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刻本知見目錄
編著者:姚寶亭 編
定價:680.00元
ISBN:978-7-5013-6708-5
裝幀開本:精裝16開
出版時間:2025年4月
內(nèi)容簡介
《民國刻本知見目錄》主要收錄自1912至1949年9月我國出版的傳統(tǒng)木刻線裝書籍,是一部系統(tǒng)梳理民國刻本的工具書。作者從《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家譜綜合目錄》《中國家譜總目》等大型目錄,以及各拍賣行圖錄、孔夫子舊書網(wǎng)平臺等中輯出刻本書籍5000種左右,叢書內(nèi)子目6500種左右(含整套叢書中的清刻本及石印本、鉛印本、影印本);附錄共收錄木活字印本書籍約300種左右,叢書內(nèi)子目200種左右,合計12000種左右。本書沿用四部分類法,后附書名索引,以便讀者檢索。
作者簡介
姚寶亭,古舊書資深愛好者,長期關(guān)注民國時期刻本書籍。
內(nèi)頁賞析
前 言
民國時期是距離我們當代最近的一個歷史時期,雖然僅有三十餘年的歷史,但由於清末西方傳教士的涌入,帶來了中文出版印刷技術(shù)的巨大變革,使得出版印刷行業(yè)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這一時期,中國出版業(yè)基本完成了從傳統(tǒng)業(yè)向近代化的過渡。書籍的印刷方式和裝幀形態(tài)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正因爲此,纔使得石印和鉛印成爲中國近代最爲主流的兩大技術(shù)門類,拉開了與傳統(tǒng)出版的距離,并最終取代了傳統(tǒng)出版。我國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術(shù)逐漸被淘汰,刻本書籍也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在民間仍然有一批人將其視作工藝傳承下來,刻印了不少書籍,一些以藏書家爲主體的私人刻書極其重視品質(zhì),底本的選擇非常慎重,印書的紙墨非常優(yōu)良。這些雕版書籍已成爲雕版印刷的絶唱。
民國時期刻書的特徵除了刊刻的叢書較多以外,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徵就是以藏書家爲主體的刻書,主要有羅振玉、董康、吳昌綬、徐乃昌、陶湘、傅增湘、張均衡、劉世珩、蔣汝藻、劉承幹、周叔弢。這些藏書家平生致力於藏書,既有宋元善本,又有很高的鑒賞水準,所刻之書無論校勘還是裝訂都十分講究。他們刻書的杰出成就,説明他們不僅僅是藏書家,也是杰出的出版家。民國時期刻書最精的應推陶湘和董康,所刻之書,紙墨精良。這些藏書家所刻的一些影宋本、精刊本及初印的紅藍印本目前越來越受到藏家的追捧,在拍賣會上大多以善價落槌。
《民國刻本知見目録》就是對這一時期雕版印刷書籍的彙總,它是一部專題性的圖書目録,收録的時間是自1912至1949年9月;收録的範圍是這一時期的木刻本傳統(tǒng)裝幀書籍。活字印本作爲附録予以收録,在輯録後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的活字本僅發(fā)現(xiàn)木活字印本,其他如泥活字、銅活字、錫活字等在輯録過程中沒有發(fā)現(xiàn),因此,這裏收録的活字印本均爲木活字印本。
刻本書籍在民國時期所占的比重非常少。《民國時期總書目》共收録了除綫裝本以外的十餘萬種書籍。2011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國出版史》統(tǒng)計出了民國時期共出版包括舊平裝本的古籍約27000種。在這期間,刻本書籍到底出版了多少種呢?都有哪些品種呢?這正是本書編纂的初衷。
我國一些大型古籍書目收録範圍的下限就到清朝末年,雖然有些類目的下限有所延長,但民國刻本的著録很不全面。如《中國古籍總目》中的譜牒類就衹收録到清末,金石考古類的璽印之屬也是這樣,1986—1997年間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1冊的《民國時期總書目》基本沒有收録綫裝書。一説起民國書籍,人們首先想到的也是新文學、舊平裝等,而作爲中國傳統(tǒng)的雕版書籍卻少有涉及,2011年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了彭衛(wèi)國、胡建強著的《民國刻本經(jīng)眼録》,介紹了近百種的民國刻本,雖然數(shù)量較少,但對於民國刻本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有鑒於此,筆者纔自2011年開始輯録民國刻本,先是從《中國叢書綜録》及續(xù)編、補正等開始的,又從《販書偶記》及續(xù)編等書中輯録單行本,再從《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録》中輯録地方志等等。輯録完成後,《中國古籍總目》已出齊,又用26卷本《中國古籍總目》校録一遍。因此,經(jīng)、史、子、集四部以《中國古籍總目》爲主,叢書部以《中國叢書綜録》爲主。《中國古籍總目》譜牒類中僅收録到清末,因此家譜是從《中國家譜綜合目録》及《中國家譜總目》中輯録的,民國時期的家譜數(shù)量較多,主要是以木活字方式印刷,考慮到本書的篇幅,附録不再收入家譜。
歷經(jīng)數(shù)年,基本完成了書目的輯録。在這期間,還得到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相關(guān)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使得本書資料的添加、取捨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特別是原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南江濤先生針對刻本和活字印本編排的建議,使得本書的整體框架有了質(zhì)的改變。
本書共輯録刻本書籍5000種左右,叢書內(nèi)子目6500種左右(含整套叢書中的清刻本及石印本、鉛印本、影印本);附録共收録木活字印本書籍約300種左右,叢書內(nèi)子目200種左右,合計12000種左右。
本書來源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從我國已出版的大型綜合目録和專題目録中輯録,如《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叢書綜録》《中國家譜綜合目録》《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録》等,本書共引用書目30餘種。
對於《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叢書綜録》等幾種大型書目據(jù)實引用;引用的所有資料基本逐條核實,著録明顯有誤的不采用;有些目録收録範圍的下限就到清朝末年,因此需要從其他渠道尋找資料作爲補充。
二、從拍賣公司古籍拍賣專場中查找輯録,查找範圍自1993年開始中國書店海王村的首場古籍拍賣到2015年末的秋季拍賣,涉及拍賣公司50餘家,共查閲了幾百場近乎齊全的古籍專場拍賣圖録。對於拍賣公司著録的資料,看到有説服力的書影據(jù)實引用。對於書影不能説明問題的,逐條核實後予以引用。
三、從我國最大的中文古舊書網(wǎng)站——孔夫子舊書網(wǎng)中查找輯録。孔夫子舊書網(wǎng)的輯録分爲三個板塊,孔網(wǎng)綫上拍賣、孔網(wǎng)已售、孔網(wǎng)在售。由於孔夫子舊書網(wǎng)的加盟經(jīng)營者水準良莠不一,因此對於從孔網(wǎng)查找到的資料,要看到有説服力的書影纔予以引用;對於書影不能説明問題的,逐條核實後予以引用。
輯録的順序首先是各家書目及著作,其後是拍賣公司的拍賣資料,最後是孔夫子舊書網(wǎng)的資料。由此也發(fā)現(xiàn),在孔網(wǎng)拍賣或銷售的民國刻本大多已先期采録,未采録的大多是一些圖書館不藏、拍賣公司不拍的民間刻本,內(nèi)容多是一些實用書、勸善書、唱本等。
由於自己的水平有限,從事的工作又與此毫無關(guān)聯(lián),衹是愛好和興趣使然,雖然喜讀目録類書籍多年,但在編纂過程中還是有些力不從心,存在的問題應該是很多的。如書籍的分類有不準確的地方,尤其是子部道家類、釋家類等;引用書籍還不夠全面,輯録本書共參閲書籍60餘種,引用了書目30餘種,如中華書局的《明別集版本志》雖然從頭到尾查閲一遍,卻沒有輯録出一條資料,因此衹能算參閲書目。
考慮到所見有限,掛一漏萬,故取名爲“知見目録”。隨著中國古籍普查和民國時期傳統(tǒng)裝幀書籍普查的推進,相信會有更多的民國刻本資料出現(xiàn),民國時期的刻本目録也會越來越完善。
姚寶亭
2024年10月
目 錄
■ 文章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綜合編輯室
供稿 | 潘云俠 編輯 | 鄧旭欣
監(jiān)制 | 張頎
審核 | 弘文
點擊"閱讀原文",到國圖出版社官方微店購買;或聯(lián)系發(fā)行部:010-88003146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