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年女性的身材,之前網上有種觀點挺火:“中年女性稍微胖點好,雌激素比瘦子高,對身體更有益。”于是乎,有人說:“終于能不用減肥了!”還有一些言論:“雌激素越少老得越快。”這些說法靠譜嗎?
簡單說,確實有一定道理,但背后的門道些許復雜。為了你的身體健康,建議花點時間把本文讀完。
雌激素的分泌來源和作用
雌激素是女性重要的性激素之一,從青春期開始,卵巢就會大量分泌它。雌激素對女性具有重要作用:幫子宮內膜增厚、促進乳房發育、維持陰道健康,還會讓脂肪往乳房、臀部和大腿囤,形成女性特有的曲線。這些脂肪儲備能夠幫助女性的身體為懷孕做好準備。
圖源:AI生成
同時,雌激素對身體其他系統都有重要影響:
在骨骼方面,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細胞,防止骨質疏松;這也是女性在絕經后,隨著雌激素分泌減少,容易骨質疏松的原因。
在心血管方面,雌激素能保持血管彈性,在預防心臟病和中風方面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它還能調節膽固醇水平,讓“好”膽固醇比“壞”膽固醇更多一點,降低血管堵塞的風險。
在神經系統方面,雌激素對神經系統有一定保護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它還能調節神經遞質如血清素等的分泌,有助于維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這也是為什么更年期的女性情緒會不穩定。
在皮膚方面,皮膚好不好也和雌激素有關,雌激素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讓皮膚保持彈性,一旦減少,皮膚就容易干燥長皺紋。
圖源:AI生成
女性到了絕經后,卵巢基本“罷工”,不再分泌雌激素了。這時候體內的雌激素主要靠脂肪組織里的芳香化酶把雄激素轉化成雌酮。
所以對中年女性來說,有點脂肪能幫著維持雌激素水平,是有好處的。
雌激素過多容易增加乳腺癌等風險
但是,如果雌酮水平長期過高,會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等疾病的風險。
絕經后的女性患乳腺癌大多是“激素受體陽性”類型。這類腫瘤細胞能接收雌激素信號,一旦收到就會加速生長。隨著體重增長,乳房里的脂肪細胞會產生更多芳香化酶,讓局部雌激素水平升高,這就給乳腺癌的發展“推波助瀾”了。
有數據顯示,肥胖會讓老年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約兩倍,這也印證了這個機制。
此外,子宮內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不斷生長。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脫落是受到激素的精確調控的。
但當體內雌激素長期處于較高水平,且缺乏足夠孕激素的對抗時,子宮內膜就會持續受到雌激素的刺激,不斷增生。而絕經后的中年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其分泌的孕激素量大幅減少,所以肥胖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甚至是子宮內膜癌。
圖源:AI生成
因此,在這里需要澄清一個誤區:“適當胖” 不是 “肥胖”。
肥胖,尤其是內臟脂肪多,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和某些癌癥的風險,還會給關節帶來負擔,限制人的活動能力,鍛煉也進而變得難以持續。
身材過瘦的女性也不必擔心自己到了中年沒有足夠的脂肪提供雌激素。因為中年發福太常見了!
中年尤其是圍絕經期自會發福
人到中年會發現,明明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沒有多大改變,體重卻悄悄漲了,而且脂肪特別愛往肚子上堆。這很可能是更年期要來了。
在圍絕經期(絕經前的幾年),至少有一半女性會被體重增加困擾。研究顯示,圍絕經期女性平均增重約1.5公斤,到了更年期可能增重10公斤左右。這主要是因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和孕激素減少,打亂了身體代謝平衡。雌激素還能調節饑餓感,它一減少,人就容易不知不覺吃多。
圖源:AI生成
同時,年齡增長會讓肌肉量自然減少,而肌肉是消耗熱量的“大戶”,肌肉少了,代謝變慢,脂肪就更容易囤起來。另外,睡眠不足、久坐不動等生活習慣也會“助攻”體重上漲。
中年女性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將自己的體重控制在適當的范圍:
1.均衡營養,控制熱量
保證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健康脂肪的攝入,減少精制糖、高油高鹽食物的比例。
更年期女性可能因激素變化導致代謝下降,可適當增加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預防骨質疏松,同時避免高嘌呤食物,減少水腫風險。
2.運動干預:結合耐力與力量訓練
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每分鐘100步)、游泳、廣場舞等,可分5天完成,每次30分鐘,幫助消耗熱量。
肌肉量減少是中年代謝下降的主因,可通過啞鈴、彈力帶或自重訓練(深蹲、平板支撐)每周2-3次,每次20分鐘,提升基礎代謝率。
圖源:AI生成
3.調節作息與情緒
睡眠不足易導致瘦素(抑制食欲)分泌減少,建議每天7-8小時睡眠,睡前1小時遠離電子設備,創造安靜環境。
更年期焦慮可能引發“情緒化進食”,可通過冥想、聽音樂、與朋友交流等方式減壓,避免用零食緩解情緒。
總的來說,雌激素對女性身體很重要,適量脂肪能幫著維持雌激素水平,但肥胖會帶來健康風險。中年女性要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來控制體重,保持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世界衛生組織(WHO),《女性健康與內分泌平衡》,2021年報告
[2]美國內分泌學會,《雌激素在女性生理中的關鍵作用》,2020年研究報告
[3]Hetem?ki N, Mikkola TS, Tikkanen MJ, Wang F, H?m?l?inen E, Turpeinen U, Haanp?? M, Vihma V, Savolainen-Peltonen H. Adipose tissue estrogen production and metabolism in premenopausal women.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21 May;209:105849.
[4]Burger HG. Physiological principles of endocrine replacement: estrogen. Horm Res. 2001;56 Suppl 1:82-5.
[5]Zhao H, Zhou L, Shangguan AJ, Bulun SE. Aromatase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in breast and endometrial cancer. J Mol Endocrinol. 2016 Jul;57(1):R19-33.
[6]段倩, 張培珍. 絕經后激素分泌改變引起脂代謝異常及運動干預對脂代謝異常調節的研究進展 [J]. 中國全科醫學, 2023, 26(12) : 1536-1542.
[7]Zárate S, Stevnsner T, Gredilla R. Role of Estrogen and Other Sex Hormones in Brain Aging. Neuroprotection and DNA Repair. Front Aging Neurosci. 2017 Dec 22;9:430.
[8]Nguyen TT, Kanemoto Y, Kurokawa T, Kato S. Estrogen in the brain - neuroestrogens can regulate appetite and influence body weight. FEBS J. 2025 Mar 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