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醬園弄》的相關討論,很多人感慨婚姻復雜。其實生活中,大多數普通中年夫妻的婚姻困境,往往都始于一個最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沒話說了。
所以,我越發覺得,中年夫妻的婚姻,最幸福的相處模式是有話說。
01
有話說,婚姻才能活。
我認識一對結婚快二十年的夫妻,倆人都是大忙人。可他們一直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睡前半小時“聊會天”。
他們聊得內容天南海北!從兒子青春期暗戀哪個小姑娘,到公司里哪個同事今天又鬧了什么笑話,再到一起吐槽最近追的劇“男主智商怎么忽高忽低”……
也正是每晚睡前說得這些閑話,把他們的心連在了一起。所以在外人看來,他們雖然人到中年,感情還是那么的親密。
所以,“有話說”就是婚姻的“氧氣”。哪怕兩人只是抱怨雞蛋又漲價了,聊聊今天路上看見一只特胖的流浪貓,都是在建立夫妻親密的聯結感。
02
無話可說,婚姻早晚會散
你知道嗎?沉默,剛開始或許只是因為累,或是覺得“說了也沒用”。但時間一長,這種沉默就會從“偶爾的疲憊”變成“可怕的習慣”,最后凝固成一道無形的墻。
想想看:
你在廚房忙活,想跟他分享個趣事,一回頭看見他又在低頭刷手機,算了,話到嘴邊又咽回去。
他在工作上遇到點憋屈,想跟你吐吐槽,看你一臉倦容,話到嘴邊變成“沒事”。
日子久了,連架都懶得吵了,因為覺得“費勁”、“不值得”、“反正他/她也不懂”。
這種安靜,不是歲月靜好,而是情感的“荒漠化”。兩個人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心卻像隔著千山萬水。
那些走著走著就散了的中年夫妻,有多少是從“沒話說”開始的?不是不愛了,是心冷了,再想捂熱,就難了。
03
婚姻保鮮的3個小妙招
第一招:學會說“不要緊”
比如說,他毛手毛腳把剛燉好的雞湯打翻了,油乎乎灑了一地。你第一反應是火冒三丈:“你怎么回事!笨手笨腳的!我剛擦的地!”(這是本能反應,理解!)
但如果你能深吸一口氣,試著說:“不要緊不要緊!沒燙著你手吧?快讓開,我來收拾,正好這地也該拖了。”
“不要緊”不是縱容,而是給溝通創造一個安全、柔軟的環境。讓對方知道,一點小錯、小意外,沒什么。這樣,他才敢在你面前放松,才更愿意開口說話,不怕說錯話。
第二招:學會傾聽
溝通溝通,光“溝”不“通”也不行。很多人以為“聽”很簡單,其實真正的“傾聽”在于“回應”!
錯誤的方式:她下班回來,一臉疲憊:“今天真是煩死了,客戶反復改需求,同事還甩鍋。”你眼睛盯著電視/手機,嘴里“嗯嗯啊啊”敷衍,或者直接來一句:“工作嘛,都這樣,看開點。”
結果:她感覺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更憋屈了,下次不想說了。
正確方式:放下手機,轉過來看著她,認真聽。聽完可以說:“這客戶也太能折騰了!那個甩鍋的同事更氣人!換我我也得煩死,忙活一天肯定累壞了吧?”然后可以問:“那后來怎么解決的?”
當一個人感覺被真正“聽見”和“理解”了,她的心門才會向你敞開,才更愿意說更多。
第三招:學會整點“儀式感”
每日微儀式:
出門前:別各走各的!一個擁抱(哪怕有點別扭),一句“路上小心/今天加油啊!” 簡單幾秒,開啟有溫度的一天。
睡前:關掉大燈,留個小夜燈。不刷手機,就躺著聊十分鐘。今天發生的小事、明天的計劃、甚至毫無營養的八卦。黑暗有時讓人更放松,更容易說心里話。
每周小約定:
“無手機散步半小時”:小區里、公園邊,就溜達。規定:不準看手機! 聊啥都行:孩子、工作、看到的風景等等。
“專屬咖啡/茶時間”:周末上午,孩子寫作業/出去玩。你們倆,泡杯咖啡或茶,坐陽臺/沙發上,享受片刻二人世界。聊聊這周有意思的事,或者就安靜待會兒,但氛圍是放松的、專屬的。
04
婚姻最珍貴的,就是擁有一個能安心說“廢話”的人。
人到中年,還能在彼此面前像個孩子一樣絮絮叨叨,分享那些微不足道的喜怒哀樂,這份“不厭其煩”,才是抵御歲月漫長最堅實的堡壘。
當你們白發蒼蒼,還能因為咸豆腐腦好吃還是甜豆花好吃拌兩句嘴,還能為一則有趣的新聞笑得前仰后合。
這份經由時間沉淀下來的、充滿“生活雜音”的默契與溫暖,就是婚姻給予我們最厚重的禮物。
愿我們都能找到,并且一直擁有那個愿意聽我們說一輩子“廢話”,也愿意陪我們說一輩子“廢話”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