強大。在這四年來,幾乎要將現代文明的產品——美國拉回至少二百年,拉回到它的立國階段。
第三,在世界文明當前階段,美國如何擔任領頭羊?它會不會退縮下來,拿其他文明當作美國文明的附庸,不愿意與其他文明共同締造世界文明?這個大的課題,在這次選舉,也就是(2020年)11月6日的早上還沒有得出最后的“成果”。
這個嚴峻的局面使得我們必須認真想想,我們進入這個競爭,不是為了讓中國文明當世界的主導者,而是在世界文明之中,如何能夠公平參與,與其他文明的成員共同努力,締造一個真正屬于人類的文明系統。我們是入局還是出局,要看這次大選。希望美國可以回歸主流,希望邪惡的部分可以出局——它們的強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如此嚴峻的局面下,我們中國人,不管身處海內外,不管政治理想、認同的對象,共同任務都是為了中國、為了世界、為了人類,我們中國必須保持文明的活力。
我們文明的活力能維持幾千年的原因,是我們在乎自我修正,在乎采納眾流。選擇好的加進來,比如南亞的印度文明,我們從中吸收不少。南亞抽象的宗教觀念,以及數學、天文和醫藥,對我們的刺激和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階段是西方文明對我們的打擊,讓我們警覺,我們承受了它們的壓力,也承受了它們給我們的因素,使我們變得更復雜、更完備,能夠逐漸適應現代的世界。
將來我們以這個趨勢一直走下去,以開放的胸襟和懷抱,使自己努力進步,使我們的文明更加周全,有更多增長的余地,內容更加豐富。在締造全人類文明的過程中,中國人有資格說,我們出了一份力,我們努力了。這是我今天想為各位提出的請愿。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學術界的精英,這個任務必須全國學術界和文化界共同擔起。學術界做研討工作,文化界做推廣工作,使這個文明系統永久常青,而且影響深遠。這是我對各位的呼吁。
我們的主席許先生,他研究的課題是語文,但他研究的時代跟我差不多,都是從古代開始,我對他的著作非常佩服。我相信,不僅是許先生,更是岳麓書院這個大的組織,將會把擔任了一千多年的工作繼續擔任下去。希望許嘉璐先生能夠在其他各個領域,幫我們贏得文化界、學術界的助力,把“中華文明參與世界”這個任務推廣出去,使其成為全中國共同努力的方向。
這是我今天的報告。
我感謝各位,也感覺戰戰兢兢。我希望在余下的歲月里,我每天多學一點,即使慢了、少了,但我可以繼續一步步來。到最后可以跟各位岳麓書院的同人講:許倬云盡了力了,他放假了。
(本文為許倬云先生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的致辭)
本文摘自《往里走,安頓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