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軍突襲伊朗多個核設施之后,伊朗立馬展開了報復。當地時間6月23日,伊朗動用導彈直接打擊了美國在卡塔爾和伊拉克的空軍基地。這不是演習,也不是威懾,而是真槍實彈地干了。尤其是卡塔爾的烏代德空軍基地,這可是美軍在中東最大的空軍基地。
據報道,卡塔爾首都多哈傳來劇烈爆炸聲,卡塔爾外交部馬上宣布停飛、關閉領空,整個國家直接進入高度警戒。但奇怪的是,雖然場面看起來很大,但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卻說:沒有美軍人員傷亡,也沒有卡塔爾人傷亡。隨后一份聲明讓真相浮出水面:伊朗在打擊前,已經提前通知了美國——導彈打哪、打多深、打多遠,基本都給了通報。這就不是“復仇”,而更像是“表態”。意思是:我得還一手,但咱別玩命。
這樣一看,伊朗的這波操作其實是很“克制”的,他們沒對卡塔爾城市開火,沒打居民區,也強調“不會對兄弟國家卡塔爾構成威脅”。目的非常明確:我要打美國,但我不想拉其他國家下水。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特朗普能“感謝卡塔爾國王維護和平”,還把這個“沒有人傷亡”的襲擊說得輕描淡寫。
更關鍵的是,特朗普隨后發布的社交媒體內容,把這場戰爭一下子按下了暫停鍵——他說,“以色列和伊朗已經同意全面停火。”按照特朗普的說法,伊朗和以色列同意從6月24日零點起啟動24小時分階段停火:伊朗先停12小時,然后輪到以色列。整個停火過程一旦成功推進完,這場已經持續12天、牽動全球神經的戰爭,將正式畫上句號。而特朗普還強調了這是“完全徹底的停火”,并說:“祝賀世界,是時候達成和平了!”
隨后不久,伊朗匿名官員確認了這一信息。至此,局勢瞬間轉向,此前還在滿天飛導彈,下一秒就準備握手言和。隨著更多細節的曝出,其中一個關鍵角色浮出水面——卡塔爾。報道稱,特朗普先是聯系卡塔爾說明以色列已同意停火,請卡方去勸伊朗。最終,卡塔爾首相和伊朗方面通話,促成了伊朗同意停火。
由此來看,伊朗襲擊美軍基地,可以說只是“打一拳意思一下”,打之前還打招呼,接著就同意了停火提議。截至發稿,以色列方面并沒有第一時間官方承認停火協議,內塔尼亞胡甚至要求內閣成員對特朗普的說法不予置評,但從媒體報道和官員表態來看,他們也確實沒有再進一步升級行動。以色列軍方發言人甚至透露,以軍將在“未來幾天完成所有軍事目標”。這就是釋放信號:該打的都打完了,可以談了。
當然,中東局勢向來多變,就算停火開始,后面能不能維持下去,也還說不好。特別是,如果以色列真繼續打擊伊朗的核設施,或者伊朗發現有人挑釁,局勢還是可能反彈。此外,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就是美國在此次沖突中的“變臉”,從最早軍事施壓,到配合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到現在站出來當“調停人”,再到動用卡塔爾去勸伊朗,說明美國的目標也在變。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想通過強硬手段施壓伊朗,迫使其讓步;另一方面,美國也不想把整個中東徹底攪亂,尤其是在國內壓力劇增之際,特朗普顯然不想看到美國卷入一場新的持久戰。影響也顯而易見,特朗普一宣布停火,國際油價立馬跳水。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價格大跌超4%,直接說明了市場對和平的渴望。資本是最敏感的,一有停火消息,就開始撤離風險情緒。這側面說明,盡管現在一切還未塵埃落定,但大家都希望這場火能夠快點滅下去。
總之,這場戰爭打了12天,從局部空襲打到區域緊張,再到全世界關注,最終以“停火聲明”收尾,不管是不是完美劇終,至少目前氣氛緩和了不少。美軍基地雖然被炸,但沒有人傷亡;伊朗雖然打了,但提前打招呼;特朗普雖然一開始強硬,但現在主打和解;以色列雖然還在轟炸,但也在“收尾”。
接下來這場戰爭是否真的能“畫上句號”,還得看各方后續動作。但至少目前,大家都在給自己留臺階下。這就說明,中東雖然亂,但沒人真的想把這局搞到不可收拾。誰都知道,一旦真全面開打,輸的可能是所有人。現在的這個停火,就算不是終點,但也稱得上是一個還算體面的轉折點,至于后續,還要繼續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