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局勢將迎來“大變天”?日本主動取消與美國的高層會晤,李在明宣布退出北約峰會。
據觀察者網報道,外媒消息稱,在特朗普要求日本增開國防預算之后,日本政府取消了與美國定期的“2+2”高層會晤。
美方分析稱,日本此舉“非比尋常”。自從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就開始了一通大刀闊斧的所謂“改革”,不僅將美國的“對手”列入打擊范圍,連美國的盟友都難以幸免,同樣遭到美國的“無差別攻擊”。
今年3月份,美國要求日本必須“對抗中國”,并且成本需要日本政府自己承擔。美國高高在上的態度,讓日本非常不滿。石破茂從就任日本首相以來,開始了與美國“博弈”的進程。這一次,美日之間的矛盾更是直接擺在了臺面上。
根據此前的安排,美國國務卿和美國防長將在7月,與訪美的日本外相、防務相舉行會晤,但這次會晤卻被取消了。據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單方面取消會晤的原因,與美國強行要求日方拉高國防預算有關。
據悉,日本設定了新的國防預算的目標,到2027年上漲到2%。但是美國對日方的要求是提高至3.5%,這對于日本來說顯然無力承擔。
分析認為,如果美國繼續強行逼迫日方接受3.5%的目標,此時將成為美日關系新的“摩擦點”。目前,美方還未正式回應此事,日本駐美使館也沒有作出回應。站在日本的角度而言,美國在沒有豁免日本關稅的情況下,還對日本政府提要求,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但是,關于日本軍費開支問題,自1987年以來就爭議不斷,因為這不是日本一家的事兒,它核心矛盾在于“和平憲法”與軍事擴張的沖突,未來可能進一步沖擊亞太安全秩序。
回過頭來咱們再看看韓國。無獨有偶,在美日“裂痕”凸顯之際,韓國的一個決定,更給了美國“沉重一擊”。據新華網報道,近日,韓國方面表示,韓總統李在明決定不參加在荷蘭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韓方透露,對這次的會議進行了“全盤考慮”,在綜合國內外局勢后,李在明最終決定不去參加。
據悉,韓方將與北約方面協商,由其他官員替代李在明參會。韓國雖然不是北約成員國,但從2022年開始,日韓澳新四國受北約邀請參會,透露出北約企圖在亞洲地區擴大勢力范圍的野心。在尹錫悅執政期間,韓國可以說“一邊倒”地向美西方靠攏,多次出席北約峰會。
李在明的這一決定,意味著韓國的外交政策開始出現明顯的轉變,甚至可能影響到“美日韓聯盟”。從宏觀來看,日本韓國對美國態度的改變,或許意味著整個亞洲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即將迎來一次新的“洗牌”。
拿日本來說,日本不僅在軍事領域與美國有分歧,在經貿領域也和美國僵持不下。這么多矛盾,在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調和的。韓國方面就不用說了,李在明上臺后,韓國重新調整外交策略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早在競選期間他就多次承諾,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甚至多次向中國釋放善意信號。在最關鍵的臺灣問題上,李在明也拎得非常清楚:這跟韓國沒有關系。
可以看到,在中美博弈的新的階段,美國對于日韓的“掌控”,將越來越力不從心。但是對于特朗普來說,他也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